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像一條龍。」德國導演卡斯登穆勒總結自己對謝俊慧的觀察,這麼對她說:「就我們所知,中華文化裡的龍,神秘而千變萬化,就像你一樣。」
從小,謝俊慧就有強烈的表演慾。她披上浴巾,戴塑膠手環,把家裡的椅子放倒,旋即開始一人分飾兩角,在洗髮小妹和美容院客人間切換扮演——這個「奇觀」,從此成為家人一輩子的話題。
中學讀舞蹈班的她,在一次由北藝大舞蹈系學生分享的經驗談中,對「那些戲劇系」排練的投入與堅持深感震撼,於是報考戲劇系,人生踏上新的方向。
北藝大畢業後,謝俊慧曾離開劇場,在廣告公司上班;也曾遠赴中國大陸參加《紅樓夢》選秀,整整三個月每天從早到晚排練折子戲。現在,她正和大陸導演吳曉江工作《孫飛虎搶親》。謝俊慧說,她非常喜愛古典文學,自小便傾心於林青霞詮釋的東方不敗,更直言:「真想挑戰男性化的演出」。
Q:你最想要挑戰的是什麼角色?
東方不敗、《亂世佳人》裡的郝思嘉(Scarlett)、《男孩別哭》的Teena Brandon、《妙女郎》的Fanny Brice。或者,太監!
林青霞過去以玉女形象著稱,很多人甚至不看好她去拍《東方不敗》;但片中她將「英氣」詮釋得非常吸引人。郝思嘉則是我心中「走火入魔式表演」的最高狀態。另外,Fanny Brice風情萬種的性感,也讓我很想挑戰。
Q:如果不當演員,你最想嘗試什麼工作?
警察或主播。
從小看親戚當警察,我們家又都是男生;我從小沒有自己的房間,都跟三個哥哥睡一起,自己也擅長BB槍射擊,就會這樣想像未來。(當然,我也有玩芭比娃娃,因為那跟演戲有關。)
另外,我小時候常參加相聲、演講比賽,長輩們就蠻鼓勵我朝主播這方向走。我又很在乎父母的感受,對他們來說,主播這職業,比演員讓人有安全感。
Q:表演路上,有影響您最深的老師、導演或任何啟蒙者嗎?
北藝大的林如萍老師。老師自己也是非常好的演員,為我打下非常紮實的基礎,也建立我全心投入表演的態度。
二○○六年合作《那一夜,在台北》的德國導演卡斯登穆勒,則為我帶來新的影響。從甄選到排練,我覺得他很重視一種「打反拍」的表現方式,像是如何輕盈地看待嚴肅的議題。這不同於我以前偏直線式的思考,能表現出更豐富的層次。
Q:表演或塑造角色的靈感來源?
劇本是最重要的線索,我通常會找很多資料,努力「看懂」劇本。有時也看相關題材的電影,拿其中人物的心理狀態自我追問:「如果是我,會做一樣的選擇嗎?」若是我從未經歷、無法體驗的部分,就找人討論,問問看不同年齡層的人。
一開始,我是由內而外,先過自己心理這關;現在,有時也會試著「由外而內」,打破慣性。
Q:參加一場很重要的audition,你會如何向導演介紹你自己?
除了誠懇地敘述自己為什麼在這裡、和表演的淵源,也會試著加入扮演性,讓導演看見我的不同可能性。
舉兩個例子說明。一次是在學校,準備《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甄選。有三個角色我都想演,就擺了三個場景,然後手上拿一張紙串連全場——紙在三個場景中都出現,但會隨角色差異,出現完全不同的運用方式。
另一次是去甄選「主播」的角色,就用報新聞的方式自我介紹,將自己的故事編成新聞內容,播報時自己cue音樂、再自己切換情境演出VCR。
Q:將來希望自己最想要成為哪一位演員?
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有一次試鏡,導演問我平常喜歡做什麼?我想了很久,答不出來。因為我練舞、閱讀、看電影,幾乎都是為了表演,為了角色。後來,我也曾質疑:真的需要自己經歷的一切,去「交換」表演嗎?
娜塔莉.波曼演戲很精采,而且一直很有「她自己」。她先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了解自己、愛自己,才去扮演——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