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來自天府之國的四川戲,因旣雅又俗、旣獨立又綜合的表演模式而廣受歡迎。在欣賞京劇、崑曲的優雅流麗之後,不妨再品嚐此一道地川味好戲。
《白蛇傳》
5月21日〜23日 19:30
《望娘灘》《放裴》《殺惜》《打餅》
5月24日 19: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善於模仿、硏究的日本人,在行遍全球各大洲,對於各種資訊情報、尖端科技都能一一拆招解碼的同時,卻參不透中國戲曲中「川劇變臉」的奧秘──這該是日本人的一個遺憾罷。
由於「技不外傳」的嚴格傳統,更增加了「變臉」技術在中外人士眼中的神秘地位。因此不論是否喜愛戲曲,隨著「中國一絕」影片,在兩岸開放前已普遍在本地流傳的程度,大眾對川劇變臉的絕技並不陌生,想要直接在劇場內目睹它的神奇,也應是眾人長久的心願,五月四川省川劇院的來台演出,可以說是適逢其會了。
所謂「變臉」是運用在劇中人物內心極度恐懼或憤怒時,以瞬間改變臉部顏色的表演方式,來強調內心的掙扎變化。像川劇白蛇傳中〈斷橋〉一場戲的靑兒,見到許仙到來,怒火中燒,表現在臉色上,始而由白變紅,再而變綠和黑。由於演員動作敏捷,僅僅一霎時,即已面目全改。另外前場的〈水漫金山〉,與白蛇纏鬥的紫金缽,也是藉由「變臉」的技術,表現打鬥過程中不耐、憤怒的心態。後者以花臉行當扮演紫金缽,因此臉譜的表現變化更能吸引觀眾。
事實上,川劇的絕活不止「變臉」一項,聲腔、表演的特色,也在大陸「百花齊放」的各省劇種中別樹一格。
川劇由五種四川地方的聲腔劇種組合而成。除了常見也留存最多劇目的「高腔」之外,「彈戲」、「崑腔」、「胡琴」和「燈戲」,也是它的劇種內容。這五路聲腔劇種,明顯地受到鄰近省份,以及歷史流傳中的劇種所影響,像陝西的梆子,湖北的徽劇、漢劇,以及獨領過一代風騷的弋陽腔、崑曲的唱腔、音樂,都被大量吸收在川劇的表演舞台上。
如今我們見到的川劇舞台表演,有三項極大的特色,首先是保留「幫腔」的形式。舞台上的主角除了演唱之外,另有大量運用「一人唱眾人和」的幕後合唱,除了表現角色當下的內心活動,也以第三人稱的身份評價劇中人物的因果功過。
第二項特色是打擊樂。許多傳統高腔的劇目,在演出時幾乎只有武場的鑼鼓伴奏,而沒有弦索音樂的烘托。因此強烈喧鬧的節奏之外,靠高昻激越的淸唱,來表現戲曲劇情的推展,就明顯考驗出川劇演員的演唱功力不同於其他劇種的演員。
第三項特色在於表演身段。同樣具有中國戲曲中手眼身法步的表演程式,但是川劇演員在舞台上的動作,又不同於其他的劇種。可能是保存大量傀儡戲和皮影戲的影響,川劇演員的身段表演段落分明,和京劇身段強調圓潤流暢有很大的區別。然而川劇舞台是最善長吸收他種表演藝術的熔爐,即使是西方舞蹈的踮尖、飛躍動作,也可以在川劇舞台上找到類似的表演。
因此這個來自人文薈萃、天府之國的四川戲,就以它旣雅且俗,旣簡且繁,旣獨立且綜合的表演模式,成爲大陸戲曲中出國表演次數最多的地方劇種;也成爲京劇、崑曲之外,最先來台交流演出的地方戲劇團體。
製作人王銀麗出身京劇科班,然而特別偏好大陸地方戲,曾製作過川劇、湖南花鼓戲、黃梅戲等,算得上是位地方戲「龍頭」。這次來台公演的劇目安排上,更可以看出製作、籌備邀演時的用心。《白蛇傳》是川劇最具代表性的劇目;神怪劇《望娘灘》以及其他精華折戲〈打餅〉、〈放裴〉、〈殺惜〉等,都在最大程度上展現川劇表演藝術的特色。五月的國家劇院,將會有好幾個令觀眾讚嘆的夜晚。
特約報導|郭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