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瑄與家人居住在陽明山竹子湖一帶,生活始終貼合著植物展開。婆婆隨緣種的各色蔬果會長出特別模樣,她自己則愛透過攝影貼近大自然,特別是捕捉「有動物的植物」畫面。家門口紫玉蘭一歲一開,如同藝術的生命,她也期待延續到創作上,「我之後想把對植物的認識和攝影作品都變成音樂,製作一張green harp專輯!」
紫玉蘭有點類似荷花,即使盛開,姿態仍微微收斂,唯色彩鮮亮令人無可忽視。它的開花時間大約一個多禮拜,下次綻放要待到一年後,豎琴演奏家解瑄說:「總覺得這很像我的音樂生活。」舞台人生最耀眼、美麗的時刻很短暫,但其他時候也並不黯淡,日復一日的練習如土地醞釀生養,迎接下一次花期來到。
遠離人囂 自然相伴
解瑄提到的紫玉蘭就在家門前,她與家人們居住在陽明山竹子湖一帶,生活始終貼合著植物展開。屋邸周邊還有一大片菜園,裡面種植了苦瓜、秋葵、四季豆、金桔等將近廿種蔬果,「主要是我婆婆在種。」解瑄解釋婆婆種的方式其實很隨緣,因為不灑農藥、不在意收成多寡,因此植物長得可能不會太漂亮,但卻很容易長得特別,佛手瓜比出加油手勢,瓠瓜說著「是在哈囉?」,都是大自然常常產出的「創作」。
她沒有讓小孩們讀市區的明星學校,而是選擇在家旁的湖田國小長大,解瑄笑著說:「我們很喜歡遠離人群的寧靜,所以家庭旅行常常只是從這座山(陽明山)換到那座山。」她自己則喜愛透過攝影更貼近大自然,特別是捕捉「有動物的植物」的畫面,女兒、兒子只要在路上遇見這類場景,便會立刻「匯報」母親。
解瑄一家在竹子湖已經生活了十五年,「從我大女兒出生之後就搬上來,朋友都很驚訝我們能在這麼深山住這麼久。」這塊地是她公公婆婆在廿多年前購得,屋舍建好後,先生剛開始只是請她「試住」,畢竟兩人工作都在市中心,但沒想到一住就愛上了。解瑄知道,這個環境不只帶來新生活,更延續了她在三芝爬樹摘水果、撈魚捕蝦的童年。
生命共好 轉化創作
「紫玉蘭對我而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有用。」豎琴家解釋道,風乾的紫玉蘭就是中藥材辛夷,這能治鼻塞、牙痛。她一直期許自己能為音樂環境帶來「共好」的影響,「植物世界告訴我,每個物種都是互相影響的,共同成長才能真正變好。」從一九九九年任職NSO聲部首席,到成立「粉月亮音樂劇場」,發掘、媒合不同領域的藝術能量,解瑄的演出與企畫總能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受。當然「紫玉蘭」的故事更是現在進行式:「我之後想把對植物的認識和攝影作品都變成音樂,製作一張green harp專輯!」
Profile
國家交響樂團(NSO)豎琴首席,粉月亮音樂劇場創辦人。2015 年舉辦首屆「台灣國際豎琴節」,2016年受邀擔任兩廳院「新點子樂展」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