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川幸雄
-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影劇女神
松隆子 在演員之路上,珍惜每次的相遇
如果請日劇迷列舉20部喜歡的作品,想必會出現《長假》、《戀愛世代》、《HERO》等經典名作,或是《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等話題作品;請教電影迷近年來喜歡的日本電影,其中也應該會有《告白》、《東京小屋》、《來了》等口碑作品。若是提起2017年NHK晨間劇《笑天家》(わろてんか)的主題曲〈明天從何處開始〉(明日はどこから),日劇迷對溫柔療癒的歌聲應該還留有印象,但若是提起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Frozen)的日文版主題曲《Let It Go》,想必會喚醒許多人憶起這首當年在網路上掀起許多二創版本的熱門歌曲。 這些作品的共通點,就是主演或主唱者都是松隆子。綜觀日本影視圈,影視歌三棲的明星演員,除了亞洲天王木村拓哉之外,就只有氣質女星松隆子能與之匹敵了。 出生歌舞伎名門,顯赫家世亦是壓力 出生於1977年的松隆子,本名為藤間隆子,生於歌舞伎世家「高麗屋」。 父親為第二代松本白鸚,當前歌舞伎界地位排名第三的演員,從年輕時便橫跨歌舞伎、舞台劇、音樂劇、電視、電影等,被視為實力堅強的老牌演員,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兄長為第十代松本幸四郎,不但是歌舞伎界中堅分子,在影視界出道時便因俊帥的外型主演多部電視劇,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實力派演員。17歲的姪子為第八代市川染五郎,以冶豔的相貌與貴公子氣質,成為日本當前最有話題討論度的美少年。姊姊松本紀保不但是舞台製作人,也是日本舞踊的表演者與舞台劇及影視演員,姊夫為老牌實力派演員川原和久,丈夫為知名吉他手佐橋佳幸。 高麗屋興起於江戶時代中期,為擁有超過300年歷史的歌舞伎世家,在歌舞伎界為排名第三的名門(註1)。如此星光熠熠的家庭,雖然顯赫卻也是一種壓力,松隆子曾在訪談中說過,從小她稱呼自己的父親為「幸四郎先生(2018年才襲名改為松本白鸚)」,而不是一般人稱呼的「歐多桑」,因為職業的關係,父親從來沒有參加過她的運動會,忙於打理歌舞伎家業的母親也從來沒有為她做過一次便當,如果自己不是演員的話,大概很難在這樣的家庭中生存下來。 松隆子從小便多才多藝,16歲時因為身上「歌舞伎名門出身」的標籤,使她一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讓小鮮肉專美 銀髮族革命方興
日本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高齡化社會,長壽者比比皆是,也成為重要的政經議題。當年叱吒小劇場的第一、第二世代如蜷川幸雄、流山兒祥,在進入中高年後,也展開「跟同世代的人一起玩戲劇」的行動,創立熟齡者劇團;甚至也有專演音樂劇與全女性的劇團,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表演一樣有趣動人。日本現今大約有五十個左右的中高年者劇團,不管是職業或業餘,長者在戲劇中找到讓生命重燃熱情的力量,也豐富了自己熟齡後的人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日本篇
寶塚演繹莎翁人生 舊愛新歡共襄盛舉
莎劇在日本也是人人想挑戰的對象,不管是傳統藝能或小劇場,甚至影視圈,不時有莎劇製作推出,今年遇上莎翁四百年忌辰,更有理由大鳴大放!寶塚著眼莎翁本尊推出新劇,其他的經典演出也是新舊並出,真的「莎」很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的戲劇自傳——千把利刃(1974~1983)
「假如觀眾席裡坐著一千名青年,他們手裡就等於握著一千把利刃。我想,我得打造一個足以對抗千把利刃的舞台。那就是我的使命。」從前衛小劇場崛起,後轉入商業劇場,打造出日本劇壇瑰麗風景的導演蜷川幸雄,如是描述自己的舞台創作。執導題材從莎士比亞、希臘悲劇到日本劇作與文學,蜷川的舞台豐富多元,融入日本傳統文化與歌舞伎表演的呈現如曾來台演出的《米蒂亞》、《哈姆雷特》,皆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本文摘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近日出版之《蜷川幸雄:千刃千眼》,讓讀者一探蜷川從前衛劇場轉換到商業劇場時的心路歷程。
-
演出評論 Review
跨文化的新文本建構
