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業劇場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必須先有主角!」說穿了,商業劇場本身就是為了「主角」而存在,擔任主角的明星演員要具有吸引觀眾入場看戲的神奇魅力,也決定著舞台的成功與否。而另一方面,商業劇場多是由大型的演出公司主辦,使用大型劇場、長期不休息的演出檔期,加上把演出的場地打造成「大型綜合遊藝場所」,吃喝玩樂的設施應有盡有,讓觀眾在「追星」過程中還能感受到戲劇的魅力,同時也能夠在觀賞過程裡完成「綜藝娛樂」的遊樂饗宴。
一九九七年,蜷川幸雄執導了寺山修司的劇作《身毒丸》在倫敦公演。當時的主角是年僅十五歲的藤原龍也,他從五千多名角逐者中脫穎而出。這是藤原的演藝處女秀,甚至在舞台上全裸演出,這位青春少年郎從此開始了他的璀璨星途。二○○三年藤原龍也更因為演出了蜷川執導的《哈姆雷特》而幾乎橫掃了日本演劇界的所有大獎。
「主角」是商業劇場的靈魂
日本商業劇場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必須先有主角!」說穿了,商業劇場本身就是為了「主角」而存在,而擔任主角的演員往往都要超級無敵帥氣,或是美到令人瞠目結舌,如此才能擄獲觀眾的心,讓演員能在舞台上使觀眾說哭就哭、說笑就笑,便是這樣的明星演員決定著舞台的成功與否。因此,主角本身必須是要具有吸引觀眾入場看戲的神奇魅力,比如說著名的演員、演歌歌手、偶像明星等。
在日本的商業劇場裡,主角被稱為「座長」,很多觀眾都是衝著要看主角演員而進劇場的,雖然主角演員的演技往往需要被要求,但如果因為他的外表、話題性、或是人氣度超越演技很多,那麼導演也必須要容許而接受。至於配角雖然不需要像主角那麼有名,但是在演技上與支撐舞台的能力就會更加要求,通常商業劇場會啟用很多的配角演員,有些配角演員還需要負責打理主要演員的休息室,被稱為「大部屋俳優」,或者反過來,有時在大明星身邊打雜的助理也有可能被當作配角演員來用。
一再反抗而創新的劇場歷程
在日本,最早的「商業劇場」是指從藝術角度的戲劇為目標的新劇運動,而來批判舊劇(歌舞伎)或是新派劇所使用的名稱,但這樣的說法只有在日本才有。廣義來說,「商業劇場」就是以商業為導向的劇場經營模式,凡是以門票販售為導向的演出作品,都可稱為「商業劇場」,在日本的戲劇界裡,也有為了與「小劇場戲劇」及「新劇」有所區別而使用這個名稱。
隨著急速的歐美近代化風潮,日本的劇場界從明治以後開始了一連串的轉變。因為反對「歌舞伎」而產生了「新派」,因為反對「新派」而產生了「新劇」,一九六○年,在安保鬥爭的背景下,又為了反對「新劇」而產生了「小劇場運動」。日本的劇場界就在如此不斷重複去反抗舊有的戲劇形式,而產生新的集團、新的表現形式,從古典到商業劇場、新劇、小劇場、舞踏、以教育活動為主的高校劇場等等,這其中並存著各式各樣的種類,但是各領域之間的關係薄弱,相互之間幾乎完全沒有交流。
第一代的小劇場充滿了強烈的反體制運動、反新劇運動,及前衛運動的思考與實踐,觀眾大多是贊同這樣理念的人們。七○年代開始了第二代,最具代表性的便是つかこうへい(Tukakouhei),這名字是從「いつか公平」(總有一天會公平)而來。這位「公平先生」以一種「當你為自己感到驕傲,任何人的慾望便都能獲得肯定」的自虐性喜劇來煽動人心,把小劇場戲劇當作是一種娛樂來享受,開拓了年輕的觀眾族群,對下一代的劇作家們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八○年代以學生劇團為基礎,以饒舌的語言遊戲及飛躍式空間的戲劇構造,開始了小劇場的第三代。引領時代潮流的代表有野田秀樹及鴻上尚史,還有推行「現代口語戲劇」的平田織佐,這種破天荒的敘事方式及個性豐富的演技受到了年輕觀眾的支持與擁戴,小劇場在此時形成了大流行。
