《龍獅》以想像的龍頭來取代原本民俗的獅頭,組合成為同時具有「獅」、「龍」兩種中國象徵,成為前所未見的複合怪獸。獨具中國風味卻又將中國素材改頭換面, 就是太陽馬戲團這次新作品的風格。
太陽馬戲團的新作《龍獅》Dralion,於二〇〇一年四月起在紐約市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巡迴演出。中國的舞獅民間技藝對老外本來就很有吸引力,而「龍」也是一個象徵古老中國的圖騰;但是要轉換中國舞獅的民間技藝,以想像的龍頭來取代原本民俗的獅頭,組合成為同時具有「獅」、「龍」兩種中國象徵,卻是前所未見的複合怪獸,只有靠非中國式的想像力才能創造出來。Dralion這個複合的新創英文字,正是這種創造力之下的產物;獨具中國風味卻又將中國素材改頭換面,就是太陽馬戲團這次新作品的風格。來自各國的五十六位表演者中,就包括整整三十七位邀自中國大陸的特技演員,其中有許多團員只是十幾歲的青少年,這樣的合作方式非常罕見。
紐約年度表演盛事
此次來到紐約市巡迴的作品《龍獅》,是太陽馬戲團最新的節目,於一九九九年起在蒙特婁首演,目前仍在北美地區巡迴。近三年來,《龍獅》已經巡迴了北美十七個城市,超過一千場演出,估計吸引了約有二百五十萬人次的觀衆。結束了紐約地區的檔期後,它將前往波士頓、芝加哥、費城、休士頓、達拉斯等地繼續演出。《龍獅》是太陽馬戲團繼Alegria與Quidam後第三度來到紐約的演出節目,但是若加上二〇〇〇年太陽馬戲團主演的IMAX立體電影的《人類的旅程》影片,以及電視偶爾會播放的過去該團的演出錄影帶,甚至像信用卡與電腦的廣告都曾以太陽馬戲團為題材,太陽馬戲團在此間的知名度遠超過三次的巡迴。雖然說紐約市的觀衆對馬戲表演並不陌生(像美國本土的Big App1e馬戲團與Ring-ling Bros.馬戲團幾乎都是每年定期在紐約市內搭蓬演出;偶爾還會有來自像法國與中國的馬戲團體),但太陽馬戲團的演出仍然是紐約表演藝術界的大事。
由於紐約市已經無法找到適當的空地搭帳篷演出,因此這次演出的地點選在紐澤西州的州立自由公園,與曼哈頓南端僅隔著一條哈德遜河,景色絕佳,可以看盡曼哈頓超級大樓群。由曼哈頓出發的觀衆還可以搭乘特別安排的渡輪前往,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太陽馬戲團招牌的藍色與黃色條紋相間的帳篷,豎立在自由公園草坪上。表演用的大帳篷,每場可以容納二千五百位觀衆,估計在紐約一週的巡迴表演就可以有兩百萬美金的票房收入。
現代創意包裝傳統槪念
在《龍獅》中,太陽馬戲團承襲了它的一貫作風,以創新的面貌將傳統馬戲特技表演改頭換面,並以亮麗的服裝舞台聲光科技,包裝成具有現代感的演出。在以人體特技為主的原則下,特技平衡、空中飛人、雜耍、特殊道具的操弄等仍然是太陽馬戲團的主要演出項目。而在藝術的包裝下,太陽馬戲團的演出都會有一個主題,通常帶點探討人類與世界的關係的思考味道,來連接全場所有的項目。雖然有時略嫌鬆散與牽強,但作為點綴與串場,的確增加了演出的氣氛,抓住觀衆的注意力,感覺是整場連貫的演出。畢竟,演出重心仍是驚險的特技項目。
除了標題「龍獅」擺明了是販賣中國舞獅雜耍的東方風味之外,整個演出的主題,是慶祝人類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生命歷程,與宇宙間與生命息息相關的風火水土四種元素。演出者大致上也區分為四種顏色:紅色的火、藍色的風、綠色的水以及赭褐色的土,分別由四個角色帶領:風是在空中飛的女子,水是跳印度舞的女子,土是跳非洲舞的女子,而火則是有中國身段武功的男子。節目中各個項目的表演者也都配合著帶領的角色,穿著象徵不同元素的顏色的服裝,鮮明的四種顏色形成非常豔麗的視覺美感。
中國雲南特技團的精彩雜耍
