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坦威鋼琴再度轉手,音樂界擔心公司未來。(謝朝宗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史坦威公司轉手 音樂家擔心好鋼琴不再

頂級鋼琴品牌「史坦威」,近期傳出被轉手給私營資產公司Kohlberg,引發陣陣討論回響。雖然史坦威公司早不屬於原來的史坦威家族,但公司被轉手頻頻,也讓音樂界擔心該公司的鋼琴製造傳統會因此流逝,造成日後鋼琴家沒有好琴可彈的窘境。

頂級鋼琴品牌「史坦威」,近期傳出被轉手給私營資產公司Kohlberg,引發陣陣討論回響。雖然史坦威公司早不屬於原來的史坦威家族,但公司被轉手頻頻,也讓音樂界擔心該公司的鋼琴製造傳統會因此流逝,造成日後鋼琴家沒有好琴可彈的窘境。

提琴有史迪拉底瓦里(Stradivari),鋼琴有史坦威(Steinway)。後者的歷史雖不像前者那樣充滿了或真或假或雋永或駭人的傳說,製作方法也不像前者那樣籠罩在神秘中,但是史坦威之名讓鋼琴家手指發癢心發熱的程度,也不下提琴家對史迪拉底瓦里的執迷。

至少這是上個月傳出史坦威鋼琴轉手給一個私營的資產公司Kohlberg的消息後,音樂圈串串回響給人的感覺,有人擔心這個一八五三年在紐約創立的史坦威公司從此會消失,有人擔心一百卅年來在皇后區Astoria的鋼琴工廠會關閉,鋼琴製造流向他處。然而感傷緬懷之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或故意不提起,史坦威鋼琴已經有四十年不屬史坦威家族擁有,最後一位在史坦威公司工作的家族成員Henry Ziegler Steinway,也在五年前辭世了(他是一九五五到七七年的總裁)。

史坦威公司的起與落

Steinway & Sons鋼琴公司是一八五三年由德國移民Heinrich Engelhard Steinweg (他在大約十年後才把自己的姓英文化)在紐約創立,第一架鋼琴編號四八三號,是因為他之前在德國已經製造了四百八十二架鋼琴。一八六○年他把工廠從曼哈頓下城搬到公園大道和五十三街,一八六六年在十四街開設史坦威廳(Steinway Hall),舉行音樂會兼作賣場。從一八七○年開始,花了十年時間,在Astoria興建了一個史坦威村,其目的主要是製造鋼琴的工廠,但也設立相關設施,像是宿舍、托兒所、公園、圖書館、甚至郵局和消防隊,好讓員工可以在此安家立業,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公司僱員有大量是新移民。

為了拓展歐洲市場,史坦威於一八八○年在德國漢堡開設工廠,一八八四年開發出第一架現代演奏用平台鋼琴(Concert Grand Piano)的雛形Model D。進入廿世紀初,史坦威每年可以生產三千五百架鋼琴(今天大約兩千架)。一九○三年史坦威把第十萬架鋼琴贈送給白宮,鞏固其美國鋼琴王國的地位,展現其出色的促銷頭腦。

然而進入廿世紀後半,隨著生活習慣轉變,鋼琴不再是一般人要享受音樂的唯一來源,公司也面臨空前未有的危機。後繼乏人的史坦威家族,終於在一九七二年把公司賣給哥倫比亞集團。哥倫比亞原本想把樂器製作納入其包括唱片、電台、電視台的娛樂王國內,但這個整合並不成功,所以在一九八五年把史坦威轉讓給波士頓的一個投資集團,後來又二度轉手,現在是以Steinway Music Instruments為名的上市公司,旗下還有兩個走平價路線的副品牌Boston及Essex。

鋼琴家擔心沒有穩定的琴可用

史坦威近年一直在尋求脫手的機會,不久前才宣布把位於五十七街卡內基音樂廳對面、已經受紐約地標法保護的史坦威廳賣出去,這回以四億三千八百萬元買下史坦威的Kohlberg公司,是一個專以買進賣出為業的投資公司,其擁有的公司從做曲棍球器材到汽車雨刷都有,大部分轉手的時間都不過四五年,所以音樂界不免擔心其對史坦威的忠誠度能維持多久。雖然Kohlberg立即表示他們不會關閉紐約工廠,甚至要進一步擴展日益蓬勃的中國和東歐市場,但這是否只是安撫市場的空話,誰也不知道。

這個憂慮還不完全是念舊之情。因為鋼琴是通行的獨奏樂器裡唯一不能隨身攜帶者,除了霍洛維茲(Horowitz),再有名的鋼琴家也只能就場地現有的鋼琴來用,這表示除了個別音色外,不同鋼琴之間有相通的穩定性也很重要,不然每次要在短時間內,適應不同的觸鍵踏板殘響,恐怕要讓更多鋼琴家怯場。史坦威號稱97%的鋼琴家都是用它的鋼琴,這固然是因為有品質保證,但恐怕也與其跨越全球的行銷力,不管走到那裡都能找到史坦威鋼琴有關,加上地利之便,其公司據點就是廿世紀以來最重要的音樂舞台之一,有大把鋼琴可選。這個傳統要是斷了,鋼琴市場成了百家爭鳴之地,鋼琴家就要頭大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