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西班牙

相關文章 21 篇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班牙藝術采風

    西班牙,一個盛接陽光的國度。它的熱力不只散發在鬥牛場裡,劇院、音樂廳、酒吧、咖啡座,或佇立街頭的房舍,展現在生活與藝術的耀眼生命力,是不同種族、文化激爆出的火花。八月的台北,隨著國際吉他節的揭開序幕,令人情緒亦感染上那份熱力,在彈撥聲的伴奏中,讓我們與讀者一同到吉他的故鄕──西班牙,做一次夏日藝術之旅。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班牙的音樂

    法哲學家迪卡爾特曾說:「過了庇底牛斯山,就是非洲」,足見對歐洲人而言,位居伊比利半島上的西班牙是塊充滿神祕的陌生之地。 西班牙自古即不斷有自南、北遷入的民族,有些定居北部,如日耳曼人,也有以侵略者姿態強駐南部,如羅馬人,及阿拉伯回敎民族,使得西班牙人種,民族文化呈現複雜,且各具特殊風格的奇特現象。此外,吉普賽人和猶太人對西班牙音樂亦有深遠影響。吉普賽人約於十五世紀來到中歐,後陸續定居於義大利及西班牙,其流浪西班牙蒼鬱的性格及吉他音樂爲西班牙音樂注入另一股泉源。而依聖經記載,猶太人自聖地被放逐於世界各地後,有一部分進入西班牙,當時西班牙的回敎徒對這些猶太人非常包容,基督徒、回敎徒及猶太人皆能和平共處。直到十五世紀末葉,西班牙發起回復國土運動,將阿拉伯人逐出西班牙。此期間的西班牙音樂深受宗敎影響,神秘且保守。但呈現方式多采多姿,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皆爲一特例。 二十世紀初,以法國爲中心所提倡的國民樂派係肇因於對傳統德奧樂派的反動,當時德奧盛行二大樂派,一是以華格納爲首,其音樂使用大型管弦樂器,講求華麗的編制。一是以布拉姆斯、舒曼等人爲首的新古典樂派,此派的交響曲對歐洲許多國家如俄國、丹麥、芬蘭、法國,甚至亞洲影響至深,而逐漸形成向德奧音樂看齊的新霸權。 爲因應此一強大勢力,法國以德布西、拉威爾等人爲首,致力於發展自己的音樂。當時,許多西班牙作曲家如葛拉納多斯、阿爾班尼士、法雅,小提琴家薩拉沙替等人,或於法國求學,或與法國音樂界往來密切,因此,西班牙所發展出的國民樂派,很明顯的是受到法國影響所致,直到西班牙內戰開始爲止。 一九三〇西班牙內戰,到法朗哥將軍執政,再到二次大戰後法朗哥政權垮台的數十年間,西班牙音樂幾成停滯狀態。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便曾誓言法朗哥政權一日不垮,便一日不回西班牙。 目前西班牙仍問題叢叢,除巴斯克地區及巴塞隆納想自立為國,西班牙南北貧富懸殊所造成的緊張對立也是西國政府的一大隱憂。 西班牙作曲家中最有名的當屬法雅,他寫作曲目衆多,包括數齣芭蕾舞劇,此外盲人作曲家羅德利哥、葛拉納多斯、阿爾班尼士也有許多很好的作品。演奏方面則人才輩出,如鋼琴家拉羅佳,聲樂家卡烈拉斯、多明哥、克勞斯、柏崗札,大提家卡薩爾斯,吉他手葉佩斯(Yepes)、西戈比亞(Segovia)等

    文字|曹永坤、錢麗安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布蘭卡.黛.瑞(Blanca del Rey)的佛拉明哥舞。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班牙舞蹈簡介

