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台灣的戲曲舞台很「海」!由傳大藝術主辦的「海派文化藝術節」,從七月初的上海越劇院揭幕,到下旬的上海京劇院大陣仗來台,兩院各自帶來自家經典好戲,將讓台北的觀眾看到精采繽紛的海派戲曲美學。
海派文化藝術節.上海戲曲季
上海越劇院
《紅樓夢》 7/6 19:00
《梁山伯與祝英台》 7/7 19:00
《蝴蝶夢》 7/8 19:00
《西廂記》 7/9 19:00
上海京劇院
《曹操與楊修》 7/26 19:00
《成敗蕭何》 7/28 19:00
《四進士》 7/29 19:00
《紅鬃烈馬》 7/30 14:00
《法門寺》 7/30 19:00
《四郎探母》 7/31 14:00
《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 7/31 19:0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27715676
上海是中國除北京以外最大的戲曲匯流之地,相較於強調正統的「京朝派」,上海自十九世紀經濟規模迅速膨脹以來,其戲曲藝術的發展自始就與商業體系緊密結合,是東西方文明碰撞、融合的結果,在表現上勇於革新創造,善於吸收新鮮事物,即時反映社會現實,對傳統戲曲的革新有很大貢獻。時至今日,致力於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仍是中國最重要、與北京並駕齊驅的表演藝術舞台。七月即將登場的「海派文化藝術節」,睽違台灣七年的上海京劇院,還有上海越劇院接力來台,海派京劇的求新求變、越劇的溫軟婉轉,將帶國內觀眾深入認識海派文化藝術的美學特色。
尚長榮領軍 上海京劇院推招牌好戲
上海京劇院成立於一九五五年,首任院長為麒派創始人、京劇大師周信芳(麒麟童),此次將由著名花臉尚長榮領銜,帶來海派戲的代表作《曹操與楊修》、《成敗蕭何》,以及傳統骨子老戲《四進士》、《紅鬃烈馬》、《法門寺》、《四郎探母》、《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戲曲學者貢敏說,中國京劇院幾乎年年來台,天津京劇院也平均兩年來一次,但上海京劇院七年未來台灣,這次全員一百卅七人前來,知名老生來了五位,旦角也有七位,包括麒派老生陳少雲、梅派青衣夏慧華和梅派旦角史依弘,此行來台的戲碼,尤以《曹操與楊修》與《成敗蕭何》最具話題性。
《曹操與楊修》和《成敗蕭何》都是戲劇張力十足的三國戲。《曹操與楊修》由陳亞先編劇,首演於一九八八年,廿多年來久演不衰,幾乎拿下了中國戲曲界所有的榮譽,被譽為京劇歷史上的里程碑。貢敏表示,該劇對曹操與楊修兩人的內心世界著墨甚深,尤其最後一場戲,曹操在法場上與楊修促膝談心的場景令人鼻酸,催人淚下。《曹操與楊修》劇中曹操角色由著尚長榮飾演,楊修由知名老生何澍擔綱。尚長榮來自梨園世家,是中國四大名旦尚小雲之子,他唱作俱佳,結合架子花臉的表演和銅錘花臉的唱功,將性格複雜的曹操刻劃得入木三分。
去年獲選為中國「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榜首的《成敗蕭何》,是繼麒麟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又一力作。貢敏認為,此劇藉由漢代名將蕭何與韓信的故事,讓人感悟蕭何在歷史洪流中,遭遇理性與感性的無奈撞擊,以及對命運的悲嘆。《成敗蕭何》由麒派老生陳少雲飾演蕭何,裘派花臉安平飾演韓信,老生何澍飾演劉邦。無論劇本、導演、演員、音樂、舞台美術,皆有可觀之處。貢敏強調,上海京劇院充分展現海派京劇力求創新的精神,歷年推出的新編京劇,成績與觀眾反應不俗。
婉轉細膩 上海越劇院搬演經典愛情
越劇在中國是僅次於京劇的第二大劇種,誕生於浙江嵊縣,生根於紹興地區,聲腔婉轉動聽,表演細膩,真切動人,尤擅於表現才子佳人的愛情戲。上海越劇院成立於一九五五年,由「越劇皇后」袁雪芬出任院長,在表演上吸收崑曲、京劇與話劇的特長,歷來創作、改編移植了四百多齣古裝劇、歷史劇和現代劇,此行帶來《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蝴蝶夢》、《西廂記》等四齣經典名劇,由當紅的越劇明星領銜,多位主要演員曾贏得梅花獎、文華獎、白玉蘭獎殊榮,陣容堅強。
《紅樓夢》可以說是越劇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戲碼,上海越劇院的版本,被稱為「中國舞台上演出《紅樓夢》的里程碑」。該戲的音樂唱腔極富感染力,舞台設計採明末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寫實營造《紅樓夢》中大宅院的繁華榮景,獨具匠心。《梁山伯與祝英台》則是該團的改編劇目中,最受歡迎的一齣,獲獎無數,被譽為「中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九五三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將《梁祝》拍攝成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轟動一時,也助長越劇的流傳散播。。
改編自「莊周試妻」故事的《蝴蝶夢》,以現代觀點重新詮釋古典故事,注入女性自主意識,揚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無論服裝、燈光和舞美都有別於傳統的表現,連崑劇名家梁谷音觀戲之後都撰文讚賞。另一齣《西廂記》則根據元代戲曲家王實甫原著改編,著重於表現崔鶯鶯和張生追求愛情,衝破禮教的曲折過程,一改過去戲曲舞台以紅娘為主角的處理方式。
當代劇作家陳亞先 洞見人性幽微
在大陸當代劇作家中,陳亞先的作品可說最受台灣戲曲界青睞。他的《曹操與楊修》數度上演,創下大陸新編戲在台演出最多次的紀錄;《無限江山》、《二本劉羅鍋》讓傳統京劇迷趨之若鶩,而國光劇團先後修編、搬演他的《閻羅夢》、《李世民與魏徵》,又令人驚豔地開啟了京劇新思維。
究竟陳亞先的劇作魅力何在?陳亞先擅寫人物,他的作品總能呈現人性每個不同面向,將人際的微妙予以深刻描繪,更精確地說,是以人的心理潛藏為出發點。他以幽默筆調描寫君正臣賢的題材,用抒情筆法處理歷史劇,把政治事件推向幕後,這種跳脫大事件、「從小處著眼」,專從情感細微面著手的寫法,成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例如《曹操與楊修》中,楊修恃才傲物、實事求是,他與曹操都有著拯救天下蒼生的襟懷,因而一拍即合,然而楊修一再露才逞能、逼迫權勢,終於招致殺身之禍,楊修善盡了知識分子的職責,卻躲不過死亡的宿命,可悲的是,造成他死亡的原因不是粗暴的強權,而是潛藏在陰暗深處的幽微心思。人性的真實面,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唯處理失當便難以收拾。陳亞先刻意挖掘這一面,用放大鏡加以檢視,卻又不說破,留予觀眾尋味的空間。(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