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七十八歲的保羅.泰勒,成立同名舞團已經五十四年,迄今仍創作不輟,這次舞團應邀來台演出,還會演出他二○○八年的最新作品《變》。雖然聲名卓著,但大師仍維持著樸實務實的編舞態度,低調、謙卑地形容自己為一個「製造舞作的人」。
新舞風2008—美國保羅.泰勒舞團
10/14 19:30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10/17~18 20:00
10/19 15:00
台北新舞臺
INFO 02-27237953
今年七十八歲的美國現代舞常青樹保羅‧泰勒,創團五十四年。從一名大學時期的的游泳健將,到投奔現代舞懷抱的寵兒。他是葛蘭姆的愛將,經常在其希臘時期的舞劇中扮演英挺的男主角,也是美國後現代舞早期的叛逆之子。他曾在舞台上整支舞靜止不動,挑戰舞評家與觀眾的接受度。
保羅.泰勒舞團於一九六○年代開始風光地以美國國務院派遣的「文化大使」身分到世界各地(包括台灣)演出,後來也歷經美國經濟的衰退與景氣的低迷、面臨舞團財務上的危機。如今他仍在紐約市立劇場(City Center)年年推出新作,並分出二團,巡演美國大小城鎮與世界各地,堪稱是美國舞蹈界的標竿。
近來雖許久未到台灣與觀眾見面,但透過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得獎紀錄片《製舞者-保羅.泰勒》Paul Taylor-Dancemaker,向大眾展現他們勇於面對挑戰的毅力。一方面穿插歷年的舞蹈精采片段以回顧走過的足跡,一方面也讓觀眾目擊一位大師孕育新舞作(《熱情探戈》Piazolla Caldera,1997)歷程與幕後點滴。
保羅.泰勒今年將不克隨同舞團訪台,透過主辦單位居間聯繫,才有機會以電子郵件提問方式來訪問大師,以下是保羅.泰勒的回答。
保羅.泰勒與台灣
Q:保羅.泰勒先生您好,非常榮幸能在貴團第三度來台巡演的前夕訪問您。
舞團距離上次來台時間隔了二十八年,真是難以置信。
對台灣舞蹈發展略有所聞的人,都知道您第一次親自率領舞團於一九六七年來台灣演出時,造成非常大的轟動。當時台灣的藝文青年包括林懷民先生等人,都對您的演出印象深刻,報章雜誌也爭相報導,引起一陣回響。
請問,事隔多年,您對台灣還有印象嗎?
A:我們是第一個到台灣演出的美國現代舞團。(按:其實美國的荷西.李蒙現代舞團早在一九六三年就來到台灣演出,但泰勒的感染力似乎更甚)我和舞團於一九六七年到台灣演出時,很喜歡台北,是個漂亮的城市。但一九八○年舞團第二次再訪,我就沒去了。
Q:雲門舞集也分別於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三年演過您的作品《光環》Aureole及《海濱大道》Esplanade。您有看過嗎?
A:我是透過錄影帶看到,跳得非常好。
Q:您的作品交給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舞者來跳,您有何感想?
A:只要跳得好都沒問題。舞蹈的普世(universal)特質,應能跨越文化的藩籬。
泰勒的編舞理念
Q:您一九八七年出版的自傳《私領域》(Private Domain,沿用他一九六九年的舞作)裡提到,您認為編舞的第一要素就是:條理(Order)。您編舞的題材也跨越人性的多種面向,從明亮的《光環》到黑暗的Speaking in Tongues (1988)(按:一齣沉重的作品,探討美國基督教的特殊流派,信眾在晃神狀態時所發出一般人聽不懂的「天堂語言」,能與神溝通)正如您在書裡所言,大自然、宗教、混亂與撒旦都源自同一塊布料(213頁)。
這次舞團來台灣推出的三套節目,風格迥異。從被認為是您創作經典的《海濱大道》到今年(2008)最新的第一二八號作品《變》。請問創作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您對編舞的想法有改變嗎?
A:我不斷尋找以及嘗試舞動身體的新的方向與各種可能性。
Q:您因為一九七四年身體受傷停止表演之後,就很少跟舞團一起出外巡演。請問您如何安排您的時間?舞者不在時,會先構思舞作的輪廓嗎?
