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灣戲曲藝術節:國光劇團X翃舞製作《精衛》
2025/4/26~27 14:30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革命者?政治家?國賊?
這是漢學研究者楊治宜在《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詩歌.歷史.記憶》一書中的3個章節,其實也是歷史人物汪精衛的3個人生階段與定位。
由於歷史往往是「勝利者」、「當權者」的立場,而汪精衛在1940年在(當時的入侵者)日本的支持下成立政府,讓「漢奸」、「國賊」成為他在教科書中被一筆帶過的形象。但楊治宜重新梳理了歷史與事件,也包含汪精衛書寫的詩歌,用史學、詩學、記憶學3種方法論來解讀他的爭議性,甚至是回應該時代。這本書的出版,也讓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在行過書店櫥窗時,意外見著,因而發展出《精衛》這部舞劇。
跨界舞劇,藉此表現人物的內心幽微
《精衛》的起點是「舞劇」。
去(2024)年3月國光劇團春季公演,書法家董陽孜看到武生李家德在《長坂坡、漢津口》與《挑滑車》裡的紮靠表演後,認為這樣的武功不能只被戲曲圈欣賞,向國光劇團提議「跨界」合作,特別提到現代舞,以及已在國際間享有名氣的翃舞製作;同時,介紹了李家德與編舞家賴翃中交流,並希望發展出舞劇作品。
樂見其成的王安祈,本想用《霸王別姬》作為文本,「讓李家德京劇的唱念做打,加上現代舞者這兩套語彙、兩套身體一起碰撞出火花。」不過她隨即打翻自己的念頭,認為用現成的劇本與表演,套入跨界元素,是對舞者的不敬。王安祈認為:「對於跨界,我都很謹慎,先打好幾個問號。我就在想,要跟現代舞跨界,這個人物、或是他的題材是非常內心的、非常幽微的,甚至這個主角自己都未必能回答得很精確。」這樣的內心狀態才能運用現代舞進行更為抽象的表述。
不過,當時的王安祈仍沒找到最合適的題材,直至同年7月看到楊治宜的新書,讓她靈光一閃,「汪精衛在亂世中的抉擇,自己都說不清,我覺得他是個內心複雜、幽微到極點的人物。」人物決定後,這本書成為《精衛》最主要的參考書,而王安祈也發現自己的先生其實收藏了很多汪精衛的書,「我覺得在冥冥中召喚出了這個人物。」
從書籍裡,從歷史裡,王安祈翻找出了汪精衛,只是如何改編、是否翻案又是下一道難題。
汪精衛與精衛鳥
出生於1883年的汪精衛,本名汪兆銘,曾謀刺清朝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判終身監禁,翌年因辛亥革命獲釋。他當時已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隨孫文籌劃革命,於撰文鼓吹革命時以「精衛」為筆名,並在行刺失敗後,寫了歌詠精衛鳥的詩:「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後來起草與執筆孫文遺囑時,亦改用汪精衛,成為他流傳後世之名。
孫文逝世後,汪精衛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院長、國防委員會主席以及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等職,始終是蔣中正的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其人生的轉折點,是1938年12月發表《艷電》宣告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聲明,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和一切公職。隔年,蔣中正國民政府宣布他為漢奸。1940年,汪精衛在華東和華北的日本占領區建立汪精衛國民政府,直至日本投降前9個月病卒。(吳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