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謬.貝克特(本刊資料室 提供)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筆調滄涼幽默 作品自成宇宙

山謬.貝克特 揭露人世的真實荒謬

全球劇場界,都在透過演出跟研討會盛大歡慶他的百年冥誕。

他是寫詩、寫小說,寫舞台劇、廣播劇跟電影劇本的貝克特。

他所揮灑出的世界,自外於現實,自成宇宙,自成邏輯。

筆下人物對話所透露出的身分和彼此關係,彷彿是人世的縮影。

這位一九六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透過蒼涼但又不失幽默的筆調,

開創出「荒謬劇場」的形式與內容,讓世界劇壇跟文學界獲得許多啟發。

全球劇場界,都在透過演出跟研討會盛大歡慶他的百年冥誕。

他是寫詩、寫小說,寫舞台劇、廣播劇跟電影劇本的貝克特。

他所揮灑出的世界,自外於現實,自成宇宙,自成邏輯。

筆下人物對話所透露出的身分和彼此關係,彷彿是人世的縮影。

這位一九六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透過蒼涼但又不失幽默的筆調,

開創出「荒謬劇場」的形式與內容,讓世界劇壇跟文學界獲得許多啟發。

撞見貝克特—貝克特百年冥誕戲劇祭
之一  在語言裡撞擊貝克特系列座談會

LECTURE 貝克特預見死亡

SPEAKER 王墨林(資深劇場人)

TIME  4.2  2:00pm

LECTURE 等待文本—談Morton Feldman的貝克特歌劇

SPEAKER  Jozef Cseres (捷克布魯諾音樂學院教授)

TIME  4.9  2:00pm

LECTURE貝克特劇中的女人

SPEAKER  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

TIME  4.16  2:00pm

LECTURE 寂靜vs.多語症—貝克特的多聲帶

SPEAKER  陸愛玲(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專任講師)

TIME  4.23  2:00pm

PLACE  台北牯嶺街小劇場2樓

 

之二  在劇場裡撞見貝克特系列演出

PROGRAM 貝克特的女人們—《美好時光》Happy Days、《乖乖睡》Rockaby
TIME  4.5〜7  7:30pm
PROGRAM 撞見貝克特的時間—《克拉普的最後一卷錄音帶》Krapp's Last Tape 、《落腳聲》Footfalls(五節芒劇團演出)

TIME  4.12〜14  7:30pm

PROGRAM 遇見果陀的那天—《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香港撞劇團演出)

TIME  4.28〜30  7:30pm

PLACE  台北牯嶺街小劇場

INFO 02-33939888

英國人票選二十世紀最經典劇作時,貝克特(Samuel Barclay Beckett 1906-1989)的成名作《等待果陀》掄冠。歐洲票選二十世紀最經典的文學作品,則是喬哀思的《尤里西斯》。他們兩個人都是愛爾蘭人,而且都離鄉在巴黎生活與創作。更巧的是,喬哀思晚年視力弱化之後,幫他找資料跟打字的人,正是他那初初定居巴黎的小同鄉。

《尤里西斯》裡的年輕詩人與朋友,在都柏林晃蕩一天的感受,經由大量內心獨白與感受,組合成一本超過一千二百頁的小說,並從此引領「意識流」的創作之道。貝克特到巴黎生活二十年後寫就的《等待果陀》,則成了「荒謬劇場」最鮮明的大纛。二次大戰前後歐洲文學跟戲劇的創新,竟然都由客居巴黎的愛爾蘭人獨領風騷。

巴黎這個城市真是偉大,愛爾蘭人真的很奇妙!想想搖滾巨星U2的Bono,為了縮減第三世界的外債和西藏人權問題而到處奔走,他,他也是愛爾蘭人呢!

這個月,全球劇壇將同聲歡慶百歲冥誕的山謬.貝克特,貝克特筆下人物與延伸出的事件,多沒有清楚的指涉。他們可以是任何人的象徵,發生的事件可能是當世的縮影——也可能都不是。

人們其實都習慣跟著故事線、人物生命歷程的發展,來進入創作者所要展現的世界。然而,身兼詩人、小說、劇作家(包括舞台劇、電視、電影跟廣播)的貝克特,筆下的世界,卻屬於「時間外的時間」。剛開始,這樣的美學與邏輯,對世人形成挑戰和困擾。不過,讀者跟創作者很快就發現,這個獨特性反而創造出更大空間去揮灑想像力。因為,每個貝克特作品,都自成宇宙、自成邏輯。

「關於快樂,我幾乎沒有天份」

出生於愛爾蘭首府都柏林的貝克特,媽媽來自家道中落的家庭,爸爸是個殷實的商人。父母親結識的地點就在媽媽工作的醫院,當時爸爸是媽媽照顧的病患。爸爸工作閒暇時分喜歡看偵探小說,不過,看完就忘。週六,他喜歡到鄉間散步。一直到老,貝克特都保持長時間漫步的習慣,這顯然得自父親的影響。

