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選擇什麼社團?或是,你是誰?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春苦短,去參加社團吧?!

你,選擇什麼社團?或是,你是誰?

諮商心理師談社團對青少年成長的必要性

這是小志第3次走進諮商室,臉上掛著淺淺的憂鬱,嘴角都快垂到木頭地板上。

「學校發生什麼事了嗎?你感覺心情很差啊!」我問道。

「這禮拜要選社團了。」小志淡淡地回了一句。

「哦,所以你覺得又要浪費時間了是嗎?」我回道。

似乎是說進心坎裡,小志猛然抬起頭,露出不耐的表情,開始霹哩啪啦地說著:「幹!蠢爆!每個人都要參加社團,但社團活動真的很浪費時間,我想要好好把時間花在唸書跟考大學上面就好,學校跟教育部要我們探索自己、多元發展,是有病嗎?要發展去大學發展就好啦!幹嘛要在我們這麼重要的時間點,逼著我們去弄那些有的沒的,好像我們很閒一樣。而且,我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怎麼選自己喜歡的社團?麻煩死了!」

我淺淺一笑,並回應:「對你來說,效率真的好重要,尤其是當你路徑明確,就是好好念書,準備考大學時,其他的東西都變得很多餘跟浪費時間了。」

「對呀!對呀!」小志邊點頭邊說道。

「然而,我還聽到了一個部分,認識自己好像會讓你有些焦慮是嗎?」我說。

小志愣住了,好似從來沒有想到我會這麼回應,然後開始陷入沉思。

「就⋯⋯有點尬,從小到大我爸媽都只有叫我好好念書,別人上很多才藝班,看起來都很好玩的樣子,我卻只有滿滿的全科補習班。」小志露出有點哀怨的眼神說道。

「好像也有點羨慕是嗎?」我說道。

小志點點頭。

「而且,對於自己喜歡什麼,卻是一片空白,讓你感到焦慮還有不自在,好像不夠認識自己,是件真的好尷尬的事情。」我繼續說道。

「對,除了很會唸書以外,我好像不知道我自己是誰。」小志默默流下眼淚。

自我統整的關鍵階段

在青少年的學習路上,我們好希望他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所以希望他可以專注走好一條路就好,而因此往內心走的「自我了解」及往四處拓展的「多元試探」,可能都被視為浪費大好青春的「歧路」,而一直灌輸這樣的概念給青少年,青少年在吞入這樣的概念時,會邊認同也邊混淆著。

根據Erik 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人類的生命由身體系統、自我系統及社會系統的相互作用和修正而產生。身體系統指的是生物組織體正常活動所必須的感覺能力、運動反應、呼吸系統等。自我系統則是影響到對思想和推理的重要因素,如記憶、知覺、符號的運用等。最後,社會系統包含了社會角色、禮儀、社會期待、政治、宗教等。

而將自我統整好,能讓人了解自己人格特質的組成成分,並經由自我探索了解、決定和努力追求人生方向。因此,每個人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若能成功完成該任務,將導致完成下一階段任務的可能性提高,反之就會陷入心理社會危機,講簡單點就是感到「不適應」、「ngāi-gio̍h」(彆扭)或「我就爛」的心情,相對於成功通過任務而產生的「積極性生長力」,沒有度過發展危機,會形成「消極性破壞力」解決心態,也就是我們說的「擺爛」或「沒有方向」。

偏偏對於身處青少年發展階段的高中生來說,此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為自我認同,心理社會危機為角色混淆,而最重要及在乎的人際關係為同儕和圈外人(自己生活小圈圈以外,但又影響得到自己的人,例如:網紅)。

張宇傑

畫出你的社團、學業圓餅圖

回到小志的故事,他非常迷惘,當看到同學們興奮地討論要去吉他社、熱舞社還是動漫研究社時,小志只感覺到自己毫無方向,從內在的焦慮轉為外在的憤怒,這份生氣除了是對周圍、對家人,也有好大的一部分是對自己,「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喜歡什麼⋯⋯」,這種迷惘就會讓他陷入自我混淆的狀態。

其實,在108課綱上路之後,已經跟以前單純升學非常不一樣,特別是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多元學習,很在乎高中社團這一塊,對升學是充滿幫助的。

大學期待準新鮮人的高中生活不要只躲在書本的象牙塔裡,反而能進社團「好好地玩」,就像John Dewey著名的「做中學」理論一樣,從經驗中學習與成長,在社團中探索自我、發展興趣及多元表現。

此外,根據Adler心理學的精神: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反過來說,當人際關係順暢時,人類就會感覺到喜悅及幸福感,而社團不就是學習人際關係最好的地方嘛!透過人與人相處過程中,學習溝通技巧、找到表達心情方法、嘗試融入團體、練習挫折忍受力等,這些在社團學到的東西,都將會成為青少年重要的人生資產,並在進入大學,甚至是社會後,發生強大的影響力。

青少年可以把高中生活想成是一個圓餅圖,而社團跟學業這兩塊重要的部分,要占百分之多少最合適,除了自己決定外,也可以跟信任的朋友、同學、老師及家人討論,或跟專業的輔導老師及心理師聊聊,才不會一直覺得為了平衡社團跟學業,都快被兩者之間的拉鋸扯斷手腳了。

重要的不是選社團,而是認識自己

「沒關係,慢慢來,重要的不是選社團,而是我們來認識一下自己是誰,喜歡什麼,或許從來沒有人願意給你足夠的時間好好感覺一下,但在這裡我們可以,你擁有足夠的時間來找到自己,你願意讓我陪伴你一起走這條『找自己』的道路嗎?」我笑著回應與詢問道。

小志再一次抬起頭來,擦乾眼角的眼淚,也笑了一下。

「好啊!」小志說。

而後來小志選擇了什麼社團,就是小志的故事了。(註)你呢?你想為自己選擇什麼社團,啊!不!我應該換幾個問句:你是誰?你喜歡什麼?你想要自己走到哪裡呢?

註:文中案例為保護案主,已做了大幅度修改及匿名性處理。

OT報告

張宇傑

擁抱心理諮商所副所長、心理文章創作者、諮商督導、國中專輔教師、心理劇準導演、行動式專業培訓及心衛講座講師、劇場演員。擅長議題為親密關係、性別及多元性別、團隊合作與經營、情緒調適與壓力因應、親子與家庭及青少年發展與適應。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3/05/09 ~ 07/09
Authors
香港artmate-6/5-11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