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
未必華富美 歌劇開創另類演出形式 / 14
-
永遠的「勇氣媽媽」 姬絲拉.邁辭世享九十二歲 / 15
-
應景嘻鬧劇票房熱 促銷票券延燒觀眾熱度? / 16
-
一生早慧孤獨 法國導演巴彥逝世 / 18
-
從商業戲劇到IP產業 中國演藝行業的市場思維 / 20
-
去年文化界多場選舉 反映工作者關注喚起業界意識 / 22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號人物 People
焦點專題 Focus
-
大兵與魔鬼 交織音樂與寓言 / 36
斯特拉溫斯基《大兵的故事》音樂與劇情介紹 -
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夢 / 40
「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團」的故事 -
點點兵 夢幻卡司再聚首 / 42
重現昔日情 《大兵的故事》經典音樂會
即將上場 Preview
焦點專題(二) Focus
特別企畫 Feature
-
從驚悚的《哈姆雷特》看 批判的烏托邦 當代東歐劇場 / 56
-
大膽古怪的隱喻世界 / 58
當代東歐劇場景觀 -
縱橫多元形式 挖掘當代人的存在困境 / 62
東歐劇場創作者面面觀 -
展現矛盾震驚觀眾 捕捉時代精神 / 66
奧斯卡.柯爾斯諾瓦與《哈姆雷特》
演出評論 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企畫特輯 Special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凝視此時、聚焦此地 「家事」反映世界脈動 / 82
2017第45屆香港藝術節預覽 -
在劇場裡,做演出、做實驗,也做夢 / 86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 -
一場漂亮的自我介紹 來自福爾摩沙之聲 / 88
國家交響樂團美加首航 -
《遊唱詩人》與老戲迷的逆襲 / 92
義大利帕馬威爾第歌劇節
藝視窗 News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沒腳的都姓「小」 / 96
-
動畫電影 如何風起? / 97
-
慢工細活 一格格砌出無邊想像 / 98
跨越國境與文化的歐美動畫電影 -
比真人實拍更貼近人性 / 102
《你的名字》之外的日本動畫電影三大名導 -
是製造業、還是藝文產業? / 106
台灣動畫電影的美麗與哀愁 -
有人才有能力,我們到底缺了什麼? / 108
動畫創作者看台灣動畫電影發展現況 -
攝影的價值,在於記錄 / 110
-
那些年,那些事 / 111
-
從歷史的歸納望向未來 / 112
-
在城市中聆聽的另一種方式 / 114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兩廳院30周年 大劇院時代來臨! / 122
-
十個面向,看向大劇院時代的未來 / 124
-
大劇院時代到來,他們怎麼說? / 127
-
創作 、經營者MeimageDance藝術總監 何曉玫
藝文環境需架構「過程」和「階段」,讓創作者能夠攀附 / 128
-
節目經紀業者 /時藝多媒體總經理 林宜標
尋找劇院、創作者、觀眾、演出商與經紀公司之間的平衡 / 129
-
場館經營者 /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 姚立群
營運者和使用者要能合作,兩相設身處地 / 130
-
製作人╱Fly Global臺灣數位表演藝術國際續航計畫主持人 孫平
這是一個發展場館獨特性的契機 / 131
-
創作、經營者 /音樂家、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陳樹熙 / 132
讓劇院成為公共議題與分享感受的表述場所 -
創作、經營者╱采風樂坊團長黃正銘
劇院應像民間廟宇,貼近民眾生活 / 133
-
創作、經營者 大開劇團團長、導演劉仲倫
劇院應該像一個知識館,讓人在此獲得能量 / 134
-
創作、經營者╱全民大劇團導演、團長謝念祖
閃開,讓專業的來 / 135
-
創作者╱編劇簡莉穎 / 136
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大」 -
英國的劇場,如何與社會發生關係? / 137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
創造經典 友善環境 / 140
專訪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 -
浮光三十 信手摘
我與兩廳院的二三事 / 143
-
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邱瑗
與音樂家同進同出的幸福 / 144
-
編劇詹傑
推開劇院的藍色大門 / 145
-
觀眾徐敏馨
戲正熱鬧,我卻破水了! / 146
-
兩廳院前台服務人員梁馨容
台下更精采的「大直奶奶」 / 147
-
兩廳院前台服務人員高愛玲
一場讓神明與逝者都滿意的演出 /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