    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地區(An-dalucia)是佛拉明哥藝術的發源地。阿拉伯的愛爾人曾經盤據西班牙南部八百年之久,而吉普賽人也在十五世紀時由北印度進入,除了保留西班牙南部的民族風格外,也吸收了摩爾文化、猶太文化、羅馬文化,帶來了多元化的時代特色,使當時的舞蹈演變得更複雜也更令人著迷。而最能掌握該民族的文化特質與基本精神,首推西班牙舞蹈中的佛拉明哥舞,它是一種深刻的感情抑鬱而味道原始粗獷的舞蹈,充分表現該民族那種內心充滿積鬱而熾烈異常的情感,舉手投足之間熱力四射,閃爍著獨特的民族風味。 吉他、舞蹈與歌謠成了西班牙特殊文化風貌 佛拉明哥舞的發展史,完全歸功於早期大多數獻身舞蹈的人,他們熱衷於硏究該藝術的特色和起源,在他們的努力下可說是成績斐然。早期的舞蹈以獨舞的形式居多。透過動作,表達了歌謠中所包含的所有感情,不象徵什麼或企圖敍述什麼故事,只是隨感而發;詮釋內在的深層情感。在音樂的唱腔中要求音質的表達力,加上吉他的配合,使得在佛拉明哥的藝術中,吉他、舞蹈與歌謠成了特殊文化風貌。 目前的佛拉明哥舞是經過美化的大型舞台表演,在西班牙的大城市如馬德里、巴塞隆納、塞維亞、馬拉加等,都有專門敎授佛拉明哥舞的學校。而通常晚上十點開始,一些酒店中有佛拉明哥舞節目演出,一直到淸晨三點鐘,由歌者伴著吉他,唱出心中的孤獨與悲涼,舞者開始舞出熟悉的旋律,表達了曲調中所包含的所有情感。 佛拉明哥以外 然而一般人對西班牙舞蹈的印象,都停留於佛拉明哥。其實,早在公元前約一萬年到二萬年就有舞蹈的出現,大都表現人的情慾。如今,西班牙的舞蹈種類依各地區與語言的不同而變化多端。例如,在東北部的雷微達即有逗人開心之舞,由九位婦女圍成一個圓圈繞著一位男士起舞,這種舞蹈重點在表現人的情慾,給人一種浪漫而坦率的感覺。其它地方性的舞蹈有如源自北部巴克斯的戰鬥舞蹈,阿拉岡(Aragon)地區的火踏舞蹈(Jota),巴塞隆納的薩丹娜舞,以及阿斯圖利亞(Asturia)的姊妹舞(Danza Prima)。當時的舞蹈比較大衆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如敎堂外或花園廣場都可表演,但這些還不能滿足當時的人們,漸漸地,表演地點從廣場走進了咖啡

    文字|賴秀峰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Hola! Discover Iberia

    航向命運交織的半島 西葡大發現

    同樣位居歐洲西南端的伊比利半島,西班牙和葡萄牙,不僅在地圖上緊緊相鄰,在歷史上,亦是命運共同體。 這裡,曾經是列強勢力擴張的競技場,開啟現代殖民主義的掠奪狂潮。這裡,曾經見證海洋文明的輝煌年代,也歷經了帝國崛起的興衰起落。 一四九二年,哥倫布因為對東方的嚮往,沿著大西洋向西航,意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二○一一年,身處島國的我們向西眺望,打開這扇世界之窗,面向昔日的海上強國,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和啟示? 現在,且讓我們以文字為槳,化書頁為帆,進行一趟紙上航行,帶你探索西葡印象。 西葡大事記整理 本刊編輯部西元前15000   阿爾塔米拉(Altamira)洞穴壁畫。10000-5000 中石器文化。半島東部出現洞穴壁畫文化。5000-2500 新石器文化。出現巨石建築。1100   腓尼基人在現今的加地斯建立商業據點。900-650   塞爾特人滲入伊比利半島。800-775  腓尼基人在現今的馬拉加(Mlaga)和格拉那達(Granada)沿海地帶建立據點。800-760  伊比利半島出現大量的銀礦。700-600  腓尼基殖民極盛期。580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馬內:《愛蜜莉.安柏的卡門扮像》(1880年,費城美術館)
    談畫說樂

    驕陽撫愛下的芬芳國度

    在馬內彩繪西班牙的一八六○年代,巴黎尚未產生重要的西班牙風格音樂創作,必須等到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比才的《卡門》相繼問世之後,情況才有明顯的改變。拉羅與比才都未到過西班牙,他們只能根據在巴黎聽到或看到的,相當有限的西班牙音樂與樂譜進行創作;他們並不在意民俗音樂的考證與重建,而是在創作中憧憬著伊比利半島獨特的精神,表達出一種「地中海式」的明亮、多彩、絢麗的熱情。

