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鈴木忠志。(林鑠齊 攝)
藝壇動態 日本劇場大師訪台 談全球化危機

鈴木忠志:從動物性能量尋找文化差異

日本當代戲場大師鈴木忠志應邀訪台,在台北藝術大學發表了「在全球化時代當中,文化是什麼?」專題演講,對於劇場的式微象徵的文化衰弱感到憂心。

日本當代戲場大師鈴木忠志應邀訪台,在台北藝術大學發表了「在全球化時代當中,文化是什麼?」專題演講,對於劇場的式微象徵的文化衰弱感到憂心。

日本當代劇場大師鈴木忠志,上月十四日應日本交流協會和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邀請來台參訪,並發表「在全球化時代當中,文化是什麼?」專題演講。演講中指出,因為電視、電腦、網路等新興媒體出現,從事戲劇的人口越來越少,演出機會也變少,戲劇人正處於非常艱困的環境。而劇場的式微,正象徵著文化的衰弱,他對於此現象感到憂心。

作品多採用「日本的身體」與「西方正典」拼貼創作

一九三九年生的鈴木忠志崛起於一九六○年代,與唐十郎、佐藤信、蜷川幸雄等人,同樣是日本戰後小劇場運動的健將。早期,他與齊藤郁子等人創立早稻田小劇場,在日本劇場界嶄露頭角,七○年代開始發展屬於個人的劇場語言,並持續關注日本與西方文化間的身體認同議題,因而發展一套深刻的戲劇理論,並形成「著重於身體與地面的接觸,全靠雙腳去創造」的表演訓練體系,成為劇場界所稱的「鈴木方法」。

鈴木忠志將「身體」等同於「文化」看待,即不同種族、不同區域、不同風土的文化脈絡,都將養成不同的「身體」,其中包含身體運動時用力的方式、情緒的傳達等,在在皆與文化脈絡有著絕對的密切關係。鈴木忠志的作品多採用「日本的身體」與希臘悲劇、莎士比亞與契訶夫等「西方正典」拼貼創作,其代表作品包括改編希臘悲劇的《特洛伊女人》、《酒神》、改編莎劇的《李爾王》等。

一九七六年,鈴木忠志將劇團遷往偏僻的富山縣利賀村,與劇場建築家磯琦新合作,將日本傳統合掌式建築改為劇場「利賀山房」,並於每年八月在此地舉行「利賀山房藝術節」。鈴木忠志表示,藝術節採「Open and Close」的想法,開放給世界各地的劇場工作者,在一個月的時間匯集在此,以工作坊、演出的形式相互交流,包括香港的胡恩威、林奕華,中國的林六乙等,都曾透過鈴木引介,在藝術節演出。

明年三月將帶《酒神》參與兩廳院二十週年慶

十四日的演講吸引不少劇場人到場聆聽。鈴木提出「動物性能量」觀點,他指出,二、三千年來人類使用身體、語言等動物性能量發展戲劇、舞蹈等表演藝術,但文明社會卻傾向使用大量非動物性能量,包括石油、燃媒、電子科技,漸漸讓人遺忘動物本能;面對全球化的文化危機,文化差異更重要,戲劇是少數必須堅持使用「動物性能量」表現的文化內容之一,能抵抗全球文化同質化,因此只要有人思考到文化本質、人的本質,戲劇也就能繼續存在下去。

鈴木此行也拜會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並敲定作品《酒神》明年三月來台演出,作為兩廳院二十週年慶重要製作之一。兩廳院並希望邀請鈴木來台主持工作坊,鈴木忠志雖以年事已高來表示謙虛,但興奮地說,若有機會願意貢獻一分心力,台灣劇場工作者可望親炙大師丰采。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