A:我會先思考作品的大致樣貌,但通常都等到和舞者一起工作時,才確定舞步。也就是說,來到排練場之前,我會先準備好我初步的構想。
Q:在自傳裡,你寫道你不是靠靈感而是憑自己的專注力才得以持續創作至今(360頁)。這確實是唯一推動您每年不斷發表新作的原動力嗎?
A:沒錯,專注力以及對舞蹈的熱愛,是我到如今還沒退休的原因。
Q:雖然你曾表示你不會看樂譜,但音樂性是您編舞的一大特長。如果能負擔得起委託創作,您想和哪些作曲家合作?
A:我委託過廿七首曲子,但費用實在太昂貴,不敢奢望。
舞蹈同路人
Q:您的舞蹈生涯中與許多著名的編舞家合作過,包括: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喬治.巴蘭欽、碧娜.鮑許以及崔拉.莎普(Twyla Tharp)等等,在你眼裡,他們是甚麼樣的人物?
A:他們每位都是頂尖的藝術家,我非常珍惜與他們合作的經驗。
Q:可否請你回憶和碧娜共事時,當時有預期到她日後的成就?對她的作品,有哪幾個印象較深刻的呢?
A:碧娜曾經在我的舞團一起表演,跟她很熟。另一位編舞家安東尼.督鐸(Anthony Tudor)也很看重她。她如今這麼有名,我一點也不驚訝。我看過她的兩個作品《穆勒咖啡館》以及《春之祭》,都非常棒。
Q:近來許多編舞家也朝向其他藝術形式發展,例如擔任起導演拍影片。您是否也想嘗試往別的領域發展?
A:不,我很清楚自己不想做的事有哪些。
Q:在舞蹈技巧方面,您比較沒有像葛蘭姆或康寧漢發展出一套自己的體系。請問你如何訓練舞者呢?
A:我在我的舞蹈教室訓練他們。
Q:至於挑選舞者時,您又著重哪些特質?
A:我會評量他們的才華、外表、個性,以及他們是否會帶給我麻煩。
關於來台灣演出的舞碼
Q:這次來台灣演出的作品多達九首,令人期待。請問其中對《春之祭…排練即景》的特殊詮釋又是從何而來?
A:我的構想來自一九三○年代的黑白偵探片(gumshoe movies)。我虛構了一個情節,並將它與尼金斯基原版的《春之祭》並置,相互交織。
Q:至於二○○二年推出的《普羅米修斯之火》,時間點與前一年的九一一事件相當接近,許多媒體甚至將它形容為你對紐約恐怖事件的回應。你會因特定時事而創作嗎?
A:不,即使時間點不謀而合,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比歷史事件更深更遠。
舞團的未來走向
Q:一九五四年創團至今,非常不容易地慶祝了五十週年。對於未來舞團的營運方式有何想改變的想法嗎?
A:沒有。
Q:保羅.泰勒舞團與二團是否都分別演出?還是會為大型的表演結合在一起?
A:不,兩團不會一起表演,只不過有時候會在同一個劇場的同一時段同時出現。
Q:你是否有向別的編舞家委託過作品?
A:沒有,但是偶爾會請自己團裡的舞者編一些東西。
後記
泰勒對作為一位編舞者的態度非常務實。不像他的啟蒙老師葛蘭姆,他不自認為是偉大的藝術家或編舞家。他只是低調、謙卑地形容自己為一個「製造舞作的人」。他僅以一名記者(reporter)的方式,將世間的人生百態用肢體記錄下來。這就是人們口中的PT(保羅.泰勒的縮寫)。自然地,他的舞作散發的氣息,也就是這種樸實、自在的感覺。
人物小檔案
- 1930年生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早年生活在華盛頓,後來在紐約開始舞蹈生涯。
- 曾加入瑪莎.格蘭姆舞團擔任獨舞者。1954年成立保羅.泰勒舞團,並於1993年成立由六人組成的二團,專責教學與社區擴展。
- 知名作品有《舌語》、《光環》等多齣,迄今已創作128支舞作。
- 曾獲多項國家級榮譽,如柯林頓總統頒發的國家勳章、法國政府頒發的騎士獎章等。
- 1987年出版自傳《私領域》Private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