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五:民間舞蹈創作平台湧現
奇花異草審慎栽培 強化策展打造明日新銳
舞蹈創作平台的大量湧現,讓大家注意到新世代的編舞創作力量,卻也讓人看到台灣年輕編舞者的問題所在。創作者下一步該面對的,是釐清「想對誰說話」、「能否準確傳遞訊息」等進階卻也最核心的創作問題,而平台如何深化扶植、策展功能,更扮演著「新人成為新星」的關鍵角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六:劇場嚴肅文化不再?
傳媒影響觀劇品味 創作者需深思劇場美學
娛樂性強或主打溫情的劇場製作,在今年的票房均開出長紅,而且一再加演,這是否表示,「通俗」已絕對成為劇場主流?「嚴肅」主題已不受觀眾青睞?雖然在傳媒強大的威力下,新世代觀眾的觀劇品味的確會受影響,但在分眾市場趨勢下,嚴肅主題的創作依然有其觀眾群,誠意的溝通仍然會打動人心,但創作者仍應更加深思劇場媒體的美學特徵。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七:數位科技與表演的下一步?
政策帶領跨域不斷 追求深化更須空間與人才
因為政策的加持,去年台灣出現的跨域結合科技與表演的作品明顯增多,國內外製作皆有,讓人嗅到生氣勃勃的發展氛圍。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繼續實驗,將這股潛力厚植為實力?一個讓科技人與藝術人相遇一同工作的空間,一群能讓社會大眾和藝術相遇的專業經理人才,或許是能讓這條創作趨勢走向久遠之路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八:皇冠小劇場熄燈,合格劇場在哪裡?
數大未必就是美 期許多元劇場空間
經營廿七年、對台灣小劇場的成長至關重要的演出空間台北的皇冠小劇場,去年六月因不合登記規定,而宣告結束營運。這件事讓團隊再度面對演出場地缺乏的窘境,疾呼政府正視表演界真正的需求團隊不一定需要上千座位的大劇院,中小型的劇場,正是台灣目前所欠缺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九:非典型劇場空間的展演與開發
走出黑盒子 觀演之間營造獨特體驗
並非受限於「表演場地不足」,而是為了打造不同於黑盒劇場的創作可能,去年在非典型劇場空間的演出與策展甚為蓬勃:稱得上老字號的「歡迎光臨永康藝族」,第二屆的「超親密小戲節」,在老宅演出的《十牛圖》,在飯店房間一對一演出的「開房間」戲劇節,在住家公寓上演的「公寓聯展」,還有在公共空間大方跳舞的《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2011舞蹈旅行》為觀眾與表演者營造獨特的經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十:原住民樂舞製作風潮
山林之音「原」味呈現 文化傳承「活」出未來
去年,台灣出現了好幾個精采的原住民樂舞表演製作,超越單純的觀光樂舞秀或儀式再現表演,而是透過族群傳說的重新編創,讓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在劇場中具體呈現。這樣的製作,一方面讓觀眾能夠真正認識原住民的文化傳統,也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藉由文化的分享、創造更高的價值。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立觀察
我的年度關鍵詞
