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廖俊逞

發表文章 803 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面目模糊的人群聚合 展示現代社會圖像

    由來自西班牙巴賽隆納的雙人組El Conde de Torrefiel創作的《廣場》,勾勒一個人從劇院散場之後,返家路上,行經「廣場」的內在思緒。舞台上的觀光客、難民、軍人、遊民、抗議群眾等來去聚合,但他們面目被包覆,只能透過外在裝扮被辨識身分,卻無法交談,疏離冷冽地構成當代性的景觀文本。創作者表示,以「廣場」為劇名指涉的是公共空間的概念,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在此被交織、展示,公共議題被處理,公共矛盾也被一一形塑。

    文字|廖俊逞
    第325期 / 2020年01月號
  • 塔尼雅.布潔拉的《終局》讓觀眾參與了劇中主人與奴隸無止盡的的鬥爭遊戲。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參與就是力量 沒有人是局外人

    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是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舞台,它對前衛、實驗藝術的追求,及跨文化、跨國界、跨領域的方向,讓藝術節的作品呈現了一種多元而自由的美。今年五月登場的藝術節,其中展演的製作多以體驗取代觀看,強調觀眾的介入與參與,透過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當代表演藝術的最新創作趨勢。

    文字|廖俊逞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浮士德》代表著年輕世代的聲音,訴說年輕人的故事,傳達了年輕一代的希望、失落與恐懼。(表演者Eliza Douglas、Lea Welsch與Billy Bultheel)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身體作為當代文化的產物

    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德國藝術家安.英霍芙以表演作品《浮士德》奪得本屆的金獅獎,這是一件結合了繪畫、雕塑、裝置與行為等創作元素的總體藝術作品,演員在空間結構一覽無遺、透明玻璃架出的表演區中,從冷漠凝視到搏鬥對抗,構成一幅幅的畫面。德國館策展人蘇珊.菲佛表示,英霍芙用身體的語言直接面對社會、政治、經濟、藥物和科技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革,並向人們展示我們的軀體也是權力結構、資本主義和生命政治的一部分。

    文字|廖俊逞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一件件舊毛毯,被鋪滿地面,如同難民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當美術館成為避難所

    比利時創作團隊FC Bergman的《應許之地》通過場景、空間、物件的變化,高明地運用隱喻手法,從個人的微小困境到世界的巨大困境,討論藝術、生活、宗教與戰爭的關係。美術館被比喻為一艘方舟,一個紛擾世界的和平避難所。然而,藝術有用嗎?藝術能解決人的問題嗎?藝術跟生命狀態如何連結在一起?當戰爭發生時,藝術會是最後的應許之地嗎?

    文字|廖俊逞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羅傑.伯納特《投票進行中》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劇場,當我們討論政治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的「新戲劇國際藝術節」(F.I.N.D.)今年自三月卅日至四月九日舉行,主題正是與近期時事非常貼近的「民主與悲劇」,邀請來自多國的十六組團隊,在劇場中針對政治提出思辨,重頭戲首推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新作《美國民主》,還有與美國大選呼應的《大選年的加布列一家》三部曲,讓劇場變議場的《投票進行中》與以各面向魔幻呈現哥倫比亞內戰的《不計其數哥倫比亞的暴力解剖學》等。

    文字|廖俊逞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影像中的孩子》描繪好萊塢製片人羅伯.艾文斯大起大落的一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影像形式豐富 導演觀點闕如

    英國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伯尼新作《影像中的孩子》,改編自好萊塢製片人羅伯.艾文斯的同名傳記,麥克伯尼以多媒體劇場的形式,演繹好萊塢的影業生態,也呼應艾文斯大起大落的人生,如電影虛幻一場。但過多的影像,填滿了舞台,卻給人看圖說故事之感,剝奪了觀眾的想像參與;花了兩個半小時說了一個故事,卻似乎什麼都沒說,導演的觀點,淹沒在過多的形式中

    文字|廖俊逞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五首簡易小品》劇名來自斯特拉溫斯基寫給小朋友的鋼琴練習曲,在此暗示著小孩在成長過程,他們的感受、行為、價值如何形塑而成。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走在禁忌的鋼索上

    瑞士導演米羅.勞認為,現今人們每天接受新聞傳播「刺激反應」的制約,終致麻木,劇場創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喚醒我們的感官,強化道德與智性的敏感神經。他的演出除了內容取材真實事件,所挑選合作的演員也和所要表達議題相關,如《五篇簡易小品》找來七個小孩演繹震驚比利時社會的連環殺童案,靈感來自帕索里尼電影的《索多瑪一百廿天》更與身心障礙的演員合作,將驚世駭俗的情色電影搬上舞台。