    文字|陳漢金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西葡印象再發現

    在做這一期雜誌之前,坦白說,我實在很難在腦中明確勾勒出伊比利半島上這兩顆大「牙」的印象。沒錯!風流劍客唐璜、唐吉訶德、卡門的故鄉都在西班牙,但那些 似乎都是文人墨士筆下虛構的風景、人物,不能算真的認識它。葡國雞、福爾摩莎、澳門賭場這些對葡萄牙的記憶似乎又暈染了過多的東方情懷,充其量只是台 式的葡萄牙假象。於是為了能將這一對被稱為「海角天涯」的兩個國家完整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編輯部決定延續一貫的傳統,以打開世界之窗的專號方式,再度挑戰 這兩個遠在歐陸最西端的國度。 奔牛節、法雅節、畢卡索、哥雅、達利、高第、薩拉馬戈、佩納皇宮、文森之家、麥哲倫、雪莉酒、塞維亞舞曲這些名詞對您來說是不是都挺耳熟,但卻不能詳 呢?沒關係,在本期雜誌中,編輯部特地整理了相關「關鍵詞」,作為讀者了解西葡不可不知的索引。為了讓讀者能更全盤了解這兩個位在地中海旁的陽光國度,我 們也會以歷史回顧、旅遊指南、生活美食,及文學、建築、當代藝術、電影、音樂、舞蹈、戲劇等十個面向切入,全方位地導覽在這命運交織的半島所孕育出的文化 樣貌。如果您看完以上文章仍意猶未盡,想要在台灣感受西葡風情,透過在〈Formosa,非常西班牙〉一文與兩廳院「世界之窗」節目詳盡的介紹專文及人物專訪,絕對可以讓大家不用出國,在台灣就能領略道地的伊比利風光。 此外,在各大樂團新樂季節目展開的此時,本刊也會依據各團所公布的新樂季,從中彙整出未來一整年國內音樂會的趨勢與方向,在九月號搶先與讀者分享整年度的聆 賞計畫。然而,這實在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雖然新樂季揭幕在即,讓編輯部傷腦筋的是,部分樂團遲遲無法呈現樂季的完整規劃,實在令人遺憾。如同企業管理 的專業,樂季規劃牽涉到藝術和行政總監對樂團經營的企圖和願景,若一個專業的樂團,連近期的規劃都不清楚,遑論長遠的樂團目標?希望國內各家樂團們,除了 在音樂的藝術層面上追求之外,在經營層面也要多加把勁,才不枉樂迷的期待。 話雖如此,在本月份我們仍綜觀目前各樂團推出的新樂季部分資料,特別歸納出「指揮」、「探索」、「歌劇」、「跨界」、「樂壇新星」、「樂團合作」、「貝多芬」與「國人作品」等八個焦點,期待能讓樂迷能夠快速地掌握到新樂季的特色。從中也可看出各樂團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

    文字|黎家齊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那個夏天,我花盡力氣學習做一名演員,我沒有演技,我擁有的只是面對人生的膽量。
    歐洲人文筆記

    那年夏天我也是喜劇演員

    那個夏天,我花盡力氣學習做一名演員,還不知道自己具有更多別的天分。我其實並不合適做演員,但我當時卻只對演戲這件事有興趣,我很羨慕一些很會用身體創作的同學,我偷偷地學他們,並苦苦地折磨自己進入戲劇的核心問題,我沒有演技,我擁有的只是面對人生的膽量。

    文字|陳玉慧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六組弦比維拉
    特別企畫 Feature

    輪指彈唱吉他的故事

    有個古老傳說:在西班牙戰亂時絕不射殺手抱吉他者──至少要等他彈奏完。吉他,在西班牙的陽光下,在熱歌勁舞的氣氛中,從中世紀以來便幽幽緲緲於西班牙的街頭巷道中,傳唱著人們的哀愁與歡樂。

    文字|方銘健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杜蘭朶》首演男高音Fleta演唱集。
    特別企畫 Feature

    伊比利半島上的美聲 有關西班牙歌手的種種

    歌唱,對西班牙人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從民謠到古典,巷弄到舞台,唱出庶民百姓的甘苦,也唱出國際美聲地位。

