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當代舞蹈團《茫然先生》影像版,擷取自幕後花絮片段。(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這個Moment,讓我們線上演出! 超越權宜與臨時的動力和想像

淺談香港線上展演的創作趨勢與現象

自去年初疫情爆發,香港的表演藝術團隊面對無法實體演出的困境,即展開線上展演的嘗試,光線上現場直播或錄播,或利用線上會議平台進行的表演製作接近200個。雖然在政府資源的挹注下,直播技術與網路硬體配套均有成長,但線上展演形式與美學是否有進一步探索?在抱持著權宜與臨時的觀望心態中,表演藝術工作者如何面對這樣的未來,值得持續觀察。

自去年初疫情爆發,香港的表演藝術團隊面對無法實體演出的困境,即展開線上展演的嘗試,光線上現場直播或錄播,或利用線上會議平台進行的表演製作接近200個。雖然在政府資源的挹注下,直播技術與網路硬體配套均有成長,但線上展演形式與美學是否有進一步探索?在抱持著權宜與臨時的觀望心態中,表演藝術工作者如何面對這樣的未來,值得持續觀察。

香港表演場館自2020年農曆新年始,因為疫情首波開始全面關閉數月,香港藝術節首次取消舉行,演藝工作者在面臨生計困難的同時,不少嘗試開拓線上展演的空間,部分受資助的團隊(編按)也因不同原因,譬如為維持資助順利發放、不確定延期的可能性等,而選擇在線上完成演出發布。根據粗略統計,去年香港表演藝術界因應疫情關係,而特別安排線上現場直播或錄播,或利用線上會議平台進行的表演製作接近200個,還沒算上大量如創作人在家進行的音樂會直播和播放舊作品記錄等。藝術家和技術人員對直播技術的掌握從摸索到純熟,政府場地也積極加強硬體和網路配套,可預見業界對現場演出進行同步直播,和製作更完善的演出記錄會有更高的要求,這可能是疫情留給未來觀眾的一點慰藉。

留住觀眾、也開拓觀眾?

然而,未來觀眾在新常態下,對進入劇場的儀式和氛圍的追求有異,對觀眾席社交距離不足也有考慮,這是否帶動表演藝術工作者對線上展演在形式和美學上的進一步探索?去年香港在首波疫情影響下,其中一個把展演推上線的目的是要維繫和留住(或更具野心地開拓)劇場觀眾,當中包含了在教育和賞析的意義。播放舊作品記錄,對當時一些有這方面預備的團隊來說較具優勢,如一直為劇團拍攝錄像的劇場網站「stagetv」在疫情初期(2020年2至3月)就和「影話戲」、「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等合作選播多個作品,「香港話劇團」也在差不多的時期主辦「戲寶重溫」。在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主辦的「疫向未來:在疫情期間思考香港表演藝術的危與機」網上講座中,參與線上展演實踐的講者「香港八和會館」總幹事岑金倩和時任「城市當代舞蹈團」行政總監的黃國威分別表示,不論是選播舊作或是未來進行直播,首先要解決製作內各項版權和創作者權益問題(有舞者就曾因為看了網上展演版本才得悉自己的身體被局部聚焦);如果播放質素不理想,反而會讓觀眾對團隊和這種藝術形式留下壞印象。

另一方面,面對網路上大量的娛樂節目,在香港本來就不是主流的舞台作品如何突圍,會是很大的問題。「一條褲製作」在去年中把原來在黑盒劇場上演的《捌次二○四七》轉為在原場地進行的線上錄播,但在單一和有限制的鏡頭處理下,大大削弱了這類型由不同編劇執筆的片段式拼貼作品的能量;同樣於去年中在線上展演的「同流」《巴黎公社的日子》則在燈光、表演和鏡頭處理各方面都有相當準繩的拿捏和處理,並且有效地轉化了拍攝場地在空間方面限制。但對這兩個受資助的劇團而言,線上展演要投放的人力物力資源並不少,表演能量上的調整亦是另一挑戰,劇場導演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舞台和鏡頭語言敘事的轉換是另一問題;設計師是否有資源和時間,在高清攝製的情況下重新修整舞台美學的細節,也讓不少線上展演在權宜與臨時的情況下,出現相當多執行上的困難。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