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劇場環境來說,台前有導演,台後有舞監——身為整個演出數一數二重要的位置,有些人會形容舞監為「進劇場後的導演」,排練過程中的所有技術想像、畫面結果的精準度,在演出現場,都將全權交付舞監手上。
劇場如此,那麼演場會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多數大型演場會現場,是由「演場會舞監」負責所有技術核心,另外由「執行導演」(以下簡稱AD,Assistant Director)負責call cue,掌握時間點。「因為演場會的機關太複雜了,不像在劇場那樣可以全部都由同一個人負責執行,等於是劇場舞監的概念,走到演場會以後就被分為兩種角色去執行了。」陳曉潔解釋,曾作為一名稱職的AD,她連說話的語速都像是分秒必爭。
無心插柳的畢製,被娛樂圈大佬相中
「我到現在都還會做一種惡夢,就是我人已經到工作現場了,可是卻忘了帶碼錶。」陳曉潔說。就像在台上忘記台詞的演員那樣,演唱會的工作流程,是靠她手上的碼表分秒計準的,丟失碼標就像是搞丟了時間、也像是演員失去了台詞,後果一發不可收拾。
即便如此,有幾年的時間,陳曉潔依舊是那個在滿場後台跑得積極,看向舞台的眼神應閃爍著光,好像美夢成真那樣,對手中的工作懷抱著極高熱忱的人。
「我高中念華岡藝校,大學後進北藝大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主修導演,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娛樂產業跟表演藝術應該是可以結合在一起。」陳曉潔說。
2008年她在北藝大完成畢業製作,執導美國劇作家David Ives的《前戲.賦格的藝術》,劇中結合亞洲娛樂圈的流行時事,洞悉劇作家以語言編排出的音樂性,同時以當時的流行音樂接力串場。短短20分鐘的演出引起不小回響,只是陳曉潔當時沒有想到,知名的娛樂界知名的領航員陳鎮川也是座上嘉賓。
「15年前演唱會文化在台灣才正要起步,不過我們一直以來都沒有相應的學院能夠去承接這個產業的發展,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劇場及大眾傳播這兩個領域吧?川哥那時候可能看準這點,所以就會到處看看,尋找一些對演唱會的畫面有想法的人才。」陳曉潔如今回憶,還是非常興奮,她將演唱會視作娛樂產業與表演藝術的高度結合,這完全打中她所學、所嚮往的核心啊!
陳曉潔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93級畢,主修導演,師承梁志民。畢業後進入源活娛樂跟隨陳鎮川學習演唱會製作,2008-2018期間擔任張惠妹、江蕙、蔡依林等演唱會執行製作與執行導演(AD)。劇場導演作品曾與果陀劇場、黑眼睛跨劇團合作。目前為耳東劇團負責人,劇團產出作品為《服妖之鑑》、娛樂文化跨界音樂劇《西哈遊記》。目前遊走在兩端場域之中,企圖找到更多元的觀點,盼為商業與文化匯流、製作與創作齊步而盡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