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號手「昏眩」葛萊斯彼也是熱中於融合民族音樂的爵士大家,1977攝於紐約。(Tom Marcello 攝 取自維基百科)
特別企畫 Feature Jazz不停拍,就是愛跨界—2011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吸收民族音樂 爵士腳步從不停

爵士吸收民族音樂的元素,不光是早期的歐洲與非洲音樂的融合,不光是吸納了靈歌、工作歌、西非民謠等等非洲後裔從家鄉帶來的音樂影響,事實上,「吸收民族音樂元素」這件事,在爵士歷史上,幾乎沒有停過。

爵士吸收民族音樂的元素,不光是早期的歐洲與非洲音樂的融合,不光是吸納了靈歌、工作歌、西非民謠等等非洲後裔從家鄉帶來的音樂影響,事實上,「吸收民族音樂元素」這件事,在爵士歷史上,幾乎沒有停過。

打從一開始,爵士樂就是民族音樂。

每一本爵士樂歷史、概論、百科全書……各種相關論述著作,講到爵士樂的起源定義,大致上都是說「非洲後裔,將歐洲音樂與非洲家鄉的傳統節奏、和聲相互融合,在十九世紀晚期的美國發展開來的一種音樂型態。」我們可以說,爵士樂,就是歷史上最成功、影響力最大的民族音樂。

然而,爵士吸收民族音樂的元素,不光是早期的歐洲與非洲音樂的融合,不光是吸納了靈歌、工作歌、西非民謠等等非洲後裔從家鄉帶來的音樂影響,事實上,「吸收民族音樂元素」這件事,在爵士歷史上,幾乎沒有停過。

一九三○年代,法國吉他手狄亞哥.藍哈特(Django Reinhardt)將吉普賽音樂與爵士冶為一爐,在熱烈的搖擺律動當中加入吉普賽民謠的元素。另一位熱中於融合民族音樂的爵士大家是小號手「昏眩」葛萊斯彼(“Dizzy” Gillespie),葛拉斯比的名曲〈突尼西亞之夜A Night In Tunisia〉就是將北非當地的音樂語句加入他的爵士即興當中創造出來的。一九四○年代,葛萊斯彼找了傳奇打擊樂手錢諾.波佐(Chano Pozo)加入樂團,波佐的康加鼓,為樂團帶來了豐富華麗的節奏變化,世人將葛萊斯彼這一時期的音樂稱之為「非洲古巴爵士」(Afro-Cuban Jazz),讓古巴音樂風格在爵士樂、流行樂,以及中南美的「騷沙」(Salsa)音樂當中,都顯得更為突出。

巴西音樂碰上爵士  融會出「巴沙諾瓦」

一九五○、六○年代以降,爵士樂一方面在商業銷售與流行層面,受到搖滾樂的打擊影響而節節敗退,但是在另一方面,風格上卻是百花齊放,顯現得極有創造力。融入拉丁節奏的爵士樂持續地蓬勃發展,融合了巴西音樂與當時講究旋律和聲之美的酷派爵士而成的所謂「巴沙諾瓦」(Bossa Nova)也是大行其道。

一九六四年,爵士薩克斯風手史坦.蓋茲(Stan Getz)與巴西鋼琴家作曲家安東尼.卡洛斯.裘賓(Antonio Carlos Jobim)、吉他手/歌手夫妻檔喬安.吉柏托和艾絲特.吉柏托(Joao & Astrud Gilberto)等人合作,錄製了Getz & Gilberto專輯,這張唱片,即使在當年披頭四橫掃全世界的狂潮當中,仍然異軍突起大受歡迎,專輯中的首支名曲,極其悅耳慵懶,令人著迷的〈來自伊帕尼瑪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到今天都還是眾多聽眾耳熟能詳的經典。

許多爵士樂迷,甚至很多也許對爵士樂不是這麼熟悉的聽眾,會將巴沙諾瓦與慵懶、輕鬆甚至easy-listening劃上等號,不過,不管這一種音樂帶來的聽覺效果如何,說到底,都不是這麼簡單的。聽Getz & Gilberto或者乾脆說就聽〈來自伊帕尼瑪的女孩〉好了,其中節奏與和聲的搭配,甚至女歌手艾絲特.吉柏托稚嫩甚至帶一點點緊張生疏的歌聲,乃至於史坦.蓋茲流暢純淨的薩克斯風即興,其實都非常完美地融入音樂整體之中,那種不帶絲毫煙火氣,幾無斧鑿痕跡的成熟圓融,不光歸功於蓋茲、裘賓、吉柏托這些音樂家的天縱之才,事實上Getz & Gilberto之前,十多年的時間裡,為數眾多的爵士與巴西樂手像是Charlie Byrd、Luiz Bonfa等等,嘗試著將巴西音樂融入爵士之中,長期的摸索嘗試,才終於凝聚出一直到目前都廣受喜愛的巴沙諾瓦風格。

