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助略添小補 樽節經費減少上台人數今年雖臨景氣寒冬,對向來經費收入的不充裕的舞蹈團體來說,也就是比平日更冷一些的「嚴冬」,依然是要咬牙撐過。已排定的演出推廣等等計畫不更動,還好有比往年充裕的扶植團隊補助略添綿薄之力,在企業補助縮減的狀況下,舞蹈團隊加碼致力於省錢的部落格行銷,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族群進場看舞,持續為舞蹈扎根。
台灣正面臨史上最長的經濟衰退期!去年第三季、第四季連續經濟負成長,二月十八日行政院主計處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由去年十一月預測的2.12%,下修至負成長2.97%。主計處預估,至少要等到今年第四季,經濟成長才會由負轉正。在失業率攀高、所得降低、財富縮水三大負面因素影響之下,今年民間消費傾向保守。景氣寒冬持續綿延,舞蹈團體在低迷與緊縮的局勢下,如何因應調整生存的步伐,穩住、挺住、突破難關?
雲門舞集:國際競爭沒有退路
國際巡演不斷的雲門舞集,未來三年計畫有著清楚輪廓,今年行程早排定,規模和場次已定,戶外演出和醫院免費演出照常,大型演出和大方向勢必無法調整。今年秋季的「行草三部曲」雖是舊作連演,但八里一場大火讓服裝道具等面臨重製,在重演例子中實屬罕見。至於雲門二團,今逢十週年巡迴全省,然製作費降低,教育推廣演出等等仍照計畫走。「所有都是雲門的使命。」雲門舞集行政總監葉芠芠表示:「面對這些群眾,讓舞者成長很大,雲門的教育與社會意義必須持續。」在洽談明後年的節目時,雲門已遇到國外將旅運經費、人員規模、節目大小、裝台時間等製作環節關關調降之挑戰,雲門希望「把票賣好,把案子談好」,但盼「別因為這些事情,讓藝術家無法創作。」葉芠芠說。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買賣雙方須維持彈性,國外隨時有可能找中國或韓國替代台灣,雲門走在沒退路的浪頭上。
雲門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三方面:捐贈、補助、及演出。長久以來,演出收入一直維持在總收入百分之五十,而在企業捐贈將逐年降低的情勢下,政府補助勢將扮演重要角色,雲門亦將開發更多新的贊助來源。這是非營利組織的鐵三角關係,若短少的部分無法解決,舞團勢必只有朝刪減製作費著手。行銷宣傳上,由於宅經濟竄紅,雲門將網站改版,增加互動性,以支應行銷策略。「今後將更重視直接溝通,比如講座、義工、校園種子等等。」行銷部經理劉家渝進一步說明,雲二舞者經營部落格,分享排演與日常心情、甚至困難,都會激起觀眾的共鳴和感動。在此景氣下,行銷點將會與人們生活中其他面向一齊競爭,因此網路部落格的人性化調性,將更能連結群眾。
舞蹈空間舞團:製作費沒有壓低空間
「對舞蹈團體來講,一直都蠻寒冬的。」舞蹈空間舞團團長路永宜笑著說。此話的真實性在於國內舞團向來樽節製作費、行銷宣傳費、人事費而求取生存,實難再壓低。舞蹈空間舞團今年按照既定的計畫走,春秋兩季各有演出,依然請國內外編舞家參與製作,製作經費一樣也不能省,以維持製作水準。「在人事上,不會減低舞者人力規模。」路永宜表示。舞蹈空間將增加的扶植團隊補助經費多補了兩名實習舞者,以十人的規模,讓編舞者在創作上能做更好的調度和運用。在行銷宣傳方面,除了傳統的文宣、校園推廣外,舞蹈空間也發現舞者自己經營的部落格容易吸引年輕族群。這種省錢宣傳方式應用於節目售票的效益如何?今年將持續觀察。
新古典舞團:只好縮編上台演出人員
新古典舞團年度製作《雲豹之鄉》在節省經費要務下瘦身縮編,減低上台員額,例如原先預定上場歌舞的原住民小孩一百二十人可能得大幅縮減,舞台、燈光、音樂、服裝設計等方面力求以最少的經費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人事薪資方面,較以往增加的扶植團隊補助經費則用以維持舞團營運,比如讓專職人員及肩負行政和練舞的舞者薪水有著落、增聘一兩名舞者。「文建會的補助讓我們鬆了口氣!」舞蹈排練林惟華說:「這讓舞團更謹慎地使用補助款。」行銷上,「主要透過平面宣傳、電子宣傳如網站和部落格,及狂發e-DM。口耳相傳還是很重要……」舞團藝術行政賴盈先指出:「可以拓展中南部的學生群。」新古典舞團的校園推廣活動例如課程、講座、小型演出,與學校洽談各種方案及看表演優惠,都需要持續進行,舞蹈的持續扎根不能停止,畢竟藝術是塊看長看遠的耕耘之地。
台北民族舞團:服裝不能打折,只好降低上台人數
現代舞團在製作規模及經費上有變通之道,對民族舞團來講又面對著另番考驗。「民族舞的不同處在於服裝、配件、道具製作繁瑣,每支舞蹈都需要不一樣的服飾。」台北民族舞團行政賴怡伶說。民族舞服飾須貼切地回應依據田野采風而編作的主題內容與角色,精緻度不容打折。而一套服裝往往八千元起跳,重覆使用又被眼尖的觀眾指認,喜愛看民族舞的群眾,對於服裝和音樂的要求是相當重視的。服裝製作成本不易降下,編舞者只有在編創時先行考慮人數排場問題,以往可運用到二三十名舞者,現在僅能用十多個,佈景則從真實道具改為投影片。行銷方面,經年累積相關名單的電子報發送成效彰顯,台北民族舞團還是透過相當古早的方式來宣傳:打電話,效果很好。舞團也試圖擴展觀眾族群,拉大到非藝術科系學生、公家單位等等。台北民族舞團也接商業場演出,如公司尾牙。然而景氣下滑直接衝擊商業場次及行情,以往每年二十到三十場演出,至去年下降至十場不到。
舞團的生存考驗架構在整體社會經濟的廣泛層面上,今年文建會的補助款讓大家尚有立足餘地,但企業捐款對於非國際性的團體來講簡直不可得。演出收入的過程源頭:製作環節方面,如何在「高度人力密集」的舞蹈行業中開源節流?場地(辦公室、排練、演出)、交通旅運等開銷難道只能靠自力更生?藝術行銷一來朝向部落格行銷,一來返回直接溝通,新型與舊式傳播並存滋長。舞蹈界習慣了冬天,然而硬地仍會發出春芽——如果澆灌方式再多一點,準確一點,持續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