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TIFA曾在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斷捨離的物件習題》的藝術家傑夫.索貝爾,今年將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繼續以物件打造他的舞台想像——《家》。一個稱之為「家」的空間,也會曾是其他人生活、度過人生的家,索貝爾則在舞台上,從無到有地打造這樣一個空間,並讓那些不同時空存在的居民,同步在舞台上出入、生活,觀眾也將應邀上台體驗,從中思索:什麼是家?又是什麼,讓這個地方成為「家」?
衛武營—傑夫.索貝爾《家》
5/11~12 14:30
5/11 19: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INFO 07-2626666
你坐在那裡,那個屬於你的第幾排第幾號,好好感受椅背的高度、椅墊的彈性,默默適應那不太能自由伸展雙腿的微妙距離,以及必須和旁人分享或讓出的共用扶手;今晚、這一百分鐘,觀眾席的這個地方,為你占有。前一晚、前一週、前一個月,這裡有另一位住客;明天、未來、幾年後,這個位子也將屬於誰。正如《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裡的謝爾頓(Sheldon Cooper)那樣,客廳沙發左邊的座墊是他的專屬席次——這裡就是你的位置。
而劇場,是演出的房子、是觀眾的家,也被稱作“house”或“playhouse”;反過來看,你所居住的地方,也和那個位子、那方舞台相同,曾經在你稱為「家」的這間屋裡、這片土地上,有著其他居民、各類角色在此生活、安歇、上台、離場。你租屋,或終於買了房,會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然後搬遷、易主,轉往他處,在你習慣發呆的角落、貼上來自遠方明信片的牆面、三五好友齊聚共飲的餐桌,過往與未來的住客,又會在同樣的位置,有些什麼樣不同的回憶?
在空無舞台上打造建物,構築「家」的想像
傑夫.索貝爾(Geoff Sobelle)將至衛武營演出的作品《家》Home 便是從這樣的想像出發。他在接受《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的訪談中,講述了進行新家翻修工程時的發現,「我將廚房地板一路往下挖到地基土壤,在這過程中,我看見了地面下舖設的一層層地板,簡直就像個考古現場。」索貝爾開始幻想,許許多多走在同一間廚房裡、在相隔不過短短幾釐米的地板上的那些居民和現在的他,其實全都在不同的時間裡、身處在同一個空間裡——有人進來喝水、有人打開冰箱、有人等著微波食品加熱、有人獨坐獨飲,若將時間軸上的這些「鬼魂」全部並置在一起,小小的廚房突然就變得熱鬧了起來,就像在家裡開party!
索貝爾嘗試將這四壁一隅裡的時空團團壓縮,好似把多重宇宙疊加在一起,又如在歷史場景裡讓全體居民同時登場;不僅如此,他更要在一片空無的舞台上,打造全新又不新的建物,以此構築關於「家」的想像。
從頭開始,索貝爾搬進了燈具、牆面框架、單人床組,折過來、搬過去、擺這擺那,試試看什麼能用、什麼不能用,並從此著手規劃各種空間位置——與其說是規劃,不如說他們合力「變」出了一棟建築(《家》的製作名單中包括「舞台幻象設計」一職),在流暢地施工裝台、巧妙地利用劇場燈光與空間,展現有如魔術般從無到有的「成家」階段之後,房屋內部陳設、區塊機能也漸漸地完工成形,同一時間,索貝爾也有了許多身形相異、性別不同的夥伴——包括索貝爾在內的七位表演者,像是彼此的影子分身,也是互為獨立個體的家中住客。他們在各自的家裡,卻也同在一起;他們急著出門,或在廁所整理儀容、圍著浴巾晃進廚房、下班後提著滿手雜貨返家,在兩層樓的舞台各處飛奔、消失又出現,以好似縮時攝影的節奏,呈現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姿態。
什麼是家?又是什麼讓這個地方成為「家」?
當然,演出不止於此,安坐在位子上的你,也有可能接受邀請、進入家裡,參與其中大大小小的事件、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員,與旁人共處一室,一同經歷悲歡,共享最重要、最親密的時刻。而這裡的「他們」,或許也不單指那幾位演員了,節目的後半段將是一場由觀眾(參與者)和演出團隊一起組成的「幻象」,依據前半所建立的氣氛、憑藉互動時慢慢建構起來的規則,起初由幾位演員引領、其後組成人數眾多的社群,最後,當舞台回歸少數個體時,家的組成卻奇妙地在這過程中產生了變化,從而回歸作品的初始提問:什麼是家?又是什麼,讓這個地方成為「家」?是生於斯、長於斯,便稱之為家,是因為那一場場聚會,那一次次團圓,那些生命中最難以忘懷的離合、最不可取代的場景都在此發生;抑或是任何一個可誠心接納、能遮蔽風雨、安身立命、歸返歇息的所在皆可為家。
索貝爾曾言:「我們的生活,將永遠是一種『群體生活』,你承襲著前人的生命經驗,同時也為後人留下屬於你的生活軌跡。」從即刻建成的舞台布景到互動共遊的演出形式,華麗的幻覺和有趣的體驗其實也指向了更龐大的題旨,有關人類生活、地方歷史、自我歸屬的種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