印度音樂與哲思  爵士樂手也瘋魔

非洲、中南美的音樂之外,另一股影響爵士的民族音樂勢力,是印度。

印度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Ravi Shankar,也就是爵士女歌手諾拉.瓊斯的父親)因為教導披頭四的吉他手喬治.哈里森學習西塔琴和印度音樂,在美國聲名大噪,也將印度音樂的影響在搖滾樂及爵士樂壇傳播開來。

爵士樂壇的頂尖人物,比如說邁爾斯.戴維士(Miles Davis)就開始在音樂中納入印度元素。戴維士的經典專輯《釀造潑婦》Bitches Brew就加入了西塔(Sitar)、坦布拉琴(Tamboura,印度長頸撥弦樂器)及塔布拉(Tabla印度手鼓)等民俗風樂器。戴維士日後的重要作品,像是On The CornerBig FunLive-Evil當中,也都出現印度樂器。

印度民族樂器在爵士樂作品當中出現,獨特的音色質感,當然能夠增加音樂的多元色彩,然而更重要的,是爵士樂手們同時也吸收了一部分印度音樂的哲思概念,比如說印度音樂中繁複多變到幾乎無窮無盡的調式變化,以及在音樂行進時,旋律線條相對平緩的狀況下,不斷盤旋堆疊,無盡迴圈地即興。

爵士樂手援引印度樂器、和聲及調式加入自己的音樂當中,基本上是個錦上添花的做法,以印度色彩妝點爵士,同時也將印度式的樂手思維,比如說類似於冥想背景,盤旋繚繞再三反覆的樂句行進等等。但也有很多爵士樂手,不滿足這種儘管攜手同台,骨子裡其實還是涇渭分明的合作方式,將印度音樂與爵士樂作更激烈的融合,這其中,包括了吉他手約翰.麥可洛夫林(John McLaughlin)。

麥可洛夫林的融合有多堅定呢?至少,他把新組成的樂團,取了個印度名字,叫做“Shakti”(印度文當中的「能量」、「力」)。在Shakti樂團裡,麥可洛夫林與打擊樂手薩奇.海珊(Zakir Hussain)等伙伴,將爵士樂龐大的即興能量,注入到印度音樂的曲式之中。雖然說,印度音樂一樣著重於即興,但是海珊與麥可洛夫林等人,卻是明顯地帶來一種文化衝撞之後的火花,全新的創作,卻是在爵士與印度音樂之外的另一種嘗試,可以說麥可洛夫林在唱片裡,就是個在Shakti樂團的同名專輯跟另一張經典作品A Handful of Beauty當中,都可以聽到麥可洛夫林的電吉他在狂暴跳躍的Tabla鼓點當中,以極高的速度跟西塔琴對飆,像是大雷雨的深夜裡,兩隻在空中全速飛行追逐的飛鳥,那種將演奏技藝發揮到非人境界的表現方式,多年來,讓不少樂迷嘆為神蹟。

台灣民族風  創造繽紛爵士風景

非洲、拉丁美洲、印度的樂手,都曾經在爵士樂歷史上留下精采的一筆。台灣的爵士樂手們,對民族/爵士融合也有相當的興趣,小提琴謝啟彬與鋼琴手張凱雅這一對夫妻檔,曾經與歌仔戲名角唐美雲合作過「歌仔戲飆爵士」的演出,也致力於河洛歌曲與客家歌謠的爵士化改編,獲得相當的好評。

另一個受到年輕人喜愛的爵士樂團,則是從針灸圖譜、穴道名稱當中獲得團名靈感的「絲竹空爵士樂團」,絲竹空在他們的演出中加入了二胡、簫、笛、古箏、三弦等等民族樂器,搭配著鋼琴、貝斯等爵士樂慣用的樂器,樂器色彩顯得豐富多變。

爵士女歌手官靈芝,更是錄製了精采的《頭擺的你》專輯,以爵士手法演唱客家歌謠,呈現出絕佳的質感,唱片中的傳統客家山歌〈落水天〉,旋律氣息跟美國作曲家喬治.蓋希文的經典名曲〈Summertime〉頗有一些可以互相印證的地方,讓人不禁懷疑,當年到底是蓋希文聽到遠赴美國的客家老鄉唱起這首歌而獲得靈感,或者是反過來。其中的想像空間相當有趣。

至於官靈芝、絲竹空、啟彬與凱雅等台灣爵士樂手,他們處理爵士樂的手法,大致上,可以用絲竹空的唱片介紹裡的一句話來延伸:「爵士樂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相遇』」。是的,二胡與鋼琴相遇,台灣童謠與比利時文化相遇,客家山歌與藍調相遇,彼此之間,可以激盪出美麗的火花,儘管說在台灣,負責即興的多半還是爵士樂手,民族樂手主要仍然在維持傳統樂曲架構,或者是在旋律行進中添加裝飾色彩,但是這樣不同音樂文化之間即興的碰撞,仍然是爵士樂最美的特色之一。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