王墨林(資深劇評人):眾聲喧嘩 台灣表演藝術的評論歷史,跟文學或當代藝術比較,從來沒有在正常的軌道上發展過,即使唯一的《PAR表演藝術》雜誌,它的篇幅也是非常有限地劇場與音樂各刊登個兩篇,堅持了廿年已算彌足珍貴的,不像中時、聯合、自由及民生報都有過每週劇評的專欄,但也都嘎然而止。要說的是,劇評或舞評在台灣不如文學或當代藝術,從來都是評論文類的非正式部門。 所以我們的戲劇、舞蹈原應在文化論述上占着很高的位子,結果因媒體並不重視而顯得奄奄一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針對這個問題,在新近作了一些提高戲劇、舞蹈評論在量上的措施,特別在網路上開闢出「表演藝術評論台」的專頁,邀請老、中、青三結合的評論家,以密集的方式反應即時上演的劇作、舞作。政府相關文化單位突然下了這道猛藥,乍看之下好似大地回春、一片榮景,但又令人担心在如此「眾聲喧嘩」之下,呈現的不過是廣招言論,而實質上的論述空間是否能夠達到深度的水平,卻是值得觀察。 吳念真(電影、劇場編導):政治模糊藝術本質 以建國百年之名,政府花大錢,邀請表演團隊配合放煙火,這一系列「節慶式」的演出,對於台灣的表演藝術生態,不但沒有幫助,相反的,甚至有政治模糊藝術本質的態勢。當建國百年音樂劇《夢想家》成了媒體焦點和政治議題時,我曾說,其實這齣戲最對不起的,是花費大半年時間辛苦排練的演員和參與幕後的工作人員,因為媒體的渲染,政治的炒作,掩蓋了他們的努力和付出。 因此,當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受邀在建國百年系列演出時,我向文建會提了三個要求,一是地點要在自由廣場,二是觀眾免費入場,三是不能有政治氛圍,希望是古早時代那種年底「謝平安」,演平安戲的味道。時間從下午開始,各種廟會演出、攤販通通一起來,既然是「節慶活動」,大家就來自由廣場熱鬧一下吧。(採訪整理 廖俊逞) 辜懷群(新舞臺館長):虛胖 營養不良者體力必差,親友輒勸以注意飲食、睡眠、與運動。無奈多吃多睡體力未必增強,食補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1
史擷詠 提升應用音樂深度 惜哉壯志未酬
以一己之力積極提升台灣電影、電玩等多媒體相關音樂深度。在惋惜他壯志未酬的同時,此項計畫推廣的前景,也將成為未知數。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1
鄭宗龍 成功開拓身體新語彙 《在路上》魅力席捲國內外
林懷民形容鄭宗龍是「蓋房子的人」,這位街頭長大的編舞家已然成為「舞蹈建築師」。建構與生成之路仍在行進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1
蔡柏璋 集編導演於一身 展現新世代劇場票房魅力
現任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的蔡柏璋,目前正於美國進修,我們可期待,尚未「定型」的蔡柏璋,跨國的視野和多元的經歷,成為他未來作品的養分。
-
演出評論 Review
身體在行動中的復權
在《繼承者Ⅲ》編舞家以這些基本的動作呈現,不只讓身體呈現出孤立的狀態,最主要也是讓語言的表達退回到空白的狀態,將舞蹈的身體在虛飾化的動作結構中失卻的意志力,藉由這些單純的動作,而凸顯出個體賴以「即興」能動所產生的行動意志,得以讓身體被看到它存在的事實,這跟在前現代舞中只看到虛飾化的身體美姿是兩回事。
-
演出評論 Review
《豐饒之地》的掙困
於是,「脫困」一如戲中的結局。並非真正從一種困局中走出或出走。而是,回到對溫情的重拾中,嘗試給歷經了漫長困惑的試婚女子,一條紓解自己壓力的途徑。 坦白說,這樣的結局,於我而言,是很值得爭議的。
-
演出評論 Review
巨大對比下的孱弱與渺小
台灣製作的版本似乎完全無法刻劃歷史巨輪下的人物情境,因此,我們只有從演員炫技般的詮釋來窺探這紀實題材的一二。遺憾的是,基於製作條件與環境現實所限,這次同黨劇團的呈現,幾乎完全端賴演員表演,而仰賴表演建立的客觀敘事或背景,在對比強烈的文化差異下,顯得孱弱、疲乏
-
回想與回響 Echo
跳舞,之為一種生活態度
i.Dance帶我們來到都市叢林中的一方綠地(華山的大草原),辦起即興流水席;在講求快速前衛的都市中,找到宛如時空凝結的古早村落,一群台灣與國外的即興同好,彷彿回到孩童般的玩心,在大雨滂沱中,愈舞愈High,一同享受雨中漫舞的滋味。
-
新藝見/新銳藝評
慾望拉鋸 在身體與心之間
對不起什麼?對不起的是從了身體就從不了心。為了活命而吃食,卻違背自己真正的意念,但這樣的生命還有什麼可愛的?然而觀眾如你我也總是一再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事,任由這世界告訴我們該怎麼活,而身體成了世界加諸你我最大的箝制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離去又將再來