    文字|符立中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達伯拉和「塞維亞劇坊」的傑作《預知死亡紀事》,挾持海外盛演的熱潮,回到西班牙巡演亦是爆滿轟動。原著作者加西亞.馬奎斯對之讚譽有加:「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西班牙戲劇

    西班牙的戲劇演出縱古達今,重要的是,成名的戲劇工作者不乏致力將傳統民俗小調或具歷史性的地方文化融入戲劇表現。而西班牙人也是最好的戲劇支持者,即便是年年原班人馬演出同一齣戲,一樣具有號召力和吸引力。

    文字|張淑英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西班牙北部潘普洛那(Pamplona)城的奔牛節盛況。
    西班牙

    陽光西班牙,「olé!」

    要領受西班牙得天獨厚的陽光、建築和藝術作品,最好是從週末的夜晚潛入。西班牙人常常自豪的對外來人說:「我們口袋裡雖沒有幾毛錢,但日子可過得很悠閒。」

    文字|林惠瑛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葡關鍵詞130—歷史、旅遊、生活節慶、美食

    西班牙 歷史 1. 伊斯班尼亞 西班牙國名的由來。羅馬帝國時代,西班牙原為該帝國之伊斯班尼亞省(Hispania),自古即為各民族紛爭之地,先後為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日耳曼人、摩爾人等所佔據。1479年北部卡斯蒂亞國女王伊莎貝拉(Isabel)與阿拉貢國王費南度(Fernando)聯姻,始奠定西班牙的統一基業,並於1492年將統治西班牙達八百年之久的摩爾人擊敗驅離。 2.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 航海家。因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對富庶的中國和印度無限嚮往。他先是向葡萄牙國王提出尋找到達東方新航線的探險計劃,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和國王費南度才同意派出艦隊遠征。他沿著大西洋西航,前後航行四次,雖沒有找到真正的中國和印度,卻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3. 伊莎貝拉(Isabel I la Catlica,1451-1504) 伊莎貝拉一世也被稱為「白衣女王」,她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資助哥倫布航行,確立了世界霸權。她及其丈夫費南度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卡洛斯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4. 宗教法庭 為了達到天主教的統一,1478年費南度及伊莎貝爾從教宗西克斯杜斯四世(Sixtus IV)手中獲得敕書,設立一個神聖的宗教法庭。那是一個審判假意改信天主教人的法庭,數以千計的人被判入獄或死刑,其他人則是逃離這個國家。 5. 哈布斯堡王朝 1516年費迪南病逝,傳位給胡安娜與菲利浦的兒子卡洛斯(Carlos),是為卡洛斯一世。其後於155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根據希臘神話傳說,伊比利半島的最南端原本與非洲接連一起,當大力士海克力斯(見圖)行經此處時,用力將兩片陸地一分,分出了一條直布羅陀海峽
    特別企畫 Feature 歷史篇

    輕探伊比利風雲流轉 回首四千年興衰起落

    位於歐洲大陸最西端的伊比利半島,自古被視為「天涯海角」,如此邊緣之地,卻也吸引了多個族群入侵統治,造就今日多元文化的面貌。島上的兩個國度,四千年來或分或合,也曾個別發展成海上的無敵通商帝國,征服過地球上的多數陸地,卻也在征戰不斷下,落得衰敗命運,殖民地紛紛獨立而去,廿世紀上半均被法西斯政權壟斷,留下迄今仍影響深刻的印痕

    文字|陳小雀、Antonio del Pollaiuolo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造型誇張的達利劇院美術館。
    特別企畫 Feature 旅遊篇

    秋色宜人正好遊 品味文化風情

    西班牙的面積有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第五十一名。因此,想要深度遊覽全國非得花上至少兩個月的時間不可。五月、九月、十月這三個月份將是前來西班牙旅遊的最佳月份,想當個快樂的背包客,一覽西班牙的風情,現在正是啟程好時機!本文作者推薦的私房景點,將讓你留下特別的西班牙回憶。

    文字|陳雅雯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熱情的西班牙小學生。
    特別企畫 Feature 生活篇