但是,到了九○年代因為日本泡沫經濟,使得很多劇團因此解散,文化部的藝術研究獎助金便開始對劇場藝術家鬆綁,加以補助,於是很多海外留學歸國的劇場人開始重新思考出發,轉移到了商業劇場與電視電影圈。
大型劇院、長期演出的企業化經營
在海外來說,所謂的商業劇場是以文化政策、企業展示等營利的方式,取得利潤來支付工作人員薪水、演員演出費,諸如美國紐約的百老匯、英國倫敦的西區劇院等。目前日本的商業劇場代表有東寶系統的「帝國劇場」、「創造劇場」(Theatre Creation);上演寶塚歌劇的「寶塚大劇場」、「寶塚Bow Hall劇場」、「東京寶塚劇場」;松竹系統的「歌舞伎座」和「新橋演舞場」、「明治座」(以配合歌手的歌曲秀的公演居多)、「京都南座」、「大阪松竹座」;中日新聞社集團的「中日劇場」;還有將紐約百老匯完美轉化成日語演出的四季劇團「春劇場」、「秋劇場」、「夏劇場」、「自由劇場」、「海劇場」、「新名古屋音樂劇劇場」、「大阪四季劇場」、「北海道四劇場」等。
商業劇場通常都由大型的演出公司來主辦,為了取得更多的利益而使用大型的劇院,在日本像是著名的東寶現代劇與松竹的喜劇,啟用的人氣明星大約以一個月的長期公演為單位來經營,甚至像是四季劇團的《獅子王》至今已經演出超過一萬場。門票有分一等、二等、三等不同票價,一等票大約是日幣一萬二到一萬四,三等票是四千到五千之間。大多數的商業劇場通常是一天演出兩場,特別是午場會吸引很多較富裕的觀眾群或是團體客。商業劇場不像一般的演出設定每週一週二為休演日,通常在一個月的公演檔期中,完全休演日只會有兩天。
商業劇場的公演時間大多都在三小時左右,中場休息時間約有兩次,一次約廿到卅分鐘左右,有些劇場甚至會有長達一個小時的中場休息時間,除了考慮到年長者的體力之外,也為了讓觀眾能在周邊的餐廳用餐,或是食用與戲票搭配的特製便當著想,因為會有很多外地來的團體客或是年長的觀眾。所以除了戲劇本身之外,附加的餐點便當也是賣點之一。有時我們會看到觀眾直接在劇場裡吃起精美的便當,而這是被允許的。這與在國外商業劇場的演出時間,通常設置在餐後相當不同。
整個劇場就是我的娛樂場
劇場裡通常會設置販賣周邊商品的區域,販售的不只是公演的演出說明書,還有小點心、小紀念品等,這與歌舞伎座的型態很相似,承襲那個年代那種「前往劇場本身就是娛樂」的氛圍。例如著名的寶塚大劇場,一如宋朝的瓦舍,整個寶塚大劇場呈現出「大型綜合遊藝場所」的樣貌,在這裡吃喝玩樂的設施應有盡有,有咖啡廳、餐廳、土產店、迷你博物館、變身攝影沙龍、郵局、托兒所等等。
在一樓的大廳裡有小咖啡廳「Fleur CAFÉ」,樓上是裝潢典雅的「喫茶.輕食La Ronde」;在大劇場入口的旁邊,還有寶塚飯店所直營的「FERIE 餐廳」,配合不同演出和不同季節推出相應的菜色,樓上則是寶塚飯店的和食料理餐廳;一樓還有「喫茶.輕食lounge」,這是站立式的小餐廳,提供給觀眾在開演前與中場休息時享用的輕食小飲。
在「寶塚沙龍」(Salon de Takarazuka)的工作室裡,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戲服,化上特殊的舞台妝,拍專業劇照。「迷你博物館」則展示寶塚舞台上華麗的服裝與小道具、服裝設計圖、演員親筆簽名的劇本、舞台模型等等。
「Quatre Rêve(四個夢)」商店裡面販售寶塚歌劇原創的周邊商品,例如CD、DVD、雜誌、書刊、紀念鑰匙圈、手提袋、圍巾、T恤、手機吊飾、巧克力、演員的明信片寫真集等等。此外,這裡還有一個「寶塚Review郵局」,從這裡寄出的信件都會蓋上特別的戳章,當然這裡也有販售相關的商品,這些商店裡有著所有明星相關的各式各樣商品,可以說是追星族的購物天堂。
商業劇場的經營模式已經在日本的演劇界發展出另外一種獨樹一幟的風情,讓觀眾在「追星」過程中還能感受到戲劇的魅力,同時也能夠在觀賞過程裡完成「綜藝娛樂」的遊樂饗宴。文化現象的品牌建立,在日本的商業劇場裡已經完全成功地打造了新一代的戲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