前捷克總統、劇作家哈維爾於去年十二月十八日逝世,享年七十五歲。從「布拉格之春」的異議分子、被捕入監的政治犯、「天鵝絨革命」的領導者到被選為捷克總統,哈維爾的政治角色雖鮮明,但我們更不能忘記他的劇作家身分,而且是以犀利的筆鋒,作為革命的利器。本刊特邀熟悉捷克劇壇的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以此文介紹哈維爾的劇作特色與成就。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四十有成 大器繽紛的表演饗宴
香港藝術節今年邁向「四十不惑」,依然維持「大器」的策展特色,四十周年的歡慶以去年九月的大製作《李察三世》提早揭開序幕,一月底正式展開的節目依然是豐盛又多彩,含括東西方的「大腕」導演、精采的爵士樂名家、經典的芭蕾大團大菜小點、東西合璧,一場表演饗宴即將展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生作為排練場 劇場作為第二自然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自九月中到十一月初舉行,節目除了十檔主催作品呈現精采的前衛之作外,還有針對年輕新銳藝術家開展的「新銳公募」系列十一檔演出。而我所看到的幾檔演出作品,明顯受到311日本大地震的影響,這種影響反映在創作形式上,是對大自然的恐懼,這些作品主要都是反映了都市或現代文明中的主體認同危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今夜誰來娛樂? 舞台演繹新世紀繁華
從上世紀初的上海灘繁華風景,到今日的中國國際大都會,上海都是與「繁華」劃上等號的城市。為了讓眾多的國內外遊客能體驗這番如幻繽紛,上海也出現了多個觀光劇場性質的定目表演,結合中國雜技、特技、馬戲、舞蹈、音樂、多媒體與高科技舞台技術,打造了媲美太陽劇團的奇幻劇碼,也透過強力的行銷,建構出鮮明的表演品牌。
-
藝視窗 News
李國修因病暫別舞台,《京戲啟示錄》台北演出場次取消
【台灣】 李國修因病暫別舞台,《京戲啟示錄》台北演出場次取消 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因罹患大腸癌,於去年十二月下旬舉行記者會宣告暫時告別舞台。仍在巡演的《京戲啟示錄》傳承版,則為暫別舞台前的唯一劇作,因台北演出場次早已銷售一空,為了讓沒買到票的民眾也能一睹李國修的精湛演出,屏風表演班特別在12月30日晚間於臺北城市舞台現場演出時,在臺北田徑場也同步連線戶外轉播,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觀賞。至於原訂1月12日至15日的「京戲啟示錄」傳承版加演場則全部取消,購票民眾即日起辦理退票手續。 演出結束後,李國修將接受醫療團隊的建議進行手術。面對癌症復發,李國修不改樂觀地表示,「現在開始我接到一份考卷,這份考卷是菩薩發給我的,我在考卷上面要寫下我人生的答案,目前正在做功課」。衷心祝福多年來戮力耕耘台灣劇壇的李國修早日康復,再度回到舞台。(鄒欣寧) 兩岸表演藝術資訊交流平台「Bravo!喝彩網」啟用 為協助國內團隊拓展大陸地區表演藝術網絡,文建會推動「大陸地區表演藝術交流平臺推動計畫」,交流平台「Bravo!喝彩網」已於日前正式啟用,目的在於蒐集、建立大陸表演藝術資料及訊息供國內團隊使用,協助團隊拓展大陸表演藝術空間。 此一平台由文建會委託財團法人廣藝基金會建置,功能著重於「服務」與「推廣」,提供兩岸主要演出場館介紹及訊息、大陸重要場館技術資料、大陸文化相關法律法規庫、兩岸經紀公司資訊、藝術家及表藝團體、表演藝術新聞、表演藝術動態、行銷管道等訊息。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重慶等15個重要城市共48處大陸展演場館技術資料之蒐集,並已整理出「兩岸三地劇場技術專業名詞中英對照表」,未來將持續新增網站內容資料,並運用各式媒體形式及影音串流,即時更新兩岸表演藝術訊息。「Bravo!喝彩網」網址:http://www.bravo.net.tw。(鄒欣寧) 國藝會「藝集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