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四年創立的「莎士比亞節」(Shakespeare in the Park),是紐約人夏日的戲劇盛宴,珍貴之處在於全都是免費的,而且在戶外公共空間演出,人人得以參與。或許因為「莎士比亞節」的名氣太響,其他大部分的免費演出,也都主打莎劇。今年夏天,除了有玉女紅星安.海瑟威主演的《第十二夜》,還可以看到《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哈姆雷特》……好個目不暇給!
講起紐約是世界藝術之都,大部分人都會立即舉林肯中心、卡內基音樂廳、百老匯劇場為例。這些地方,固然是一流的表演藝術家亮相的舞台,然而真正的藝術環境,卻不能只是靠著堂皇的硬體建設和幾個高價的大明星就能搭砌起來。
要體會紐約表演藝術之豐厚,夏天是最適宜的時候。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場地都關門休息,但這可難不倒多才多藝的舞台工作者,他們在公園裡廣場上空地間,就開始鑼鼓登場了。
要讓普羅大眾也可以看精采表演
這個夏天可以在近舊世貿中心的炮台公園裡,看到穿著古裝的演員表演《李爾王》,也可以在下東城的停車場看《仲夏夜之夢》,看演員如何把進進出出的車子當成森林裡移動的樹精。又或者在蟲鳴蛙唱之間,欣賞《聖女貞德》的生平事蹟。剛拍完李安新片《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的英俊小生Jonathan Groff,則從去年披頭散髮的嬉皮《毛髮》Hair,變成今年放浪形骸的酒神Dionysus。
這些演出珍貴之處在於全都是免費的,這在政府對藝術補助是少之又少的美國來說,是一種極為奢侈的行為,但也顯示了紐約的演員們,有著公共參與的熱情,不願意躲在排練室裡,埋怨觀眾為何不上門,而是走出封閉的劇場,在天開地闊的自然舞台上表演,讓從沒想到要看戲的人也變成觀眾。
為什麼紐約的夏天,會充滿公共空間的戲劇表演,難不成真是租劇場太貴,逼得演員們只好在露天表演?這當然是不至於,而要歸功於公共劇院(Public Theater)創辦人巴柏(Joseph Papp)開始的傳統。
作為劇場人的巴柏,從來不是一個精英主義者,他相信劇場藝術不該只限於少數人,普羅大眾,不但想看,而且也懂得欣賞。所以他在一九五四年創立了「莎士比亞節」(Shakespeare in the Park),開著一部小卡車,到全紐約各地去演莎劇,免費讓人欣賞。
巴柏在一九五七年開始在中央公園裡演莎士比亞,他並且與權傾一時的公園局局長Robert Moses打官司,贏到不收錢的權利,之後更在公園裡蓋建了一座Delacorte露天劇場,成為固定演出的場所。
好萊塢大明星也來捧場演出
這個「莎士比亞節」的演出,現在已經是紐約夏天最重要的傳統。每年演出二檔戲(前幾年公共劇院財政困難時,一度縮減為一檔),通常一檔是莎劇,另一檔就不限了,但也是西方戲劇上的經典。
為了延續巴柏的精神,門票是只送不賣的,先到先得,發完為止,所以很多戲迷起早摸黑就開始排隊,風雨無阻,這也是紐約夏天一景:中央公園裡蜿蜒的人龍,有的單槍匹馬,有的成群結隊野餐布三明治防蟲噴霧一應俱全,更有人搬了輕便的海攤椅素描椅,一幅長期抗戰的態勢。因為公共劇院是美國最具盛名的非營利劇場之一,紐約又是劇場人才濟濟,因此每檔演出都極具專業水準。同時因為是免費,有點公共服務的性質,觀眾也特別熱情,因此每每能吸引一些好萊塢的明星參與。像影后梅莉.史翠普,百老匯怎樣對她招手都不為所動,只賣公園演出的面子,近幾年她參演的《海鷗》及《勇氣母親》,都是紐約藝文界盛事。今年第一檔則是玉女紅星安.海瑟威(Anne Hathaway)主演的《第十二夜》,也很受歡迎。
或許因為「莎士比亞節」的名氣太響,其他大部分的免費演出,也都主打莎劇。今年夏天,除了《第十二夜》,還可以看到《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哈姆雷特》、《錯中錯》、《一報還一報》、《暴風雨》、《無事生非》、以及嘻哈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露天表演的干擾太多,而且人來人往,因此只有故事家喻戶曉的莎劇,可以讓觀眾不用擔心要了解劇情,而純粹欣賞表演。其實莎士比亞原本就是為三教九流寫的,而且也是在半露天的劇場表演,現在在戶外演出,不過是回歸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