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代創立的伍斯特劇團是美國前衛劇場的重要里程碑,不少後起的前衛團體都深受其影響,本文介紹九○年代之後崛起的前衛劇團如「電梯維修服務」、「建築者聯盟」、「紐約戲子」、「奧克拉荷馬自然劇場」,與伍斯特劇團或多或少都有淵源,承接其劇場詮釋的開放性思考,但走向各異,也為美國前衛劇場綻放繽紛色彩。
美國前衛劇場的發展脈絡可追溯至廿世紀中葉。自朱利安.貝克(Julian Beck)和茱蒂絲.瑪麗娜(Judith Malina)在歐陸受到亞陶(Antonin Artaud)、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等人影響,於一九四七年在美國共同創立的「生活劇場」(The Living Theatre)為美國前衛劇場首開先河,爾後的許多團體在獨立發展之際又相互影響,血脈相傳的同時又有所變革。例如,出身於生活劇場的團員喬瑟夫.柴金(Joseph Chaikin)所創立的「開放劇場」(The Open Theatre),便延續了前者作品中充滿儀式性、身體性的風格,而理查.謝喜納所創的「表演劇團」最為人所知的爭議之作《酒神69》Dionysus in ‘69則兼具了生活劇場打破觀演、挑戰觀眾的詮釋策略,以及開放劇場訴諸肢體的展演語彙。
曾與表演劇團合作多年的伍斯特劇團藝術總監伊莉莎白.勒坎特,除了承襲了謝喜納結合多重文本的敘事手法之外,也深受羅伯.威爾森及理查.佛曼等劇場藝術先驅影響,因而其創作中充滿這些導演作品所共有的詮釋開放性,以及豐富的視覺意象。同樣地,伍斯特劇團延續了劇場美學的革新力量,影響了不少新一代的前衛劇場團體和藝術家,包括了一九九○年代之後崛起的「電梯維修服務」(Elevator Repair Service,簡稱ERS)、「建築者聯盟」(The Builders Association)、「紐約戲子」(The New York City Players)、「奧克拉荷馬自然劇場」(Nature Theater of Oklahoma)等團體。
電梯維修服務:美國小說家的劇場信徒
「電梯維修服務」一九九一年由創始人約翰.柯林斯(John Collins)於紐約成立。柯林斯畢業於耶魯大學英文暨戲劇系,早期曾多次參與伍斯特劇團的製作,擔任聲響設計,在合作的過程中,也見習了伍斯特劇團的創作風格和敘事手法,包括了節奏明快、調度俐落、充滿跳出情境的舞蹈和肢體動作、演員呈現多重狀態、集體創作的排練方法等特色,更重要的是精密的聲響技術,這點後來漸漸演變成了「電梯維修服務」的劇場美學核心。
電梯維修服務歷來眾多作品中,仍偏重劇情敘事,他們搬演過幾部小說改編作品,例如,改編自美國小說家海明威著作《太陽依舊升起》The Sun Also Rises的The Select、搬演福克納同名小說《聲音與憤怒》The Sound and the Fury,及該團最負盛名的作品《蓋茲》Gatz,即是源自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經典鉅作《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蓋茲》全劇長達八個小時,共有十三位演員,舞台就是一個完整的辦公室,整場一字不漏地「演出」整本小說,主角時而照本宣讀,時而跳入情境,時而主觀,時而旁看,既是說書人,也是劇中人,把劇場形式和小說體的敘事手法結合得相當巧妙,層次十分多元,不僅將具象、搬演了小說,亦讓閱讀小說的行為在舞台上成了一種展演。此作推出之後,獲得劇評界一致盛讚,奠定了「電梯維修服務」在美國劇場界的地位。
紐約戲子:冷調簡約的疏離諷刺
「紐約戲子」一九九九年成立於紐約,作品充滿實驗風格,至今已獲得三座歐比獎(OBIE Award),過去十年來亦備受國際劇場界矚目。該團編導暨藝術總監理查.麥斯威爾(Richard Maxwell)曾在伍斯特劇團實習過,爾後亦常與伍斯特劇團共事。紐約戲子成團之後的著名作品包括了House、Drummer Wanted和Good Samaritans。即使有了自己的劇團,麥斯威爾仍與伍斯特劇團保有合作關係,如二○一一年他就受邀在伍斯特執導了尤金.歐尼爾三部發想於其航海生活的早期劇作:Bound East for Cardiff、The Long Voyage Home和The Moon of the Caribbees。
