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人》開演日一再延期,官網首頁上的日期又延到三月十五日。(取自《蜘蛛人》音樂劇官網)
紐約

惡評同時現身 《蜘蛛人》亂箭難擋

二月八日,美國十二個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紐約主要平面媒體及《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不約而同都刊登了他們對百老匯音樂劇《蜘蛛人:關掉黑暗》的劇評。不出所料,是一面倒的詆毀。背負了六千五百萬元投資人血汗錢壓力的製作單位當然不甘示弱,馬上發表聲明,指責批評家在作品「還沒定型前」就下論斷是不公平的。

二月八日,美國十二個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紐約主要平面媒體及《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不約而同都刊登了他們對百老匯音樂劇《蜘蛛人:關掉黑暗》的劇評。不出所料,是一面倒的詆毀。背負了六千五百萬元投資人血汗錢壓力的製作單位當然不甘示弱,馬上發表聲明,指責批評家在作品「還沒定型前」就下論斷是不公平的。

可憐的蜘蛛人,除了要對抗各種各樣有特異功能或武器的壞蛋外,現在又多了一個敵人——揮筆如刀,號召讀者觀眾的戲評家。

二月八日,美國十二個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紐約主要平面媒體及《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不約而同都刊登了他們對百老匯音樂劇《蜘蛛人:關掉黑暗》Spider-Man: Turn Off the Dark的劇評。不出所料,是一面倒的詆毀。紐時說這不僅是百老匯史上最貴的製作,也是最壞的製作;華郵說導演昂貴的購物單上忘了一些最重要的東西:連貫的情節、聽得下去的音樂、有效的佈景。

背負了六千五百萬元投資人血汗錢壓力的製作單位當然不甘示弱,馬上發表聲明,指責批評家在作品「還沒定型前」就下論斷是不公平的。

開演一延再延  評論等得好心焦

什麼叫「還沒定型」?為什麼說「不約而同」?這涉及到百老匯(及美國絕大多數劇場)與劇評的關係。現場即時演出的戲劇,一定是要真正面對觀眾時,才能知道效果好壞,即使是經驗再老到的導演演員,也不能全然保證其設想的效果,觀眾可以感受。所以美國戲劇製作(歌劇除外)在出了排練室後,都會有一段預演(Preview)期,讓製作團體修正,然後才在正式開演(Opening)的前幾個演出日,邀請劇評來看一個「定型」的演出,並在開演後一天(以日報來說)出評論。

預演期有長有短,依製作大小複雜度而定,如果是全新的劇本,通常也會久一點。早在設計排練期間已經一再延後登台日的《蜘蛛人》,自去年十一月廿八日預演後,又發生吊鋼絲意外等問題,開演日也由當時宣佈的二月七日,延到三月十五日。這就是為什麼製作單位可以歎不公的原因。

但眾多媒體一起選在八日刊登(據他們自己說並沒有商量好,雖然事前已經傳出風聲),也不是有意找碴。這個百老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製作,又頂著U2的Bono的音樂和《獅子王》導演茱莉.泰摩(Julie Taymor)的光環,一直新聞不斷。但創作期的波折、進場排練及預演以來的意外,更讓這齣戲享有前所未見的高知名度。但開演日一延再延(目前已五次延期,有可能創下最長預演紀錄),劇評家受限於業界默契,只能眼睜睜看人熱鬧,不免有點吃味。所以一月已有些媒體刊了「仍在施工中的評論」。業界從此傳言,製作單位擔心開演隔天一片罵,就再也難以挽回局勢,因此不如採拖字訣,測試各媒體耐性,如果能造成今天出一篇,明天出一篇的結果,就分散炸彈威力。

不再是一言堂  劇評殺傷力降低

現在各家統一火力,表面看來是評者占了上風,其實最後勝敗還未知,只是評論家真正的敵人,並非《蜘蛛人》。

劇評的威信,建立在其對票房的影響力上。然隨著劇場的通俗娛樂地位被其他大眾娛樂取代,百老匯觀眾愈來愈多是觀光客(目前已超過六成),紐約劇評定生死的權威早就大不如前,除了《紐約時報》還能影響些走菁英路線的話劇票房外,靠觀光客撐場面的音樂劇,其實口耳相傳的效力更大,像The Addams FamilyMary Poppins,劇評不怎麼樣還是照樣熱賣。

加上近年來網路發達,不靠媒體吃飯的劇迷紛紛上網發表意見,他們不拿公關票,自然也不用守業界默契,因此預演第一天,就已經有人品頭論足(甚至在中場就無線上網了),當劇評不再是一言堂時,效果自然銳減。

大多數劇評都說自己提前評論的理由是該劇大賣全價甚至加價好位票,對觀眾不公平;其實他們真正擔心的,是再不加入討論,會被人看穿了他們是紙老虎的真相,以後就更沒人理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