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聾人演員與非聾人演員同台表演的《低迴李爾王》,以法語與手語,讓觀眾可以深入感受到手語世界中情感的細膩與深度。導演蒙特凱妮說:「我刻意選擇手語作為這齣戲的主軸,為了凸顯出語言在我們世界裡是如何地被濫用、被腐化、被扭曲。劇中唯一一個誠實的人:寇黛莉雅是一個說不出話的人,但她的手勢卻比任何的話語都來得有力量。她的不說話本身就成為一種反抗的力量。」
臺北藝術節《低迴李爾王》
8/14~15 20:00
8/16 14:30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2-25289580轉191~199
《低迴李爾王》是一齣極為特別的戲。它的特別除了在於演員的精湛(扮演李爾王的女演員坷雷蒙亭.葉尼珂Clementine Yelnik也是陽光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精采的現場音樂演奏,多媒體影像的運用……之外,最重要的,是這齣戲是一齣結合了聾人與非聾人演員的雙語言(法語與手語)的演出。這齣戲就像是一顆樸質卻又溫潤的珍珠,簡單又有力,暗暗地發出光芒,讓觀眾可以深入感受到手語世界中情感的細膩與深度,享受兩個小時又十五分鐘的無聲饗宴,出了劇場幾日之後仍然餘音繞樑、低迴不已。
聾人+非聾人,演出不說話的力量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本劇的女主角——主演寇黛莉雅(Cordelia)的聾啞女演員艾曼紐.拉波希特(Emmanuelle Lavorit)。她是法國家喻戶曉的聾啞演員,第一次演出就拿到法國莫里哀戲劇獎的最佳新人獎,演出美國劇作家的作品《沈默的孩子》,是法國第一位得到這項殊榮的聾啞演員。艾曼紐.拉波希特一出生就聾了,她到了七歲才該開始學手語。七歲之前她與母親發展出一種只有他們兩人才聽得懂的語言,一種「臍帶語言」,她笑稱。學會手語之後,她的妹妹也很快地學會手語與她溝通,成為她日後最親密的好友。她將她成長的遭遇寫成了一本書,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書名為《聽不見的吶喊》。她長期也是 「國際視覺劇場」(International Visual Theatre)的成員,並且於二○○三年成為這個劇團的團長。這個劇團由一群聾人演員所組成,目的為推廣手語與語言融合的戲劇形式,讓聾人也可以欣賞戲劇演出,也讓非聾人可以更加認識聾人的世界。
這一齣戲的導演瑪莉.蒙特凱妮(Marie Montegani),也因此集合了一批聾人演員與非聾人演員一起演出。讓手語表演能夠與聲音表演融合、對照、交錯、對話。她說:「我刻意選擇手語作為這齣戲的主軸,為了凸顯出語言在我們世界裡是如何地被濫用、被腐化、被扭曲。劇中唯一一個誠實的人:寇黛莉雅是一個說不出話的人,但她的手勢卻比任何的話語都來得有力量。她的不說話本身就成為一種反抗的力量。」
在劇中,寇黛莉雅拒絕用花俏浮誇的言詞去歌頌對父親的愛,所以她不但沒有像兩個姊姊一樣分到父親王國的領土,甚至被被憤怒的父親驅逐出境,永遠不得回來。也因此,由聾啞演員來詮釋這個角色也就更顯意義。當這個「無法用嘴說出對父親的愛」女兒,在父親的質問下,用手語說出「我無話可說(無)」的手勢時,這比用上千言萬語更來得有力量。
在戲的結尾,當李爾王與寇黛莉雅又再度重逢時,兩人開始用彼此的語言溝通。陷入瘋狂的李爾王神智不清,寇黛莉雅用吃力的聲音說道:「您還認得我嗎?」(me reconnaissez-vous?)雖然吃力但字字聽在觀眾耳裡卻心如刀割。最後,當李爾王手裡抱著心愛女兒的身體,此時再多的語言都無法表達他內心的悔恨。這時,他選擇了女兒的語言——手語,來表達內心最深處的吶喊。在這裡,觀眾已經不需要去看翻譯字幕了,演員的手勢與情緒已經超越文字——最動容的情感就是世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