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的零:文化創意產業.淨零減碳路徑展」為文化部近年推動淨零減碳的第一場大型成果展覽,10日開幕記者會,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策展人方敘潔、各參展單位及多位文化人士均出席響應。展覽自即日起至12月17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西1館免費參觀。
永續的零:文化創意產業.淨零減碳路徑展
2024/12/10-17 平日10:00-18:00;周末10:00-20:00
台北 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西1館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表示,文化部從112年開始推動文化產業淨零指引,包括博物館、電影院及表演藝術場館。同時,透過指引及倡議,文化部所屬的館所,也開始進行碳盤查與能源的相關健檢,並透過行政法人與相關團體一同來推動,進而實踐淨零減碳的可能。徐宜君指出,本次展覽有許多來自民間的劇團,將淨零減碳融合在表演藝術當中。「文化就是生活」,希望透過本次展覽,從文化生活開始做淨零減碳,文化部也會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淨零政策,持續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
策展人方敘潔表示,從藝文消費的前台,到文化產業的後台,有許多淨零減碳的決策點和已有的資源,而追求永續的淨零之路,始於足下,不論是文化工作者或一般參觀者,都可以是有選擇、有意識的個體,展覽希望告訴大家,我們並非束手無策。
走入展場的第一區「邁向淨零之路:生態永續前台」,呈現全球暖化下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文化產業也無法置身事外。第二區「路徑由你:參觀迴路、時尚伸展與表演舞台」,呈現國內兼具淨零技術形式與創作內容相輔相成之作,如於國家兩廳院製作的《寫給滅絕時代》(2022),採低耗能舞台並研發出自行車發電裝置;臺中國家歌劇院 《在消逝之前,能不能喜歡我?》(2023)的不插電演出和能源裝置;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不搭台、不架燈和因地制宜」的《波麗露在高雄》舞蹈旅行計畫(2022-2024)等。
穿過紅色布幕的平台大道,進入第三區「走入幕後:文化場域的基礎設施與淨零後台」,涵蓋博物館展示、活動節目製作、工藝、文資修復及時尚設計等各領域,探討自創作到展演等階段,如何通往淨零減碳的路徑。包括臺灣歷史博物館「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特展(2023)、天馬戲創作劇團的「Recircus 移動綠劇場」、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不廢實驗室」、META Design 回收工地廢棄物再製的「工地計劃」、EVOPURE+的鳳梨纖維綠時尚等。
最後「帶走『好零感』工具箱:國內外藝文淨零資訊平台」展區,匯集國內、外淨零減碳的資訊與知識,展出各種文化製作的綠能材料工具箱與減碳行動指引,包括綠色組織、綠皮書、淨零指引、或氣候行動的減碳工具箱等,讓專業工作者能有所索引、選擇與參照,掌握國際淨零減碳與藝術永續的各種趨勢與手法,並引動激發其嘗試新做法的動能。
文化部表示,本次展場設計也於多處實踐淨零,展場設計採用可循環棧板,完全無木作避免展後廢棄清運問題;展場輸出採用以回收材料製作而成的宣影布,未來移展時可以重新使用;其他還有租賃燈光器材及使用電子紙螢幕等。邀請大家把握展期參觀交流,為永續的未來迸發更多好「零」感。
12月14、15日週末將安排每天兩場的「好靈感快閃活動_舞靈感 ū lîng-kám」,邀請擅長台灣美式踢踏舞及歌舞電影踢踏的「享象Rhythmscape營運長」黃詩庭及藝能世代發起人盧子涵,共同帶領觀眾完成一場15分鐘的「踢踏舞蹈發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