    文字|廖俊逞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列夫.朵金的《兄弟姐妹》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十四台大戲 六大單元、三地上演

    從二○一○年起,由中國戲劇大師林兆華以個人名義發起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今年已然來到了第七屆,以「每個人和它的命運」為主題,邀請了列夫.朵金、克里斯蒂安.陸帕、歐斯特麥耶等歐陸名導參演,推出六大單元、十四齣大戲,分別在北京、天津、哈爾濱三地演出,可說是中國劇界一大盛事。

    文字|廖俊逞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賽門.戈德溫的《第十二夜》把管家馬伏里奧翻轉成女性,添上一筆女管家瘋狂迷戀女主人的同志情節。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性別改寫 觀演翻轉

    倫敦的莎劇演出可說是各色各樣、菜色豐富,這個春天在倫敦,就有賽門.戈德溫讓女演員演要角的《第十二夜》,被希爾-吉本斯演繹成愛情惡夢的《仲夏夜之夢》,被劇界喻為天才型人物的導演羅伯特.艾克執導、明星安德魯.史考特主演的《哈姆雷特》,還有比利時導演伊沃.凡.霍夫組合三齣莎劇的《羅馬悲劇》等,各有特色的舞台呈現,讓人看到莎翁劇作歷久不衰、與時俱進的魅力。

    文字|廖俊逞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龍抬頭》宣告記者會演出片段,圖為孫翠鳳與鄭雅升的對手戲。
    即將上場 Preview 明華園歌仔戲團《龍抬頭》

    陳勝國舊作新編 重探「復仇」真義

    明華園這次在TIFA搬演的《龍抬頭》,改寫自十二年前的《王子復仇記》,不同於原版著重宮鬥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呈現人性的自私險惡,編導陳勝國這次的改寫加重「復仇」面向、探討愛恨怨仇。《龍抬頭》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小旦鄭雅升與丑角陳勝在主演,三人皆有不少內心戲的詮釋。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西廂記》中,鄭國鳳(左)飾張生、謝群英(右)飾崔鶯鶯。
    即將上場 Preview 杭州越劇院訪台 搬演五齣大戲

    女小生出馬 詮釋女性理想形象

    看越劇最大的享受就是「和演員談戀愛」,女演員英挺帥氣又不失溫柔深情的暖心氣質,往往能成功詮釋女性理想對象的典型。應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之邀,有「越劇界航母」美名的杭州越劇院,將由鄭國鳳領銜六位梅花獎得主,帶來《紅樓夢》、《西廂記》、《一縷麻》、《孟麗君》、《新獅吼記》等五齣大戲,戲說古今的情與癡。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請你閉嘴!》以一個三流劇團演出肥皂劇的戲中戲手法,描寫台前幕後的人生百態。
    即將上場 Preview 我城劇場《請你閉嘴》

    打破第四面牆 笑鬧人生百態

    我城劇場的第二齣戲《請你閉嘴!》,就是曾在台灣被多次搬上舞台的Noises off,以一個三流劇團演出肥皂劇的戲中戲手法,描寫台前幕後的人生百態。導演陳培廣當年曾以《大家安靜》之名製作演出,這次再度執導,將融入本土劇元素,轉化成台灣人專屬的獨特笑點,而且將翻玩舞台景片,打造幻覺,帶領觀眾衝破第四道牆,直擊神秘後台。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惡童》以大量的肢體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關係。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從小說跳上舞台 《惡童》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

    柳春春劇社新作《惡童》靈感來自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小說《惡童三部曲》,原作描述一對八歲雙胞胎路卡斯與克勞斯,因戰爭而被送至偏遠且嚴厲的外婆家,為了活下去,他們將自己化為殘酷本身。導演鄭志忠延續一貫殘酷簡練的美感,兩名表演者扮演主角路卡斯與克勞斯,也分飾其他角色,大量的肢體關係,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關係,營造小說中「任何文字都無法形容的天空」。 《惡童》是柳春春劇社繼《美麗》後,第二部精雕細磨的定目劇作品,除了表演之外,劇場的視聽覺元素也別於以往。場域創作者陳成婷將劇作空間擴展至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結合光影創作者林靖雁第一人稱的光線;聲音創作者黃大旺以聲音為粉彩筆,將聲波的顆粒塗在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牆面上,化成一幅幅聲音的粉彩畫。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烏鴉怎麼了》利用投影機為主要光源,呈現多層次的敘事,讓畫面如電影鏡頭般流轉。
    即將上場 Preview 蝸牛心偶戲團