這次蜷川劇場來台演出的《哈姆雷特》,雖於他為舊作,但由飾演王子的藤原龍也創造出新的角色詮釋,更為接近當今日本年輕人在人格退化與社會責任之間的精神分裂狀態,蜷川要處理的不是正文本中To be or Not to be的哈姆雷特,而是當代日本年輕人無法割斷「伊底帕斯情結」的症候群反應。因此,當蜷川把莎劇劇場轉化為十九世紀末日本的下階層庶民活動的廣場圍觀《哈》劇時,已是同時在意味著西歐現代性與日本民眾的關係。
-
演出評論 Review
哈姆雷特的市場旋風
這齣戲是以沿用「歌舞伎」的戲中戲,作為中場休息的切割點。在這裡,一貫地,我們總是受到很賞心悅目的場景。畢竟,日本文化中的傳統元素是那般不可抗拒。但,卻也很容易引發我們探究,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美感經驗,在召喚著我們的嚮往呢?若是「異國情調」的吸引,當真便會連帶影響到戲的尾端,當西洋劍術登場對峙時,我們像在欣賞偶像劇的劍術對壘,蹦跳的是粉絲的心,而不是哈姆雷特對命運的悲劇性一搏。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商業劇場的戰鬥位置
一九七四年,發跡於日本六○年代的前衛小劇場運動,被歸類為「戰後第一世代」的日本演劇大師蜷川幸雄,在社會運動挫敗與反動風潮消退,小劇場與觀眾漸行漸遠之際,選擇了向商業劇場靠攏。蜷川的「轉型」曾招致日本戲劇界激烈的批評,有人說他已是無路可走,然而鮮少人理解,此舉並不意味著背叛或倒戈,反而是他堅持前衛理想的全方位探索。事實上,他以小劇場的顛覆美學衝撞、破壞既有的價值觀,從商業劇場的通俗性中尋找充滿生機的全新形式,打破主流與邊緣的絕對美學體系論斷。 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解讀,對蜷川來說,從小劇場到商業劇場,並非對於主流體制的臣服,亦不是美學路線的差異,而是戰鬥位置的改變。一如蜷川在他的自傳中提及:「如果觀眾席當中有一千位年輕人的話,他們的身上就會有一千把刀子。我必須帶著具有一千把刀子的分量,來創造我的舞台。」戲劇學者林于竝觀察,在六、七○年代的日本小劇場裡面,每個觀眾的眼睛都是一把刀子,而蜷川就是帶著這些刀子般的目光,進入了商業劇場。 商業劇場,說穿了就是「通俗性」,它所建構出來的表現方法,來自於觀眾的感受與審美經驗的最大公約數。蜷川的戲劇作品,就是將「通俗性」發揮到極致,而創造出來的全新美學。例如,蜷川風格的莎劇,就是將歌舞伎、能劇等風格化的表演程式,充分混用在西方經典的搬演中,同時在舞台、服裝、音樂與導演方法的高度渲染下,竭盡所能地要將觀眾捲入其中。此舉的目的,林于竝分析,無非是讓原本屬於「西方正典」的莎士比亞,更接近當代的日本的觀眾。 蜷川坦言,他內心常常湧現一股破壞的衝動,而這股潛伏的破壞慾望,就像是自我顛覆的革新力量,在舞台上不斷尋找新的形式。比方在他的導演生涯中,共執導過十六齣莎劇,每齣戲隔幾年就會重新搬演,而每次演出並非舊作重製而已,而是徹底的摧毀與再生。光是將在台灣上演的《哈姆雷特》,就已搬演過七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是全新的組合與詮釋。即將迎接八十大壽的他,近年還推出「莎士比亞卅七部作品全上演」計畫,創作力著實驚人。 繁複多變的場景、目不暇給的視覺、精準如音樂的節奏、場面調度與聲光變化的緊密扣合,再加上明星卡司的加持與專業團隊的大手筆製作,蜷川的舞台藝術,總是讓人驚嘆不已。商業與藝術如何平衡?在蜷川的劇場裡,我們看到實踐的可能。或許,更讓人折服的是,走過半個世紀,蜷川依然像當年「安保鬥爭」運動中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世界的蜷川 看蜷川的世界
崛起於一九六○年代日本前衛小劇場運動, 卻以商業劇場奠定他在世界劇壇的地位。 莎士比亞、希臘悲劇、日本劇作與文學, 他的舞台作品題材多元,涉獵廣泛。 將歌舞伎的表演符號運用於西方經典的搬演中, 形塑他獨一無二的戲劇美學。 精準如音樂的表演節奏、場面調度與聲光變化的緊密扣合,帶來觀賞的感官享受。 星光熠熠的明星卡司,讓他的製作經常未演先轟動,成為票房賣座的保證。 他是蜷川幸雄,日本人尊稱他為「世界的NINAGAWA」。 在長達半世紀的導演生涯中,蜷川執導超過百部的作品。 即將迎接八十大壽的他,創作力依舊驚人, 近年還推出「莎士比亞卅七部作品全上演」計畫。 此次在台灣上演的莎劇《哈姆雷特》,是他第八度挑戰該作品, 對他而言,每次的搬演不是舊作重製,而是全然的摧毀與再生。 本刊深入蜷川的舞台世界,揭開他如何兼顧美學成就與商業價值的成功秘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明星就是王道 劇場變身「遊藝場」
