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的往事追憶》書影(一方出版社 提供)

【舞蹈】

傳達起始與重生的希望─《創世紀》

演出時地:3╱28~30 台北新舞臺

主辦單位:雲門舞集2(02-27122102)

【其他好藝╱戲劇、戲曲】

自然的詩意感動─《小狐狸之歌》

演出時地:2╱28~3╱13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等

主辦單位: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02-25230812、25422197)

永遠得人心的「官場現形記」─《巴山秀才》

演出時地:3╱28~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02-23431647)

東西文化交流的印記─《雪結》

演出時地:3╱28~4╱5 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02-23431647)

【音樂】  

無處聽樂,何不讀樂?─李歐梵《音樂的往事追憶》

農曆過年如果想要進入表演藝術殿堂,可能要失望了。二月照例是各大表演場地的年保養時間,音樂家多休兵居家養精蓄銳,預備三月再戰。好藝有好報趁時鼓勵各位愛樂人攜本好書,圖個耳根子清靜,徹底賞心「樂」目一番。

文學批評界的重量學者李歐梵出音樂書,有沒有搞錯?除了家學淵源(其父為作曲教育家李永剛),數些人不知,這位任教於哈佛名校的文學家至今猶以未能出走維也納習指揮引以為「終生遺憾」。李歐梵過去嘗抱怨其名西化,註定了他的漂泊人生,可是他似乎不忘父親所取的「歐梵」(Orphens),可徹徹底底是希臘神話中音樂神的名字。

書名《音樂的往事追憶》,李歐梵坦言追憶是一種悖論,過去一去不復返,充其量只是一種「重尋」(re-search),他相信過去人生片段所能追拾的「浮光掠影」盡在音樂,也盡是音樂,因此寫就成書。

李歐梵談心目中的「荒島唱片」、也自曝發燒友間的版本心結;他談音樂學領域熱門的「音樂語言的反諷」,也勾勒柴可夫斯基的同性情誼。書中透露最喜歡的鋼琴家是米開蘭傑理。他似乎不同意貝多芬,認為貝氏是為音樂形式而作;「他的音樂沒有一首我感動,他沒有旋律」。李歐梵也認為極簡派的格拉斯(Philip Glass)拿庸俗當趣事,不在他的品味名單之內。

文學課堂上有回教到《遊園驚夢》,李歐梵正愁如何向美國人解釋白先勇筆下「美人遲暮」的心境,不知怎得,想起《玫瑰騎士》的元帥夫人,李歐梵式的「往事追憶」,可能就從這樣的況味開始述說……。(黃俊銘)

【舞蹈】

傳達起始與重生的希望─《創世紀》

遲早,你會問人、自問或被問這樣的問題──我是從哪兒來的?

或許你的父母曾經半開玩笑地回答:「垃圾堆撿來的。」或是:「石頭裡蹦出來的。」也或許你曾靦腆但強作鎮定地打開人體構造圖,為你的孩子解析精卵相遇的結果,但這個答案並未能終止,因為父母的前代還有祖父母,祖父母的前代還有前前代,族繁不及追溯。

於是有了神話、宗教,以及相關延伸產品。不論你是相信道生萬物、盤古開天、后羿射日、女媧補天,或是達爾文進化論,抑或是舊約聖經開宗明義的創世說,窮盡一生,正反論辯無法閱畢,謎難解,唯能信。

一九九七年,香港正處於回歸動盪的轉捩點。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駐團編舞家黎海寧創作《革命京劇──九七封印》,滿溢「世紀末的顛覆與毀滅」(見本刊第六十八期,頁56);翌年,為了「傳達起始與重生的希望」(同前),黎海寧編作《創世記》,演出當時,雲門舞集2藝術總監羅曼菲恰巧在座,一見鍾情,遂訂下了《創世記》之約。

黎海寧編導、雲門2舞者演繹的《創世記》,舞作結構大致依照香港版不變,但內容與精神則取自舞者。從〈渾沌〉、〈創世〉、〈造人〉、〈洪水〉、〈遺民〉、〈再創世〉,一路舞下來,你可以發現原來世間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例如,埃及《死亡之書》說:「克佩拉神的四肢互相交配,然後他的淚水落在四肢上面,人類就開始存在了。」

多美!難怪嬰孩一出生就要大哭,預告即將來的悲喜。

黎海寧沒有宗教信仰,因而廣納各方說法;觀眾信或不信,大可自尋或自創「創世記」。(楊莉玲)

【其他好藝╱戲劇、戲曲】

自然的詩意感動─《小狐狸之歌》

看偶劇常有與看人演的戲劇不同的樂趣,我們不會期待戲偶的演技有多麼好,但與到好的編劇與操偶師,就常常讓觀眾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由西班牙班尼法偶劇團帶來的《小狐狸之歌》,主角是鐵枝懸絲偶做的狐狸家族與森林動物,故事描述的是人類與大自然間由敵對到友好的過程。劇情不是很特別,就得看這些小動物偶如何在全無對白的幫襯下,跟著古典音樂演出。

為了讓對偶劇有興趣的朋友有機會一窺偶劇製作的奧妙,主辦單位也同時舉辦了「偶戲編劇研習與座談活動」,隨著該劇的全省巡迴行程,將在台北、台南、台東三地舉行。

永遠得人心的「官場現形記」─《巴山秀才》

如果政治清明,這種秀才上告遇到官官相護、自己反而送掉一條命的戲,大概沒有人要看。可惜的是,上面說的事從沒發生過,這樣的戲總是讓觀眾擊掌叫好,直呼演出人民心聲,悲哉悲哉!

《巴山秀才》原是大陸知名川劇編劇魏明倫的作品,由京劇名角李寶春改成京劇版,由台北新劇團演出;故事敘述清光緒年間,因荒旱不雨百姓要求開糧倉賑災,一名四川巴山縣秀才為百姓上告直言,卻遇官員相護,不但人民被當成暴民鎮壓,秀才也被毒打,他還利用考試機會在考卷上寫冤狀,最後雖然百姓冤情昭雪,秀才卻死在他們陰謀之下。

這回李寶春將演出他在台灣的首齣清裝戲,協同大陸知名青衣張萍、丑角孫正陽與台灣新生代旦角黃宇琳,演一場「官場現形記」。

東西文化交流的印記─《雪結》

曾在一九九六年來台與台灣劇場界合作《1949─假如6是9》的法國導演培松第,這些年來仍持續他跨國工作的旅程,在東京遇上了以風格化肢體表演聞名的「青年團」,就碰撞出了這個作品《雪結》。

不同國度的文化,不同國度的演員,不同的肢體演出質地,並置在同一個空間中,尚不論劇情是啥,似乎就可期待其中的衝突與張力。一切都來自現場即興,一切都由身體來導引,導演培松第想用身體來直接探索文化差異的企圖昭然若揭。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