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福建家鄉,丘陵地上到處都種著花生,王心心也種過,一步兩顆、兩顆地播下種子,每播一次就用全身力氣將種子踩進土裡,植物熟成和自己於是有了更深的聯繫。這讓王心心有了親近植物的童年,也逐漸學會什麼是「等待」,她說:「其實就好像南管,這種音樂這麼慢,它的速度與表現就像植物生長,不能急。」
桌上的小碟子盛滿了花生,小山般層疊堆起,殼上紋理便連接成曲折的小徑。問王心心為什麼想先談花生?「這是從小的記憶啊!」藝術家的眼睛笑起來,有著南管樂曲中悠遠的情懷。
種花生 學會「等待」
小時候在福建家鄉,丘陵地上到處都種著花生,王心心也種過。每到夏日,大人會先赤腳走在田中,踏出兩道深深的溝,小孩子隨後走到溝裡,一步兩顆、兩顆地播下種子。每播一次就用全身力氣將種子踩進土裡,植物熟成和自己於是有了更深的聯繫,「雖然只有兩顆,但結果時就會很驚訝怎麼長出這麼多,很有成就感。」
收成後,一家子集中在室內剝花生,剝好便全數放在一個嘴窄身圓的罐子裡,「口很小,拿的時候不能多,捏著那一點點,感覺到的是珍貴。」王心心說即使花生遍地都是,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小小的豆子就是生活奢侈品。
種花生的前後經歷,讓王心心有了親近植物的童年,也逐漸學會什麼是「等待」。她說:「其實就好像南管,這種音樂這麼慢,它的速度與表現就像植物生長,不能急。」不過她自認性急,是經過幾番拉扯才有了現在不疾不徐的外表。
南管如種子 柔弱卻堅韌
剛剛從家鄉到福建藝術學校學習時,她看見同學彈奏琵琶,就非常欣羨他們可以用五個指頭輪流彈奏,並能彈性運用不同把位揮灑。反觀南管琵琶只能使用兩指彈奏,音與音之間相接時,明明有許多靠近的把位,卻偏得使用遠距指法。
她一度對南管如此不能變通的規則感到抗拒,心想難怪願意欣賞的人愈來愈少,「但後來在教學生時,才真正理解到,不用隔壁的把位,是因為南管對某種音色,特別是內斂的調性有所堅持。不用五指是因為不需要,琵琶初始在南管合奏中,就被設定為訂定樂曲旋律的大方向,不是用來炫技的。」
如今王心心早已將南管帶到世界各大舞台,她的演奏生涯幾乎就活成了音樂學者王鎮華老師所形容的南管特色:乍聞柔弱,卻像種子一樣堅韌,可以穿透所有的牆壁隙縫。具象化那股「堅韌」的源頭,是童年種植花生的記憶吧?才想請攝影師捕捉她蹲在花圃旁照顧植物的身影,王心心已經投入薑黃高長的葉片裡,掘出一顆嫩白如玉、發亮著的果實。
Profile
心心南管樂坊創辦人,精習指、譜、大曲及各項樂器,尤以歌唱為著,是南管界少見「坐遍五張金交椅」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