日本商業劇場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必須先有主角!」說穿了,商業劇場本身就是為了「主角」而存在,擔任主角的明星演員要具有吸引觀眾入場看戲的神奇魅力,也決定著舞台的成功與否。而另一方面,商業劇場多是由大型的演出公司主辦,使用大型劇場、長期不休息的演出檔期,加上把演出的場地打造成「大型綜合遊藝場所」,吃喝玩樂的設施應有盡有,讓觀眾在「追星」過程中還能感受到戲劇的魅力,同時也能夠在觀賞過程裡完成「綜藝娛樂」的遊樂饗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前衛運動起家 奮戰商業劇場
曾是日本前衛劇場運動的健將,蜷川幸雄後來選擇進入商業劇場時,曾遭受當年同伴的不諒解與孤立,但他認為透過商業劇場與地下劇場的一來一往,讓作為表達者的自己只會更加地豐富,如果不如此做的話,個人的創造力就會陷入死胡同而無法前進。從其作品表現看來,蜷川的確是一個把地下劇場與商業劇場結合得很完美的導演,創作素材的多元,更打造了他獨特的劇場美學。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東洋浪捲西方 衝撞中的官能饗宴
蜷川幸雄執導的作品範圍廣泛,從希臘悲劇、莎劇、現代戲劇到日本古典劇作家皆有涉獵,他在以西方為底的劇本上,加進日本傳統元素,強烈的視覺效果與巧妙運用的音樂牽動著觀眾的神經,看戲猶如經歷一場官能的饗宴。但蜷川的成功絕不只是賣弄異國情調與感官刺激而已,仔細閱讀原典,思考台詞,尋找表達的形式和語言,擅用演員的特質,激發演員的潛力,共同開創新的境地,或是蜷川持續成功的秘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斷破壞與重建 在地化也普世化
蜷川幸雄迄今執導過十六個莎翁劇本,其中如《馬克白》、《哈姆雷特》等更重製了多個版本,每次都是破壞與重建,可見莎劇對他的重要意義。蜷川的莎劇,讓日本文化元素與莎劇情節融合,目的在於讓原本屬於「西方正典」的莎士比亞更接近當代的日本的觀眾。對於亞洲而言,莎士比亞是在「近代化」的框架當中被引進的「西方正典」,文化上的劣勢讓莎士比亞在亞洲從來不是「中性的」,對蜷川而言,導演莎士比亞是挑戰世界,同時也是挑戰異文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莎士比亞到村上春樹 讓文學在劇場活現
精力過人的蜷川幸雄,劇場題材涉獵之廣,令人驚嘆,不只擅長翻轉西方劇場經典,也讓文學作品化成舞台上的精采演出,如改編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前川知大的《太陽》,甚至把莎翁喜劇《第十二夜》改編成歌舞伎版,明星演員加上精采詮釋,讓觀眾為之迷醉!!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掌鏡視角多變 戲劇張力迫出人性
相較於劇場作品,蜷川幸雄的電影作品算是相當少,迄今只有《青春的帆船日本丸》、《惡魔般的夏天》、《青之炎》、《伊右衛門之永恆的愛》與《蛇信與舌環》五部劇情長片。走出劇場的蜷川拍起電影,如同發現新大陸般地玩起了新玩具,完全不同的場面調度,一邊玩弄著鏡頭語言,同時又固守著戲劇的張力,以及演員詮釋角色的內在功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導演逼出精湛演技 舞台綻放熠熠星光
閃亮亮的明星卡司,常常是蜷川幸雄作品的亮點,也是商業劇場的賣座保證。與劇場、影視圈關係都密切的蜷川,除了有平幹二朗、白石佳代子等劇場實力派撐起舞台表演基石,他更善用傳統藝能界的演員如野村萬齋,慧眼挖掘表演璞玉藤原龍也,甚至大牌如真田廣之也誠意求取與他合作的機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訪蜷川幸雄《哈姆雷特》男主角
藤原龍也:《哈姆雷特》是我的人生中難度最高的作品
清秀俊朗的臉龐,明亮卻透出深沉的眼眸他就是藤原龍也,十五歲就出道演出蜷川幸雄的《身毒丸》,廿一歲首度扮演蜷川舞台上的哈姆雷特,也是日本戲劇史上最年輕的哈姆雷特。在舞台上精湛逼人的演技,連蜷川幸雄都讚譽他:「鬼氣逼人的演技,令人無法動彈。」睽違十二年再度扮演哈姆雷特,並將首度來台登上國家劇院舞台的他,在日本首演前抽空接受本刊電子郵件訪問,簡潔地道出他對《哈姆雷特》這個作品與角色的感想,與他對發掘自己的伯樂蜷川幸雄的感覺與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一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二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三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四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