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相關文章 18 篇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季首檔節目特別邀請明華園總團開箱演出《東海鍾離》,由孫翠鳳領銜主演,演出陣容以青年演員為主。

    北藝中心正式開箱 明華園總團《東海鍾離》開幕季首演

    歷經10年漫長等待,眾人引頸期盼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即將正式營運,開幕季首檔節目特別邀請明華園總團開箱演出,國家文藝獎劇作家陳勝國2022年度新作《東海鍾離》將於7月2日、3日在臺北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3場,由孫翠鳳領銜主演,演員陳昭賢、陳昭婷、陳子豪、晨翎、吳米娜、姜琬宜、柯進龍、張閔鈞等人共同演出,演出陣容以青年演員為主,明華園總團的舞台也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優秀的歌仔戲青年演員「打開可能」,給他們舞台讓他們「成為可能」,呼應北藝中心的「打開可能、成為可能」。

    文字|張震洲
    2022/06/09
  • 今年夏天,臺北兒童藝術節誠摯邀請你,以玩過界的態度,成為城市裡的大小玩家,體驗藝術的無窮魅力。

    2022臺北兒童藝術節 招募玩家今夏玩過界

    邁入第23屆,臺北市政府每年夏季為大小朋友帶來豐富藝文體驗的「臺北兒童藝術節」,將於7月2日至8月28日間展開。今年從新落成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為起點,將想像力拓展到北市各地,以「玩過界Play by Your Rules」為主軸,內容包含音樂、戲劇、舞蹈、馬戲、偶戲、音樂劇等,推出17檔售票節目、52檔免費活動,總計超過200場演出,招募大小玩家,一起玩過界。

    文字|張震洲
    2022/06/07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劇在台灣的矛盾與可能

    我們往往對音樂劇投以一種強烈的「商業」想像與訴求。 這種想像與訴求是對比於學院體系出身的藝術創作,讓音樂劇與「賺錢」達成絕佳連結,所以幾個關鍵詞也會慢慢被套入,包含大型與大卡司製作、巡演場次多、售票與行銷能力強等,但也可能因目標觀眾為普羅大眾,題材內容會相對流行、淺顯,加上歌舞的非寫實表現手法,也會被界定為缺乏深度、無法乘載議題,甚至是曲解。這或許遙望自歐美音樂劇,特別是當《貓》、《鐘樓怪人》、《獅子王》等百老匯音樂劇來台演出,就算總被「黑特」場地不佳、票價過高,還是能吸引到觀眾,讓這些製作一來再來。同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到,被界定為「商業劇團」者除製作一般舞台劇,也多半有音樂劇創作,如綠光劇團、果陀劇場、全民大劇團等,可見音樂劇與商業劇場間的密切連結。

    文字|吳岳霖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
    焦點專題 Focus 打開台北珠寶盒—劍潭NO.1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ry Tey看

    歷經10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終於在眾人的殷切盼望下開門迎賓,於3月展開試營運,8月正式開幕。這座方形建築物座落於士林,外有著大型球體的突出物,被網友暱稱為「皮蛋豆腐」,甚至以貢丸、米血糕、百葉豆腐滷味模擬拼成外型。然而這個世界首座球形觀眾席,卻被大讚突破多項建築常規,被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為「全球最具顛覆性的8大建築」之一,成為台北新地標。 除了以外觀引起旋風,最令表演藝術團隊及藝文愛好者關切的,便是軟體上的經營方向與現階段採取的優化措施。為此,本刊特別邀訪了董事長劉若瑀及執行長王孟超,解答他們對人才培育、國際連結及未來的期許。地理上,從北藝中心向外輻射,也有不少探索城市歷史的好去處,我們也特以專文介紹,推薦讀者在一趟士林、劍潭之旅中,不妨多留些時間,於演出前後造訪這些藝文景點、享受寓教於樂的附加價值。

    文字|本刊編輯室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1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日景。
    焦點專題 Focus 皮蛋豆腐?!鴛鴦火鍋??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開箱囉

    歷經10年籌備,施工曾多次延宕,命運多舛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終於在今年3月中旬展開試營運,並將在8月開幕,正式成為台北新地標。

    文字|張慧慧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1
  • 北藝中心首屆董事長劉若瑀。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劉若瑀:以「開放、培育、國際網絡」為北藝中心定錨

    3月11日,阮劇團的《熱天酣眠》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揭開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序幕。「懷胎10年」的北藝中心,為台灣表演藝術界注入一股新力及能量,第一屆董事長劉若瑀更期許:北藝中心要致力於人才培育,並與國際連結,讓更多台灣藝術家及團隊踏上國際舞台。

    文字|吳垠慧、黎家齊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1
  • 歷經10年,王孟超終於迎來北藝中心的誕生。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