紐約戲子承襲了伍斯特劇團作品中常見的諷刺效果和疏離調性,兩團皆將演員所傳達的意涵,於台詞表面的字義抽離出來,在這形式與內容的縫隙之間,產生了某種荒謬性。不同的是,伍斯特劇團的演員常在演出當下加以評論、回應台詞內容,而紐約戲子劇團則選擇以中性的態度,以近乎冷調而無感的方式來處理台詞。即使方向不同,諷刺效果卻是殊途同歸。紐約戲子的冷調處理,將台詞的詮釋權交給觀眾,使觀眾如閱讀紙上文本一般,在不帶既定觀點、不被先入為主的情緒引導,享有更多的解讀自由。但另一方面,紐約戲子並未如同伍斯特劇團一樣大量使用科技,而是相反地,將一切技術層面回歸簡約,例如,在House和Drummer Wanted中,演員們皆使用便宜的手持錄音機來播放歌唱伴奏,而非訴諸複雜的聲響效果。
奧克拉荷馬自然劇場:探尋日常中的不平常
二○○五年發跡於紐約的「奧克拉荷馬自然劇場」,可說是當今風格最奇特的表演藝術團體之一。藝術總監帕沃.里斯卡(Pavol Liska)和凱莉.古柏(Kelly Copper)兩人雖未直接與伍斯特劇團工作過,卻都直言其作品深深影響他們,特別是他們於一九八七年觀賞到的伍斯特作品FRANK DELL'S 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演出中結合了鬧劇、魔術、娛樂又充滿神秘色彩的風格,啟發了他們日後的創作思維。
奧克拉荷馬自然劇場的作品發展過程採集體創作模式,作品總是充滿玩興、幽默,在歡樂表面下又充滿失衡、尷尬,甚至進一步地把這樣的精神更加推到極致,並融合了重新檢視日常的意圖,讓作品以生活經驗出發,充滿著生活俯拾即是的物件、習以為常的陳腔濫調,卻漸漸扭曲、變形、走調,從平凡中去探尋不平凡的發現。從安全中走往不安全的路徑,從自然中發掘不自然的面向,如其劇團官方網站上所寫明的創作初衷與期許:「做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作品,將自己放到不可能的情境,從自己的無知、不安出發。」
奧克拉荷馬自然劇場所產出的眾多作品中,目前最受關注也最為挑戰的是演出長達十個小時的《生活與時光四部曲》Life and Times: Episodes 1-4。這齣原定計畫共十部曲、全長廿四小時的日常史詩,目前只完成了部分,內容主要刻劃該團一位團員克莉絲汀.沃洛(Kristin Worrall)的人生點滴,取材瑣碎無奇,包含了此團員的電話閒談、贅字嘆詞,以及諸多無意義的停頓時刻等生活片段,這些日常都被逐字逐句記下,讓不同的演員來說出,可說是「引錄劇場」(Verbatim Theatre)最完整的實踐之一。除此之外,展演樣貌混雜,涵括了音樂劇歌唱、錄像、動畫、惡搞,甚至時而帶有驚悚懸疑色彩,整體琳琅滿目,充滿視聽,調性多元,實驗中帶有娛樂,親民中不失諷刺。
建築者聯盟:以建築的空間視角關照古今
「建築者聯盟」不僅是世界多媒體劇場的先驅,也是目前國際間最活躍的美國前衛劇團之一。一九九四年由現任藝術總監瑪莉安.威姆斯(Marianne Weems)與其友人成立於紐約。八八年至九四年間,威姆斯曾於伍斯特劇團擔任戲劇顧問及助理導演,亦曾擔任過理查.佛曼的助理,同時還與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等人工作過。除了威姆斯之外,共同創團的影像設計師克里斯多夫.康德克(Christopher Kondek)和燈光設計師珍妮佛.提普頓(Jennifer Tipton)等人也都與伍斯特劇團合作過不少演出,彼此有著很深的淵源和默契。
建築者聯盟的創作主要在觀照廿一世紀現代人的生活體驗,欲透過重新演繹戲劇經典,來探索劇場、媒體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形式表現上,部分延續了伍斯特劇團風格,大量使用錄像媒材,演出結合了舞台表演、各類文本、多媒體影像、聲響科技、建築設計等。與伍斯特劇團不同的是,建築者聯盟不僅影像技術更加複雜,並且如其團名所示,對於空間概念有著更多實驗意圖,因此展演場域也就更加多元。例如,九四年的創團作品為改編自十九世紀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同名之作《建築大師》The Master Builder,展演場地設在一個破舊的工業倉庫空間,在裡面真實搭起了一棟三層樓高的剖面建築,藉由讓建築在展演過程中逐漸崩壞,視覺上呈現出不同面向和觀點,此作後來於二○一三年重新構想,融合了炫麗的影像科技,發展成另一個風格迥異的展演House/Divided。
至今製作過十多齣多媒體相關展演,建築者聯盟曾多次榮獲歐比獎,巡演於全球各地,內容有原創也有改編,其中還包括了發想自浮士德神話的九六年作品Imperial Motel及九七年的改良新版Jump Cut,混合經典電影、現場影像及真人演出,不僅開啟了不同展演媒介的跨域對話,而且生成了古典與現代、歷史與當下、真實與虛擬的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