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我的專業是評論人/現象觀察

讓寫評走上專業之路

關於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

為培育專業的藝評人才,國藝會首度啟動「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通過補助機制,鼓勵長期觀察、書寫,提升知識、評論實力的累積,培植有志於評論書寫的老將新秀,共同為表演藝術評論領域深化耕耘。不論劇評、舞評、樂評,乃至跨域評論,都能提升其自身涵養,擴充自我認識,在創作與觀賞者之間,扮演引介、論述、教育、傳播的知識功能。

為培育專業的藝評人才,國藝會首度啟動「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通過補助機制,鼓勵長期觀察、書寫,提升知識、評論實力的累積,培植有志於評論書寫的老將新秀,共同為表演藝術評論領域深化耕耘。不論劇評、舞評、樂評,乃至跨域評論,都能提升其自身涵養,擴充自我認識,在創作與觀賞者之間,扮演引介、論述、教育、傳播的知識功能。

在歐美藝壇,一篇評論可以左右一齣戲的評價,甚至決定一齣戲的生死。反觀台灣,藝術評論長期以來處於邊緣位置,藝評人的角色與功能,常常為人忽略。評論不僅難以影響一般大眾的看戲品味,連發話的對象都顯得模糊。然而,演出與評論機制的雙向互動,在表演藝術的生態鏈結中,又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專案啟動  培育藝評

有鑒於評論之於表演藝術發展的重要性,國藝會自二○○九年起推動「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藝評台),著眼於藝評書寫人才之培育,鼓勵年輕藝文工作者能夠對於當前藝文生態,藉由深入的觀察與分析,以不同的觀點在藝評台激盪交流。二○一一年九月開站的「表演藝術評論台」,則以更積極的態度,加強全面、大量、多元、即時的公開評論,採用與大眾生活貼近的網路經營,兩年多來累積近九百篇評論文章,七十三萬瀏覽人次,成為目前最聚焦的網路評論平台,亦開啓了論述、討論之風氣。

今年,國藝會首度啟動「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通過補助機制,鼓勵長期觀察、書寫,提升知識、評論實力的累積,希望培植有志於評論書寫的老將新秀,共同為表演藝術評論領域深化耕耘。

專業發聲 建立價值

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說,「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期許的是一種「專業的發揚」的實踐,「評論看似人人會寫,也遍地發聲,不僅實際上未必一定要建立一套架構框限發言者的姿態與模樣,在風雲乍起階段,反而更多的投入者可能可以激盪出更多思辨。但不同的思維與寫作,仍會將評論帶往不同層次;不同的實踐成果與過程,將浮凸出台灣表演藝術評論所累積或匱乏的面向。」

紀慧玲強調,「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最高理想境界不在擴充自由化,而在樹立專業態度,建立專業價值。「為何寫?如何寫?」是極為關鍵的問題意識,通過評論人的養成與持續書寫的經營、深化,相信不論劇評、舞評、樂評,乃至跨域評論,都能提升其自身涵養,擴充自我認識,在創作與觀賞者之間,扮演引介、論述、教育、傳播的知識功能。

「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將於今年五月收件,七月實施,針對各類表演藝術或跨域活動,提出寫作計畫參與徵選。獲補助者可於一年的計畫期程內,獲得最高廿四萬元補助,書寫廿篇以上之評論文章,並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網站。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