有憂鬱症的媽媽情緒起伏甚大,還喜歡管小孩,以至於貝克特對母親強烈的愛,只能壓抑下來。他幾乎沒有可以說話的對象,這也注定貝克特從小只能自己玩的命運。貝克特曾在接受訪問,談到童年時,如是說:「關於快樂,我幾乎沒有天分。」(I had little talent for happiness)

上高中之後的貝克特,是個喜歡打拳擊、跑步、游泳的運動健將。剛進三一學院的第一年,他還曾代表學校到英國比賽板球。貝克特的法文跟義大利文老師,鼓勵並發掘他的文學天分。他大量地讀書,大量地看戲與看電影。然後,他因為得到獎學金到巴黎,後來還得到機會在那兒當起老師。

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

劇作家創作初期的生活狀態非常不佳,他跟心理醫師說,他經常覺得自己困在母親的子宮,無法逃開。後來,他去聽心理分析大師榮格的演講,榮格說到有個女病人,一直覺得自己會死,原因是她根本沒有被好好地生下來。沒多久,她竟真的死了。

個人接受心理分析的經驗,榮格的實例講解,讓貝克特認同,人因為特殊心理狀態所衍生出的行為,其實是互為因果彼此影響。而「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form is content, content form),正是貝克特對自己早期創作的註腳。

一九四九年發表,一九五三年才在二百五十人座劇場首演的《等待果陀》,是讓貝克特暴得大名的「出運」之作。之前的二十五年,爸爸、媽媽、哥哥、女朋友都死了,出版的小說跟詩集銷量慘澹,心臟病也讓他進出德國和法國的醫院數次。幸好有個出版商跟法國演員,真心欣賞他獨特的思維跟筆法,他們陪貝克特熬到他嶄露頭角的日子。

貝克特的作品,經常被歸類為「荒謬劇場」。一般劇作慣常出現的人物塑造、場景變化與劇情衝突,幾乎都消失在這類劇場中。在荒謬劇場中,「戲」不再被用來說故事,而是透過一個事件來提供觀眾體驗世界的荒謬性。尤涅斯科的創作擅於實驗「語言」的荒謬,貝克特則是在「人物荒謬性」上面深化他的創新。

「沒有什麼比不幸更有趣了」

貝克特曾寫道:「沒有什麼比不幸更有趣了,它是世界上最好笑的。」他在劇作中,傳達出人與人溝通的無路可出,從陌生人到親人到朋友,幾乎所有關係通通無法倖免於這樣的「不幸」。面對於此,我們很難笑出來。

然而,貝克特劇中人物卻也因為「不幸」,而顯得充滿生命力。因為,我們很難在其他人的作品裡,看到那麼獨特的角色。

 

文字|李立亨 資深戲劇工作者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大師檔案—山謬.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

▲愛爾蘭人。從都柏林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畢業後,曾擔任小說家詹姆斯.喬哀思(James Joyce)的助手,而後又回校教授法文。

▲二次大戰後,法文成為貝克特創作的主要語言,創作上深受喬哀思、普魯斯特和卡夫卡的影響,寫作了多部小說和兩部戲劇。

▲《等待果陀》一劇於一九五三年在巴黎巴比倫劇場(Théâtre de Babylone)首演,震驚了整個戲劇界,連演了三百多場,成為戰後法國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戲。也將貝克特帶上了國際知名的舞台。

▲由於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奮」,一九六九年貝克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一九六九年後,貝克特仍持續發表新作,其中較重要的有戲劇作品《終局》Fin de Partie(英譯Endgame、《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Krapp's Last Tape、《快樂天(Happy Days)》。貝克特都親自擔任自己作品的翻譯,由法翻英或由英轉法。這些劇作無論就內容或形式來說都是反傳統的,因此被稱為「反戲劇」。

▲一九八九年,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戲劇創作者病逝於法國,享年八十三歲。

 

PAR名詞小檔案

荒謬劇場

這個名詞,源自英國評論家馬丁.艾思林(Martin Esslin)的同名著作。艾思林將歐洲二次大戰後的幾位劇作家,包括貝克特、尤涅斯科、乃至於去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品特等人,透過反戲劇化手法呈現人世荒謬的創作,形容為荒謬劇場。

重要網站連結介紹

貝克特網上資源  http://samuel-beckett.net/

詳細蒐集所有跟貝克特有關的網上資源,資料豐富而且分類仔細。

貝克特終頁網站  http://www.ua.ac.be/main.aspx?c=*SBECKETT

不想被網上的貝克特資訊所淹沒,可以進入這個蒐錄基本網頁連結的網站。

貝克特百年藝術節官方網站 http://www.barbican.org.uk/beckett

英國巴比肯中心在今年三月到六月舉辦「貝克特百年藝術節」,從演出、影像作品、研討會、到工作坊應有盡有。

貝克特分類網站  http://netsoc.dit.ie/~jamesf/samuel_beckett/samuel_beckett_centenary_festival.html

研究貝克特的學者,辛苦整理貝克特的語錄、分析、作品跟特色。版面簡單大方,方便點選者迅速掌握貝克特。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