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一九六一年,每兩年舉行一次(註)的法國沙勒維爾-梅傑爾市(Charleville-Mézières)的「世界偶戲節」(Festival Mondial des Théâtres de Marionnettes)今年慶祝五十歲生日,從九月十六日到廿五日十天之間,估計超過十五萬名觀眾將前往觀賞來自廿五國的一百五十個偶戲團演出,是全世界偶戲團及戲迷們心中的朝聖之旅。
沙勒維爾-梅傑爾市,這個靠近法國與比利時、盧森堡邊界的小山城其實向來默默無名,也很少人知道它是大詩人藍波(Arthur Rimbaud)的家鄉,但自從世界偶戲節誕生後有了很多改變,偶戲發展不但持續受到當地居民的全力支持,而且一九八○年起國際偶戲協會(UNIMA)的辦公室遷移到此,接著法國第一個獲政府支持的偶戲學校——國立高等偶戲學校(ESNAM)於一九八七年在當地成立,從此確立了沙勒維爾-梅傑爾市在世界偶戲藝術中心的地位。
其實小城跟偶戲結緣的開始很是沉重的:一九四一年時為了反抗納粹,偶戲師Géo Condé帶著一群十五到十七歲的年輕人以偶戲團活動來掩飾秘密活動,這些年輕人當中包括日後偶戲節的創辦人菲利克斯(Jacques Félix)。戰後這群年輕人仍然繼續偶戲的創作演出,直到一九六一年他們決定定期舉辦偶戲節。
偶戲新星愛莉絲備受矚目
今年偶戲節的主題是「偶:記憶及新事實」,當今的幾位大師都在節目單上:香堤(Philippe Genty)、Ilka Schönbein、Émilie Valantin、Neville Tranter等,而因為新總監Cabanis女士一再強調偶戲節的重點擺在「呈現當代偶戲創作的各種面貌」,許多媒體焦點都紛紛落在愛莉絲.拉羅伊(Alice Laloy)身上。這位法國偶戲界新星在史特拉斯堡國立戲劇學院時主修的是舞台及服裝設計,就學期間接觸偶戲後就一頭栽入,二○○二年創立了「劇團名叫再回來」(La compagnie s’appelle reviens)偶劇團,在史堡年輕人劇院(Théâtre Jeune Public de Strasbourg)的全力支持,與省府及市府的資助下,從二○○四年開始大約每兩年推出一個新作,包括:《女人們的狀態》D’états de femmes、《中速板》MODERATO、《86cm》、《你在那裡嗎?》Y ES-TU?。平穩的創作節奏,讓「劇團名叫再回來」有足夠的時間沉澱,並尋找不同主題及實驗新偶的材質。
團長愛莉絲主要是負責導演及製偶,團隊除了用各式各樣的材質來表達偶的靈魂跟外表之外,還不斷想要突破演員及偶之間「誰操控誰」的主僕關係,同時也尋求新的操偶方式:比方該團○四年引起廣泛討論的作品《女人們的狀態》,內容是四個男人用黏土、糖、沙及水不斷塑造、改變手中女人的樣貌,演出充滿奇想,迂迴環繞的敘述方式中帶有遊唱詩人的風格。
台灣廖文和布袋戲團也應邀
該團在○九年以《86cm》得到莫里哀青少年戲劇類獎的肯定,這次在偶戲節則演出《你在那裡嗎?》,想用另一個角度來看童話故事《小紅帽》裡的大野狼跟老祖母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劇名的「你」指的是大野狼:結果狼是那個從床上快速落下的巨大陰影,而老祖母則是被一籃子的手嚇得一溜煙逃跑……愛莉絲非常擅長偶的移動及換景,這個戲用影子、物件、道具及燈光頻閃控制(主要為了造成慢動作效果)來表達簡單易懂的另類詮釋,充滿童趣的同時也傳達了批評性的省思。
除了像這樣以各種材質、形式來發展現代偶戲創作的團體之外,傳統偶劇項目今年則邀請了伊朗的大型線偶宗教劇、柬埔寨儀式性演出的皮影戲,還有台灣的廖文和布袋戲團。值得一提的是,其實世界偶戲節很早就注意到台灣的偶戲,一九八八年曾邀請國寶級藝術家李天祿先生的亦宛然掌中劇團前來演出,算是國際間對台灣優秀團隊有所注目的早期觀察者之一。
註:世界偶戲節在1976到 2009年間是三年一次,2009年起改為雙年展。
相關網站:
世界偶戲節官網 www.festival-marionnette.com/
「劇團名叫再回來」官網www.sappellerevie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