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beth Carecchio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劇場影像化」的趨勢與危機
比利時創意天團FC Bergman與瑞士當紅青年導演史東Simon Stone分別以JR和《女性復仇三部曲》La Trilogie de la vengeance展現高超的敘事技法,但也讓人感受到「劇場影像化」的危機。
-
新銳藝評 Review
闇影微光,真實虛假間的掙扎
小木偶的慾望與轉變歷程,有如「倒過來活」,自一開始他世故貪心,隨著遭遇慾望逐漸脫落,進入個人的內在,靠著自己從木偶變成小男孩,在劇中亦真亦假間,顯現人與物的拉鋸掙扎。波默拉自童話中挖掘出人的處境,處處可見世代流傳的童話並非歡樂而簡化,藉著童話隱隱的裂痕,細節暗藏弦外之音,劇中場景超越時空限制對照當下現實,並一再探尋大人與小孩的關係。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充滿詭譎、矛盾的皮諾丘世界
二○一五年首度應臺中國家歌劇院之邀來台演出《仙杜拉》,法國導演喬埃.波默拉的童話新詮讓台灣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今年正式踏入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場,搬演其童話改編系列的《小木偶》,要帶著觀眾走進一個昏暗、迷離,充滿詭譎與矛盾的皮諾丘世界,讓我們看見一個好逸惡勞的小朋友如何學會成長,怎麼在充滿誘惑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堅力量 法國中生代導演點將錄
歐利維耶.畢、波默拉、諾德、布隆胥維、德摩西-莫塔、西瓦迪耶、費斯巴哈、諾吉習爾,這些崛起於九○年代,正值壯年的法國劇場導演,雖然不若莫虛金、彼得.布魯克、薛侯等大師為國內觀眾所熟知,卻已是歐陸劇場新寵兒,撐起了法國當代劇壇的一片天。 面對世紀交替以來,國際政治情勢丕變、個人自由主義抬頭、媒體勢力無孔不入、網路世代的全球化浪潮等現象,他們的作品迥異於上ㄧ代的作風,不再拘泥於文本,更著重於表演的探索與演出的劇場性,致力於突出劇場之於其他媒介的獨特性。 導演工作之外,他們也被賦予掌管劇院、藝術節的重責大任,這些「頭銜」、「位置」讓他們得以大顯身手,認真思索戲劇如何與社會連結、對廣大群眾發聲;在現實的挑戰中,他們不妥協地堅守文化理想,ㄧ肩扛負劇場「公共服務」的使命。 即將攜作品《仙杜拉》來台的波默拉,便是這一世代導演中備受矚目的人物。能編善導的他,被評論稱為「舞台的作者」,作品屢獲法國戲劇大獎。本次特別企畫將深入剖析他的劇作風格與導演美學,並獨家專訪,暢談他編導合一的創作歷程與劇場思索。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藉舞台書寫人性中最深層的矛盾
波默拉的劇作充滿矛盾特色:簡單故事卻承載複雜內容、寫實風格卻充斥奇幻場景、平淡的日常卻暗藏詭譎的變化。波默拉一直在通俗的框架下尋找最強烈的衝突與力量,他小心翼翼地維繫尋常和詭異之間的平衡,挑戰觀眾對日常的觀感,讓他們自行辯證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他的作品就像一面稜鏡,反射出現實多元、矛盾的面相,他追求的真實並非可以理解的情境,而是一種複雜的感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是讓人產生疑問、體驗的場所
波默拉從生活出發,試圖探討真實及其再現的矛盾,主流價值和它對個人行為產生的影響。利用豐富的舞台意象、神秘的燈光氛圍和擬真的音效,他為日常般的情節蒙上了一片如夢的面紗,一切就像是每個人腦海中真實的投影,充滿詭異、不確定的面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家專訪《仙杜拉》導演
喬埃.波默拉 讓「曖昧」動員觀眾的注意與想像
身為法國劇壇少數集編導於一身的劇場人,波默拉被稱為「舞台的作者」,他除了關注當代的政治與經濟發展如何異化扭曲人類生活等社會議題,亦從經典童話取材,賦予全新意涵。他說:「不管是劇本創作或導演,我認為都不應該全盤托出或毫無保留地呈現,反而要提出可能性,為觀眾的想像力打下基礎,讓他自己能夠創造。」
-
巴黎
世界偶戲節 奇幻異想的天堂
開始於一九六一年,每兩年舉行一次(註)的法國沙勒維爾-梅傑爾市(Charleville-Mzires)的「世界偶戲節」(Festival Mondial des Thtres de Marionnettes)今年慶祝五十歲生日,從九月十六日到廿五日十天之間,估計超過十五萬名觀眾將前往觀賞來自廿五國的一百五十個偶戲團演出,是全世界偶戲團及戲迷們心中的朝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