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音樂家Ujino以非樂器做即興音樂演出《迴旋者》。(Masaki Hirano 攝,世界文化宮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塑亞洲的當代意象

柏林「世界文化宮」推出大型藝術節「重返亞洲」

柏林「世界文化宮」今年以亞洲為主題,從三月至五月推出「重返亞洲」(Re Asia)之大型藝術節。鑑於當代都會生活,泛亞洲之影響隨處可見,「世界文化宮」藉此藝術節,以新的視野與不同角度,重新解讀亞洲當代藝術。

柏林「世界文化宮」今年以亞洲為主題,從三月至五月推出「重返亞洲」(Re Asia)之大型藝術節。鑑於當代都會生活,泛亞洲之影響隨處可見,「世界文化宮」藉此藝術節,以新的視野與不同角度,重新解讀亞洲當代藝術。

柏林「世界文化宮」(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註1),繼二○○五年的「關於美麗」(Über Schönheit)及二○○六年的「中國—介於過去與未來」(China-Zwischen Vergangeheit und Zukunft)後,今年以亞洲為主題,從三月至五月推出「重返亞洲」(Re Asia)之大型藝術節。再度邀請「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中心」主任巫鴻,協同「世界文化宮」主任梅哈利(Shaheen Merali)擔任總策展人。巫鴻以藝評家及學者身分,馳名國際藝壇,他曾策劃無數大展,如「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及南韓的「光州雙年展」等。

多元解讀當代亞洲藝術面貌

「世界文化宮」的藝術節向來兼具演出與學術性,今年藝術節推出了視覺藝術展、國際座談、舞蹈劇場表演、開放空間、音樂節目、文學朗誦、電影欣賞與工作坊等大單元。鑑於當代都會生活,泛亞洲之影響隨處可見,「世界文化宮」藉此藝術節,以新的視野與不同角度,重新解讀亞洲當代藝術。記者會時,巫鴻強調,主辦單位集結廣闊的藝術家作品,刺激觀眾探討關於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等之議題,而非呈現答案與成果。

「重塑亞洲意象」(Re-Imagining Asia)是展覽、電影與座談會的主題,參展的藝術家共有二十三位,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北京藝術家宋冬與母親趙湘源之作品「不要浪費(Waste Not)」(註2)。其母因經歷戰後的匱乏,出於憂患意識,便竭盡心力地保存任何物品,二○○二年宋冬為了幫助母親走出喪夫之痛,力邀母親把近六十年來蒐集的日常生活用品展出。五十大箱的舊物層層疊疊地排列在劇院大廳地上,並結合宋冬的另一個裝置「在房子裡蓋房子(baut ein Haus im Haus)」,二者以實驗目的超越狹義上的「藝術」,且透過舊物展現生命記憶與歷史塵跡。

知名的印裔英籍藝術家Bharti Kher呈現「皮膚闡述一種非它自已的語言(The Skin Speaks a Language Not Its Own)」,以表皮充斥白色精子圖案之大象,批判男性主義!韓裔美籍藝術家Michael Joo的裝置作品「太空寶貝(Bodhi Obfuscatus)」,則以五十多個小型的攝影機圍繞佛像,觀眾置身圓心,藉由周圍的螢光幕及鏡子反射,感受宇宙皆佛的意像。中國藝術家張大力則以原版照片對照被處理過的影像,展示毛澤東時期的海內外文宣,傳達原始影像的真實政治內幕。

表演與電影藝術豐沛展現

開幕當天,日本音樂家Ujino以果汁機、鐵鍊、電鑽、吹風機、腳踏車及垃圾等,結合舞廳流行音樂做即興演出《迴旋者》The Rotators。舞蹈劇場表演《綁架席妲》Die Entführung von Sita,則由德國導演兼編舞家史羅梅(Joachim Schloemer)與印度藝術家共同合作,以舉世聞名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為背景。電影方面,邀請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日本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開幕,另外展出南韓導演奉俊昊(Joon-Ho Bong)及中國導演王賓等二十多部電影與紀錄片。

文化事業的全球化(globalize),使藝術在國際展覽會上經常失去其形貌,少了文化環境,藝術僅成為泛政治之商品。為對立這種趨勢,「重返亞洲」以文化、政治背景來檢視地方性的考量觀點,以多元化的論述、議題,深入探討亞洲當代藝術對世界文化的影響。「世界文化宮」的大型藝術節,無疑地再度讓西方社會對亞洲文化有更深層面的理解!

 

註:

1. 柏林「世界文化宮」的網址為www.hkw.de

2. 此計畫於二○○五年在北京首展,主題名為「物盡其用」。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