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音管演奏家徐家駒(國家兩廳院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那一年,我們的《大兵的故事》

點點兵 夢幻卡司再聚首

重現昔日情 《大兵的故事》經典音樂會

為了與兩廳院卅周年呼應,今年TIFA的主題是「時.差」,節目的安排中也有回溯當年、重現經典的巧思。作為開幕演出的《大兵的故事》音樂會,尤其重聚意涵濃厚,有當年「臺北木管五重奏」及「臺北獨奏家室內樂團」成員的參與,分別演出賴德和的《聞情二章》與斯特拉溫斯基《大兵的故事》,可說是夢幻卡司齊聚,再現當年情……

為了與兩廳院卅周年呼應,今年TIFA的主題是「時.差」,節目的安排中也有回溯當年、重現經典的巧思。作為開幕演出的《大兵的故事》音樂會,尤其重聚意涵濃厚,有當年「臺北木管五重奏」及「臺北獨奏家室內樂團」成員的參與,分別演出賴德和的《聞情二章》與斯特拉溫斯基《大兵的故事》,可說是夢幻卡司齊聚,再現當年情……

《大兵的故事》這個俄國寓言故事,在最後由敘事者道出了潛藏的意義,告訴人們應珍惜現有的一切,莫要強求那不屬於自己的外在物質。因為穿上了華服、十指戴上了金銀珠寶,也比不上兩手空空,卻能擁抱滿懷幸福的實在。不過,如果跳脫這個重點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音樂在故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琴聲除了奇蹟似地治癒了公主,還對抗了魔鬼,讓它手舞足蹈直到不支倒地。最不可思議的,還有在故事開頭那段,在大兵與魔鬼互換提琴與魔法書後,還互相教對方閱讀與拉琴,「短短相處的三天,竟等於故鄉的三年……」

兩首樂曲  重溫往日情誼

以樂會友的時間總是快樂而短暫的,那段曾經以「臺北木管五重奏」及「臺北獨奏家室內樂團」一起練習與發表演出的日子,一晃眼已是數十年。這期間,成員們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良多,在台灣,他們的名字也幾乎與手上的樂器劃上等號。低音管徐家駒、打擊樂朱宗慶、單簧管陳威稜、法國號莊思遠、小號葉樹涵……都是各領域的代表人物。如今,他們又將再度聚首舞台,重溫往日情誼。

上半場首先由「臺北木管五重奏」原班人馬合體,演出台灣作曲家賴德和的作品《聞情二章》。此首樂曲創作於民國五十七年,譜寫樂曲時,作曲家還是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生,然而樂曲的獨創性風格深獲得樂壇肯定,已是首室內樂經典之作。接下來則是貝多芬降E大調,為鋼琴、雙簧管、單簧管、 低音管、法國號的五重奏(Op.16)。這首樂曲與莫札特鋼琴五重奏(K.545)無論在樂器的編制、第一樂章的形式或是長度,不僅都有雷同之處,也都是由作曲家親自首演。無可諱言的,是一首貝多芬景仰前人成功作品的仿作,但莫札特讓各項樂器交融,而貝多芬則讓鋼琴居於一個特殊地位,與管樂對抗。

再聚首  彷彿時光倒轉

下半場則是「臺北獨奏家室內樂團」的重頭戲《大兵的故事》。製作人徐家駒說:「這齣作品有三個特點,第一個是作曲家使用俄羅斯寓言,用精緻的方式來演出豐富的內容。第二點,提到俄羅斯音樂,免不了就是柴科夫斯基、蕭斯塔可維奇的悲壯與旋律化,但是斯特拉溫斯基《大兵的故事》廿四段樂曲中有的是黑人散拍(ragtime)、華爾滋、進行曲、吉普賽旋律、巴赫風格讚美詩……不僅僅是俄羅斯音樂。第三點,雖然用了小編制,卻很有效果,不僅木管、絃樂、銅管、打擊都有,還讓小提琴對上大提琴、單簧管對上低音管、小號對上長號,高低音色兼顧,讓我非常佩服。」為了樂團第三度演出這齣作品,他們不但決定回歸本質,讓敘事者以原作的法文說話,更精心設計多媒體的配搭,使整體演出更有視覺效果。

但最大的是視覺震撼,恐怕還是看到台上重量級演奏家一字排開吧!除了上述之外,還有鋼琴家葉綠娜、小提琴家蘇顯達、長笛家游雅惠、雙簧管演奏家李珮琪及劉榮義、長號演奏家宋光清與低音提琴演奏家卓涵涵,在指揮張佳韻的帶領下,夢幻卡司即將登場,而時光,彷彿也已經倒轉……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