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劇?今年六月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以讀劇的形式被搬上國家劇院舞台,令人驚艷;華格納在寫作歌劇時,也都是由讀劇開始,崑曲與京劇為什麼不?今年的第二屆讀劇節將回歸讀劇的本質,從各種形式的文本,來探訪「讀劇」在不同劇種上的創作需求與互動。
PROGRAM 第二屆台灣國際讀劇節
TIME 10.25〜11.19
PLACE 台北紅樓劇場、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INFO 02 23956838 http//www.cca.gov.tw/ http://www.greenray.com.tw/
在紐約讀書的時候,常常替同班編導組的同學讀劇本;剛開始以為「沒錢製作演出,唸來過過癮」,後來才領悟到──我是被實驗的白老鼠。就像作曲家或指揮的「鋼琴讀譜」,劇作家、導演們也用「讀劇」來展開他們寫作、或製作演出的第一步。
回觀讀劇本質,讀多樣劇種的文本
在去年第一屆的「國際讀劇節」裡,為了加強戲劇觀眾對讀劇的印象而將讀劇「表演化」了;今年的第二屆讀劇節將回歸讀劇的本質,讓觀眾從「為什麼要讀」作個最基礎的認識。今年六月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以讀劇的形式被搬上國家劇院舞台,我們在驚艷之後,也開始思考,既然華格納在寫作歌劇時,也都是由讀劇開始,其他同類型的「音樂劇場」──崑曲與京劇為什麼不?而童書的創作中,也經常「繪聲繪影」的,是否也有讀劇的空間?因此今年的讀劇將從各種戲劇文本的角度,即舞台劇、歌劇、崑曲、京劇、詩歌,甚至童書繪本,來探訪「讀劇」在不同劇種上的創作需求與互動。
演出之外,讀劇節將透過「講座」、「工作坊」和「圓桌論壇」等方式,讓台灣劇壇和觀眾都可以和現代劇場的脈動接軌,並讓台灣觀眾和劇場工作者可以發現更多精采的戲劇作品。在活動最後階段,國內優秀的劇作家,將和來自法國、德國、日本、菲律賓、中國大陸等地的劇作家們,在台北、台南各舉行一場「圓桌論壇」,讓全體劇作家經由討論、分析、對談,分享創作經驗。
讀劇生活化,處處是劇場
今年的讀劇活動也將與文建會近來推廣的「生活劇場」結合,朝向「生活化」、「公民化」、「國際化」的目標。因此,除了在舞台上的五國十二齣劇的讀劇演出外,還將融合生活劇場的概念,使讀劇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人人可讀劇,處處能讀劇,時時在讀劇」的全民讀劇境界)。使廣大的藝術愛好者,可以在生動而充滿能量的「讀劇」當中,發現戲劇的趣味。讀劇將不只在定點演出,除了紅樓劇場及台南國家文學館的固定演出之外,將邀請各地方戲劇社團,在社區公園、咖啡座等地方讀劇;讓讀劇走出劇場,融入生活。「讓我讀出你的心——劇本甄選計畫」,則鼓勵人人從生活中的發掘創作的樂趣,當人人都可成為劇作家時,我們的戲劇環境將更有活力。
我們期待,經由「台灣國際讀劇節」的舉辦,可以提供世界劇作走入中文世界的機會,並讓台灣觀眾得以親近自己土地所孕育出來的劇作。它不但可以為台灣劇場工作者提供新劇作,也使得戲劇觀眾和廣大的準藝術愛好者,可以在生動而充滿能量的「讀劇」當中,發現戲劇的美好。
文字|邱瑗 綠光劇團企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