    《烏鴉怎麼了》 生態議題入戲

    傳統投影機在蝸牛心偶戲團兩位藝術家克蘿伊.齊娜與潔西卡.嘉貝兒手中,如同有了魔法,通過精細的操作,他們使鳥類翱翔、魚游泳、雞蛋裂紋他倆將帶來台灣的《烏鴉怎麼了》是一齣現代寓言,透過烏鴉的觀點,看待生態破壞、死亡以及遷移等人類議題,童趣之外傳達了對土地的深沉情感與關懷。

    文字|廖俊逞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正在動映有限公司《美男子竇蓮魁》
    即將上場 Preview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戲曲青年沒在怕 挑戰經典就是狂

    來到第四屆的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依然以戲曲為基底,讓年輕創作者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推出四檔分別為歌仔戲、京劇、豫劇、客家戲等不同劇種的作品,挑戰經典加以變造,無限延伸各說各話,還以為戲曲LKK?你真的落伍了喔!

    文字|廖俊逞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春草闖堂》中,林庭瑜飾春草(左)陳元鴻是胡知府(右)。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光劇團 「不能說的秘密」

    看戲看懸念 青年演員伴你老戲解謎

    國光劇團的春季公演,標題「不能說的秘密」讓人馬上頭頂冒問號:是有啥不能說的戲曲秘密?三齣青年演員挑大梁的老戲新編《孟麗君》、《春草闖堂》、《新寶蓮燈》,要讓你透過劇情,逐步解謎,人間男女,有情有愛有騙局

    文字|廖俊逞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陰影(尤麗迪絲說)》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性視角 改寫希臘神話

    奧菲斯與尤麗狄絲之間穿越陰陽、至死不渝的生死愛戀,是希臘神話中常被搬演的素材,但奧地利作家葉利尼克則以女性觀點重新詮釋,從尤麗狄絲的角度發聲,寫成《陰影(尤麗迪絲說)》一劇,並由英國導演凱蒂.米契爾執導、於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演出,延續米契爾即時錄像的電影劇場手法,影像成了尤麗狄絲的主觀鏡頭,帶領我們深入她的內在與思維。

    文字|廖俊逞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由身障者與常人演員一同演出,呈現繁複的身體風景。
    即將上場 Preview 《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

    四種身體文本 交織多樣的存在

    思考另一種身體表演形式美學可能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今年來到第十屆,本次除了有「表演人權論壇」,另有《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演出,以四種身體樣態為文本,由三位身障者與一位常人演員同台,從身體介面表述身障者形象,到兩兩一組的平衡協調,不斷變換、轉化,構成繁複的身體風景。

    文字|廖俊逞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臣服》描述未來由穆斯林統治的法國。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德意志劇院《臣服》 反思歐洲文明危機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的小說《臣服》描述未來由穆斯林統治的法國,上市當天,發生了當期以他過穆斯林齋月漫畫當封面的《查理周刊》遭遇恐攻事件,也讓該書成為爭議之作。曾將韋勒貝克《情色度假村》搬上舞台的史蒂芬.基米,執導柏林德意志劇院的《臣服》製作,這已是該書在德語劇壇的第三個版本。劇中主角就像久病不癒的病人,他如同歐洲世界的隱喻,一個瀕死、難以忍受、即將自毀的崩壞結構

    文字|廖俊逞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焦土》除了描摹戰爭的殘忍,也傳達戰爭與每個人無法逃脫的關係。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二戰核爆為背景 《焦土》探索無所不在的戰爭

    去年,曉劇場參與「亞洲表演藝術論壇」,呈現十五分鐘的概念作品《焦土》,從菲律賓、印尼等國家中脫穎而出,獲得完整作品發表機會;今年,台日共製的《焦土》即將上演。導演鍾伯淵說,為了創作此劇,他走訪長崎、廣島原爆發生地,感受和平祈願像下,期望戰爭不再發生的禱念,另參訪高千穗日本天照大神的神話起源地,將近年國際間的政治角力關係,作為對於當代社會的反思,融入新作之中。 《焦土》以二戰核爆為背景,來自異地的啞婦、嚮往成為軍人的孱弱書生、逃離戰場的逃兵、詛咒他人的洗衣婦,及迷信又貪婪的商人,共同聚集在一個乾旱的村莊。在漫長等待降雨的過程中,角色之間彼此漠視與暴力,揭開潛藏深處的人性黑暗面。鍾伯淵強調,《焦土》除了描摹戰爭的殘忍,也傳達戰爭與每個人無法逃脫的關係;不只是以七十一年前的廣島長崎原爆作為背景,更是身在台灣的和平世代,對於自身處境的思索。戰爭並非只是過去的歷史,事實上,戰場在今日生活,無處不在。

    文字|廖俊逞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12345678910..41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秀琴歌劇團《鳳凰變》+真快樂掌中劇團《壵》 傳統X新編X前衛三位一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Touch the Sound 摸得到的音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