    不只有熱情 享受生命的陽光國度

    在大眾的印象中,最適合西班牙這個國家的形容詞就是「熱情」,可能是因為身處南歐的西班牙人享受到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多陽光普照的機會,又可能是因為這樣一個以旅遊業為重點發展的國家的人民,不自覺呈現出來的風貌。不過,透過自己的眼睛來觀察,能發現因其歷史因素、氣候環境和生活習慣,造成了不同性格的區塊,對西班牙人可以用得上的形容詞,絕不是只有「熱情」這一個。

    文字|陳雅雯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葡關鍵詞130—文學、建築、美術、電影

    西班牙 文學 36. 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 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其小說《唐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 37. 維加(Flix Lope de Vega y Carpio,1562-1635) 劇作家、詩人,西班牙黃金時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創立了西班牙巴洛克古典戲劇的準則,同時也是一位西班牙語界的偉大的抒情詩人,他對於西班牙文化的影響一直持續著。一生創作了三千多首十四行詩、3部小說、4篇短篇小說、9首敘事詩、3首教學詩及大量的劇本,嘗試了除流浪漢小說外的所有文學創作類型。 38. 羅卡(Federico Garca Lorca,1898-1936) 詩人、劇作家、畫家、劇團導演。西班牙「二七年代」的名作家,只活了短短的38年,卻留下頗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詩歌和戲劇作品更受矚目。成名作是《吉普賽謠曲》,該書和另外一本《深歌集》中詩篇均使用吉普賽風格寫成。他後來在美國紐約市旅行時寫下《在紐約》,批評美國對弱小者的欺壓和資本家的貪婪。 39. 馬查多(Antonio Machado、1875-1939) 「九八年代」詩人,詩作的主題多圍繞著土地、國家,以優美的筆調描繪西班牙自然風光,關懷社會政治生活。晚期的作品大多顯示出存在主義觀點和詩人的孤獨。 40. 希梅聶茲(Juan Ramn Jimnez,1881-1958) 安達魯西亞詩人,195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藝術家的OFF學

    拆房子折房子疊房子

    不同於其他建築師,對於空間維度的變異思索與折疊空間結構的設計實踐貫穿Calatrava所有作品,遊賞他的建築如歷經一場拆解(或組合)空間的視覺益智遊戲,觀者可任意由一組弧線、曲面、稜柱或尖角入手,試著找出反覆的元素,開始拆房子折房子疊房子甚至聞見樓宇結構線條因反覆串接衍生而出的節奏,如歌般。

    文字|魏瑛娟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熱情妖嬈的佛拉明哥女伶,圖爲西籍華裔舞者Flor de Loto。
    焦點

    佛拉明哥的詠嘆

    佛拉明哥舞具體而微地勾勒出西班牙這個民族一舉手、一投足之間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脈動,是美學上所謂形式和內容統一的眞切實例。從佛拉明哥舞的旋律中,我們不但學習到一個民族特有的肢體語言,也分享了一份熾烈而浪漫的深厚情感。

    文字|賴秀峯
    第11期 / 1993年09月號
  • 眉目表情也呈現了佛拉明哥舞的特質。
    焦點

    佛拉明哥之星 克莉絲汀娜.歐亞絲

    以情造景,以心造境,一雙深鎖的眸子,透出靈魂的特性,表露出整個身體空間所散發出來的氣勢,這就是克莉絲汀娜.歐亞絲的舞蹈。

    文字|許金仙女
    第11期 / 1993年09月號
  • 難逃一死的詩人面對一股無法戰勝的惡勢力。
    新浪潮

    關於「殘酷的花園」

    在一個滿月的夜晚,在一個血跡斑斑的鬥牛場中,那臉色蒼白的男孩,那群鬼魅似的黑衣人,他們正等待著旣榮耀又血腥,旣美麗又殘酷的鬥牛儀式的展開。 《殘酷的花園》Cruel Garden,此名稱來自法國藝術家Jean Cocteau的一幅畫,畫中的鬥牛被繫滿綵帶的鬥牛刀刺滿了背部,乍看下卻像叢美麗的花。

    文字|李靜君
    第23期 / 1994年09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家的理由

  • 新銳藝評 Review

    Super背後那些媽媽們想說的話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看戲不忘電影

    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

    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