    王孟超 10年風雨終見晴

    等了10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終於在3月11日揭開頭紗,在眾所期待之中,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一如國內所有大型表演場館的竣工落成,初見世人的北藝中心難免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和指教,身為執行長的王孟超抱持著「試一下,更好」的心態,將他們都視為貴人,持續優化設施,為8月的正式開幕做足準備。

    文字|盧家珍、黎家齊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1
  • 百齡河濱公園:三腳渡口
    焦點專題 Focus 不只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城市與記憶交織的劍潭藝文玩樂地圖

    今年夏天,眾所期盼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終於迎來開幕。除了參觀別具一格的建築結構、欣賞館內演出,中心一帶還有著許多適合在演出前後消磨時光、又能一探城市歷史記憶的好去處。這邊為大家介紹劍潭、士林一帶6個好玩有趣、寓教於樂的景點。

    文字|余岱融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1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探2021,黑暗中看見光

    2021年是怎樣的一年?表演藝術圈又有什麼事件值得被關注呢?

    文字|本刊編輯室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2/16
  • 還在建造中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其設置條例條文引發爭議,但日前已通過二讀,也埋下隱憂。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協助制度建立,還是干預「專業治理」? 設置條例通過二讀 北藝中心行政法人爭議埋隱憂

    《臺北市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置自治條例》爭議,始於四月底在市議會法規會討論草案的過程中,議員主張北藝中心董監事任期與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一樣採二年一任,與文化局和北藝中心主張的四年未能達成共識。消息傳出也引發業界譁然,認為不符合表演藝術界的需求,此外還有董事長有給職、市府指派常務監事等爭議。此設置條例已於五月廿日在臺北市議會二讀通過,上述爭議仍照原案,是否埋下日後北藝中心的經營隱憂,有待觀察。

    文字|吳垠慧、林韶安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 《茉娘》
    ARTalks

    音樂劇的鬼題材

    若說網際網路代表著角色關係虛實交錯的當代經驗,鬼故事則往往在作品中成為另一種人類存在的隱喻:如《茉娘》碰觸的人道生死議題,或是《鬼母病棟三○八》處理的內心執念(化身為鬼魂揮之不去)。時空交疊與多線交織的場景,提供的是某種敘事組織的途徑,然究竟該如何開展議題,終究不該為破碎、發散、去中心的手法所牽引。其中總得有更全面的布局,讓看似獨立、跳躍式的音樂/戲劇場景,成為彼此的因果堆疊,藉此鋪陳論述主題。

    文字|白斐嵐、李軍、管翊翔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藝術擴散計畫將藝術帶進家庭與咖啡館,作為藝術走向民眾的第一哩路,將劇場擴散。圖為2017年的《藝術擴散計畫—咖啡館的跳舞時光》。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中生有 發揮「樞紐」無限可能

    雖然場館的落成一再延宕,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藝術活力,已經藉由各種計畫的推展擴散開來,北藝中心從「樞紐」概念出發,自許成為「亞洲共製中心」,期望連結國家與地方各場館、藝術與社會關係,在創作培育與製作鏈結上共製共享,發展更靈活的思路和運動策略。從「亞洲當代表演網路集會」(簡稱「亞當計畫」)、「創意節目前期展演計畫」到「擴散計畫」,不只在製作、創作端提供支援,也在觀眾端打破限制,開發可能性。

    文字|樊香君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2017劇場管理未來式III—與青年藝術家攜手同行」論壇中「如何為青年藝術家打造培育計畫」座談現場。
    企畫特輯 Special 一起走吧!與青年藝術家們向前行(一)

    提供學習管道 幫助獨立與創業

    以「人才培育」為核心任務之一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稱北藝中心)於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三日,舉辦「劇場管理未來式III與青年藝術家攜手同行Walking with Young Talents」論壇。邀請英國、法國、荷蘭及新加坡等場館專家學者,分享青年藝術家培育計畫與實踐方案,其次由台灣十二名青年藝術家提出對於培力計畫的需求與期待,再以「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閉幕式為例,解析青年藝術世代如何翻轉創意,創造國際賽事好評。 論壇由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擔任引言人,他表示有幸在台灣劇場起步階段,能與白先勇老師、林懷民老師合作,現在他亦很榮幸,有機會幫助青年藝術家。然而與青年藝術家互動過程中,他發現一般場館多被動等待藝術家來租借場地使用,少數大型場館自製節目或自國外購買節目演出,並未對台灣青年藝術家產生實質助益。因此他認為,「如何有效地幫助青年藝術家,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展現藝術創作能量,是一件很重要、值得關注的事情。」 此次邀請來台參與論壇的貴賓有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推廣教育主任Joce Giles、法國國家舞蹈中心秘書長Christophe Susset、荷蘭DAS編舞課程藝術總監Jeroen Fabius及新加坡42新劇中心創辦人倫尚人、中心經理馬燕玲。王孟超期望,「透過了解他們的制度,借鏡他們的經驗,幫助台灣青年藝術家。」 以下為四國專家學者於論壇演講重點。

