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工作坊40周年紀念大戲《那一年,我們下凡》即將於今年底登場,導演賴聲川攜手許瑋甯、朱德剛、宋少卿等實力演員,準備為台灣劇場界獻上一份別具深度的歲末禮物。
2025/12/26 19:30
2025/12/27-28 14:30
2026/1/2 19:30
2026/1/3-4 14:3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2026/1/10 19:30
2026/1/11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2026/1/24 19:30
2026/1/25 14: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賴聲川創作靈感往往來自生活中最細微的觸動,這次也不例外。《那一年,我們下凡》的種子,早在他舊金山求學時期便已埋下。那些年,年輕的賴聲川在異鄉街頭觀察著流浪漢的身影,思索著他們的故事與命運。多年後,這份觀察與思索化為劇本,成為他獻給表演工作坊40周年的一封深情書信。
「這齣戲是我們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走到今天的總結。」賴聲川話語中帶著歲月沉澱的智慧,「劇場是連繫我們與觀眾的地方,希望觀眾透過這部戲,再次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當年的相聲創新到今日的哲學喜劇,表演工作坊40年來的創作軌跡,彷彿一條從天上延伸到人間的絲線,串起了無數個關於戲劇與人生的深刻時刻。
《那一年,我們下凡》以兩位來自天界的神祕流浪漢為敘事核心,這個設定本身就充滿了詩意的想像空間。城市高架橋下,這個被遺忘的角落成為故事的起點,兩位流浪漢透過撿來的道具,演繹著東西方歷史與思想人物的精采片段。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他們捲入企業鬥爭的漩渦,故事從哲學思辨轉向現實衝突,從神性的超然轉入人性的抉擇。
這樣的劇情設計,正是賴聲川首度命名「哲學喜劇」類型精髓所在。它融合了哲學辯證的深度、現代寓言的寓意及台灣相聲的幽默語感,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劇場體驗。觀眾將在笑聲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動,在感動中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
許瑋甯的回歸格外引人注目。這位金鐘影后產後首度公開亮相,選擇了表演工作坊舞台劇作為復出之地。「表坊40周年剛好跟我同歲」,她的這句話透露著一種奇妙的緣分,「除了自己剛生了寶寶,也像見證表坊誕生了一個《下凡》的寶寶。」從螢幕到舞台,從母親到演員,許瑋甯的多重身分轉換,正呼應著劇中關於身分認同與角色扮演的主題。
以相聲見長的朱德剛,在記者會上展現了他一貫的幽默風格:「原本我都打算年底自己買票當觀眾,沒想到劇本一翻,怎麼連我都下凡了!」這句自嘲式的玩笑話,實則點出了演員與角色之間微妙的關係,「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觀眾,卻不知不覺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宋少卿則以他特有的機智回應:「如果真的能講得清楚什麼是哲學,那我們就不用讀啦!」這句看似輕鬆的話語,卻道出了哲學的本質,「它不是標準答案的集合,而是永恆追問的過程。」他承諾將把相聲的精髓灌進劇場,為角色注入新的靈魂。
其他演員的「下凡宣言」同樣精采。長年與紅鼻子小丑醫生團隊合作的陳敬萱,將在劇中扮演「小小的特助」,她說自己的位置「剛剛好」,可以近距離觀察神仙與凡人的恩怨情仇。賴伂恩則笑說,雖然《下凡》聽起來很有詩意,但劇本其實超有深度,她這次要詮釋一位無名的打掃阿姨,代表那些默默耕耘的地表英雄們。梁正群變身企業副總,幽默地表示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獨門副總風格。而與表演工作坊合作超過20年的韋以丞則神秘地說:「這齣戲的角色可能是誰,也可能誰都不是,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扮演那些無名卻最真實的人物。」
表演工作坊用40年時間證明劇場藝術的價值,《那一年,我們下凡》不僅是一齣戲,更是關於存在意義的思辨。當神仙下凡成為凡人,當演員走上舞台扮演角色,當觀眾坐在台下觀看演出,這些不同的「表演」,都在探討同一個主題:我們是誰?我們為何而來?我們將往何處去?每個人都曾經歷過自己的「下凡」時刻,都曾在人生舞台上扮演過各種角色。而劇場,就是讓我們在其中重新找到方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