在表演正式開始之前,兩位小丑已經開始在觀衆席裡製造笑料暖場了。表演一開始是一個中國小男孩,只有兩三撮頭髮的那種中國風味式的造型,拿著巨型沙漏鐘,出現在舞台中央,似乎象徵著歷史與過去的時光。緊接著出場的是象徵風火水土四種元素的四個角色,以特有的動作舞步出場,表現龍獅的主題,也透露來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表演文化傳統的豐富性。接下來在舞台佈景中央的門打開,出現一男一女兩位歌者,全身穿著金銀色裝飾閃亮的袍子,金色的化妝與頭飾的造型,似乎扮演古代祭司角色,卻又十分具有現代感,象徵著第五種元素:人類的靈魂。在充滿金屬感的舞台上,時有煙霧及閃光燈四處照射,營造出具有震撼力與神秘感的開場。
表演的項目也經過精心設計,將原本馬戲雜耍的技巧包裝在特殊的豔麗風格之中,巧妙地融合了太陽馬戲團一貫的夢幻風格,以及取自傳統馬戲與中國特技團的技藝。這個來自雲南昆明的特技團,是經由太陽馬戲團導演在中國看過八個特技團後挑選中的。由中國特技團帶來的節目,一開始是小女孩的單手平衡,在只用一隻手平衡在手掌大小的面積上,做著持續數分鐘、各式各樣的高難度平衡動作。另外,由水元素女子帶領,由身穿綠色服裝的女性表演的是蹺蹺板彈射的疊羅漢──由兩位表演者由高台跳下,利用特殊的蹺蹺板將另一端的表演者彈射到空中,翻滾之後巧妙地落在兩個人或三個人高的疊羅漢上,被彈射的人甚至可以穿著高蹻空翻之後平衡落地。還有穿著特製的芭蕾鞋走在佈滿一盞盞燈泡的平台上,輕巧疊出三人高的壘羅漢,而燈泡並不會破掉。還有躺著的女孩以雙腳自由地轉動大紙傘,拋向空中再接住。
各國菁英搏命演出多元風格
男性則是由火元素男子帶領,穿著紅色服裝,表演耍大旗及戲曲式的特技翻滾。另一個節目是由土元素女子帶領,戴面具的演員穿著褐色服裝,從四個方向用各種不同方式跳躍穿過豎立於場中的十二個圓圈。還有男女團員在滾動的大球上平衡與空翻,加上大約八隻舞「龍獅」,場面盛大。最高難度的是三隻獅子六個人站在一個大球上,一邊平衡並一邊將大球滾過蹺蹺板。最後還有以跳繩加各種特技動作組成的節目。源自中國的特技雜耍節目,在異國情調的熱鬧音樂與舞蹈、戲劇、服裝的包裝下,與其他非中國的馬戲節目融合起來,呈現具有國際性格的整體風格。
而在其他的節目中,來自烏克蘭的雜耍家Victor Kee,他的拋球雜耍與健美的伸展操、表情,配合動感音樂,令人印象深刻。身穿藍衣的風元素女子,身上纏繞著兩條由舞台頂上垂下的藍色長布條,靠著吊鋼絲與特技,環繞舞台並在空中滑翔、變換姿勢,彷彿實現了人們的飛翔夢想。另一項類似的節目,則是由一紅衣女子,只靠著吊在空中的呼拉圈,在空中盤旋飛行,做出許多平衡與伸展的動作。這些飛在空中的表演者並沒有地上的安全網保護著,而是在身上掛著安全鋼絲,看起來格外驚險,好像在玩命一般。而表演者的高度專注力與某種程度的緊張氣氛,更讓觀衆感受他們的敬業精神與技藝的精湛。
音樂演唱營造異國情調
太陽馬戲團的小丑也是特色之一,這些小丑身懷絕技,用默劇的方式結合了音樂技巧與雜耍,有時全然是互相胡鬧逗笑,有時也展現他們靈活誇張的肢體動作。有一位觀衆一直被請上舞台與小丑互動消遣,起先看起來十分靦腆,到後來觀衆才知道原來他也是另一位小丑。在節目尾聲,四個小丑一一化身成剛才表演的特技人物,用逗趣的模仿大開自己節目的玩笑,以幽默的方式讓觀衆回味整晚的表演。
音樂與歌聲的現場伴奏也佔了表演很重要的一部分。兩位歌者時而在背景出現,時而作為全場焦點,甚至也被吊上半空中演唱。作曲採自印度、中歐、非洲與西方音樂等多種不同素材,營造出無國籍的異國情調,夢幻式的吟唱音色,使得每一項特技表演看起來都充滿著豐富情感,讓觀衆彷彿置身想像的夢境之中,暫時忘記自我,與表演者的舉手投足一同呼吸。
《龍獅》的導演基.卡宏(Guy Caron)的構想就是要創造一個沒有時間感的空間,在那裡只有夢幻與魔術。《龍獅》與太陽馬戲團的其他演出都帶給觀衆難忘的經驗。中國特技與中國主題,更是吸引許多西方世界的觀衆,也讓來自中國的特技團員可以揚名世界。
文字|張明傑 紐約市立大學戲劇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