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芭蕾舞者的皇家芭蕾舞團總監凱文.歐海爾(Kevin O’Hare),是皇家芭蕾舞學校的校友。自舞台上退休後,轉往舞團行政職務發展,曾是皇家芭蕾的行政總監,也是前任總監莫妮卡.梅森女爵的左右手。二○一二年在梅森女爵退休後,繼任成為現任總監。此次率舞團二度來台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亦正是他在舞台上演出過的作品。歐海爾總監上任以來,推出新作如《唐吉訶德》、《冬天的故事》等敘事芭蕾,也延續與麥奎格(Wayne McGregor)、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史卡雷(Liam Scarlett)的合作,推出風格較為抽象的芭蕾新作。
Q:三年前舞團初次訪台時,您是行政總監,現在則擔任總監一職,這兩個職務在舞團中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A:行政總監的工作主要是確保所有的事情順利運作,不管是財務或是巡演。以前我會說我是協助莫妮卡(前總監)實現願景,而我現在則是擔任她的角色。總監的工作會思考更多與藝術家的連結:他們的生涯發展,我對他們的期許,以及他們對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同時,我也會思考未來五年內舞團在藝術性的發展,或許不完全那麼「實際」。
Q:皇家芭蕾是擁有相當久歷史,發展成熟的舞團,擁有許多固定演出的舞碼。在未來五年內舞團的藝術性發展上,您有什麼希望達到的目標?
A:我認為因為舞團過去已累積了豐富的舞碼,該是勇敢地挑戰和創新的時候,而這其實從莫妮卡任內就已經開始了。我繼任後推出了八、九齣新作,包括《唐吉訶德》以及和惠爾頓合作的《冬天的故事》等敘事芭蕾的作品。過去舞團累積很多的固定舞碼,包括麥克米倫跟艾胥頓的作品,像是《羅密歐與茱麗葉》已經五十歲了,而《魂斷梅耶林》Mayerling 誕生於一九七八年,是我第一年進白屋的時候呢(皇家芭蕾舞學校的初校部)!而我認為,現在是時候開拓更多的舞碼及選擇了。
Q:談到冒險,今年舞團將和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合作。他的作品《政治媽媽》曾經在台灣演出,能否談談這個合作是怎麼開始的?
A:我非常喜愛謝克特的作品!尤其是《政治媽媽》和《太陽》Sun。 舞團很幸運地與當代編舞家如麥奎格、惠爾頓、史卡雷等有許多合作,同時,我認為能夠帶進新面孔也是有益的。上一季我們邀請了羅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作品為24 Preludes)和道森(David Dawson)(作品為The Human Seasons),謝克特之前未曾跟芭蕾舞團合作過,我也邀請他到歌劇院來看看我們的作品。這次邀請謝克特編舞,他也有機會嘗試與現場演出的管絃樂團合作。我認為謝克特很擅長群舞的編舞,所以我也很期待與他的新嘗試。
Q:您從舞台上退休的時候,為什麼選擇擔任行政工作,而非編舞呢?
A:我沒有編舞的天賦(笑),真的。我從來沒想過要當編舞家。我在伯明罕皇家芭蕾工作時,曾經有機會籌畫節目,鼓勵其他人嘗試編舞。我發現我喜歡規畫、協助節目完成等工作,我從舞團最基層的行政開始學習,再一步步訓練,後來成為行政總監,一開始並沒預期到我會成為總監。
Q:您曾經在舞台上演出羅密歐一角,也曾與麥克米倫工作過,可否談談您的經驗?
A:當時伯明罕皇家芭蕾要做新製作《羅密歐與茱麗葉》,我和麥克米倫一起工作過六週,是非常棒的經驗。我幾乎是最後一代曾經與夫人(皇家芭蕾舞團創辦人瓦盧娃)、艾胥頓、麥克米倫共事過的舞者。當時他們年紀都很大了,尤其是夫人,比起年輕時和藹很多。她一向偏愛男孩子,我的父母又和她一樣是愛爾蘭人,所以她特別注意到我。對男舞者來說,演出羅密歐是個很吃重的角色,特別是第一幕,要不是在台上演出,就是忙著換戲服。
Q:請談談麥克米倫版本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特色。
A:麥克米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比較有自然主義的風格,當然舞者還是穿著緊身褲與硬鞋,但是整體來說,舞者透過動作、舞步來詮釋故事中的情緒。即便透過動作,舞者並不是在演默劇,比較像是透過感覺、音樂和編舞三者融合在一起。麥克米倫總是說跳出編好的舞步,你就會把故事說好,不需要刻意擠眉弄眼,多數時候,舞蹈本身就會說故事了。而故事的張力、情緒的緊繃處,你可以從舞者的身體,以及他們對彼此的反應中看到。
Q:《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一齣已經五十歲的舞作,但去年重新搬上舞台時,依舊得到很好的評價。通常舞者是如何準備他們的角色,又是如何能讓舞作可以歷久彌新呢?
A:舞者多半會回頭去看劇本,看不同版本的電影、舞作,甚至是巴茲.魯曼導演的電影,最糟的方式是看最近、剛演出的芭蕾版本,而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回到劇本本身,進而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角色。同時,演出其他的舞碼,也有助於舞者重新了解這個作品。例如舞者演出道森的The Human Seasons、《冬天的故事》,這些經驗、甚至是排練時不同編舞家給的刺激,都會給予舞者再度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新體悟。觀眾在欣賞的時候,除了觀賞主角的演出外,也可以留意其他配角的動作、演出,體會整體劇情的流轉。麥克米倫的自然主義風格也正是近年來芭蕾舞的走向,即便是傳統上強調技巧的俄國芭蕾也逐漸走向自然風格。儘管《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半世紀前的作品,以現在眼光看來,也並不退流行。
Q:皇家芭蕾曾經在可容納兩萬人的倫敦O2體育場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可否談談這個企畫?
A:那次演出剛好是在舞團首次到台北之前,可說是空前的機會,我們特地為O2做了新的版本,搭配攝影,效果比預期的好。我認為比起「進歌劇院」這件事,到O2觀賞芭蕾,對觀眾來說是比較容易親近的,聽起來沒那麼嚇人。就像皇家芭蕾的「電影院計畫」(Live Cinema),即便觀眾沒辦法到倫敦,也可以到家裡附近的電影院欣賞同步轉播,這些計畫讓觀眾能夠有更多管道來接近芭蕾。
Q:說到電影院計畫,皇家歌劇院每年都與英國石油合作推出戶外夏季大螢幕,除此之外,為什麼還會想要擴大在電影院做實況轉播呢?
A:我認為那是讓作品分享給更多人的方式,而非常幸運地,歌劇院本身擁有設備可以進行編輯和轉播。儘管皇家芭蕾的演出幾乎場場滿座,舞團並不像英格蘭國家芭蕾或伯明罕皇家芭蕾,固定做英國境內的巡演,藉由電影院計畫,可以讓更多觀眾欣賞芭蕾,或許他們不會到科芬園來看,但哪天有別的芭蕾演出到鄰近城鎮,觀眾或許便會藉此更有興趣去看現場演出。透過目前有超過五萬筆的資料庫,舞團也可以藉此研究分析。最終,這個計畫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改善整體環境,也培養更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