    文字|陳淑英、陳茂康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企畫特輯 Special 一起走吧!與青年藝術家們向前行(二)

    提供舞台 容忍失敗

    當場館邀請青年藝術家一起前行,試圖為他們搭橋鋪路時,是否真的知道他們的需要?參與北藝中心「劇場管理未來式III與青年藝術家攜手同行Walking with Young Talents」論壇的台灣年輕藝術工作者,也紛紛表達了他們的期待,例如提供駐村創作機會,提供排練與演出空間,提供與其他藝術家交流激盪的場域與機會,提供容許創作醞釀與失敗的可能

    文字|陳淑英、陳茂康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企畫特輯 Special 一起走吧!與青年藝術家們向前行(三)

    用心陪伴,走出創作的第一哩路

    聽到了年輕藝術家的心聲,要如何回應他們的需求?在「如何為青年藝術家打造培育計畫」對談會中,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國藝會獎助組總監李文珊與遠道來訪的四國專家學者分享了各自機構的培力計畫,王孟超並在對談會尾聲強調:「北藝中心幫青年藝術家在發展中成熟,是陪著他們走,不是帶著他們走。」

    文字|陳淑英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蒙上眼睛,帶著問題往未知邁進。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帶著疑問,走進另一扇門 側記西班牙五感劇團「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工作坊

    去年十一月,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邀請西班牙五感劇團舉辦了為期兩週的「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工作坊,啟發參與者的多元感知方式與劇場互動可能。五感劇團的語言來自傾聽與感官經驗,觸摸、氣味、聲音都是他們的演出元素。在工作坊中,感官的經驗是「旅程」,演出者是「嚮導」,而觀眾是「旅人」,旅人心中懷抱的問題決定了旅程的深度,重點不是問題的解答,而是能否帶著問題往未知邁進?

    文字|劉純良、林鑠齊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 「希望舞池」演出現場,台上八十個舞者台下兩百五十個觀眾,打破觀演距離,泳池變舞池。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泳池變舞池 讓藝術在社區萌芽 台北試演場開門 「希望舞池」演出與社區互動

    自三月開始營運的「台北試演場」,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籌備處主任王孟超的策劃下,不僅活用了閒置空間,也讓台北終於有了可以將舞台布景等比例搭建試演的排練場。除了硬體,他更期待以此為據點,與社區展開互動。開幕當天,王孟超規畫了「希望舞池」的演出,由資深舞者暨編舞家吳義芳帶領四位年輕編舞家楊乃璇、董怡芬、余彥芳、陳彥斌,讓泳池變舞池,觀者舞者一同敞泳。

    文字|陶維均、臺北藝術表演中心籌備處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2016年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開始徵件

    【台灣】 2016年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開始徵件 明年為文化部規劃我國團隊前進外亞維儂藝術節10周年,文化部將擴大參與規模,策劃1至2個中型團體、3至4個小型團體,並增加補助1名國際行銷專員,協助團隊前往藝術節演出,呈現台灣當今表演多元面貌,演出時間為2016年7月份。徵件日期自即日起至12月15日,以具當代性、揉合傳統與創新以及實驗性作品為主,類別以戲劇、舞蹈、偶戲、音樂、說唱(演)、馬戲為主軸,並鼓勵跨域之創作。預計於2016年1月份於官網公布入選團隊。詳情請參文化部網站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40689.html。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師講座「跨國製作的完美境界」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國際交流系列 「打造夢想的最佳後援手」講座,將邀請荷蘭科索劇院製作經理史達區.威爾漢(Stacz Wilhelm)來台,分享國際共製經驗法則,並細說管理流程操作關鍵。荷蘭科索劇院長期致力推動跨國製作,積極連結國際資源,創造國際共製的機會。從構想的醞釀、執行、資源整合,到安排國內外巡演,一手安排與執行參與,給予藝術家堅實後盾,並建立科索劇院獨有的「國際共製操作模組」,是荷蘭新興編創者的最佳後援手。 講座將於12月17日假文化大學大夏館B1表演廳舉行,參與者名額120名,免費參加,額滿為止。請意者先行線上報名(報名網址為goo.gl/forms/hLsQ92W9n1),主辦單位將依資格條件及報名順序,回覆確認信函後方報名成功。 臺灣戲曲中心「戲曲.藝起來」藝文沙龍歲末登場 臺灣戲曲中心將於2016年粉墨登場,於歲末之際(今年11月及12月)舉辦「戲曲‧藝起來」藝文沙龍,作為場館正式營運前的開場白。活動自12月3日起至12月20日,地點分別在臺灣戲曲中心、Changee噪咖、誠品敦南店與誠品信義店。內容包含:「戲曲開門遊園解密.睦鄰茶敘」,由完整參與此場館設計的任懷民介紹園區;「高手過招與劇場高手來場下午茶約會」,場將館初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