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色素描《無題》(高雄市立美術館 提供)
藝@展覽

破解法蘭西斯.培根的天才神話

今年適逢培根逝世廿週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合作,展出培根晚期旅居義大利期間,以鉛筆或蠟筆描繪的六十幅素描,可與培根的油畫比對。素描的出現雖有違培根生前自述,打破他不做素描的神話,但依舊無損培根畫作受到後人喜愛及在藝術史上重要地位的事實。

今年適逢培根逝世廿週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合作,展出培根晚期旅居義大利期間,以鉛筆或蠟筆描繪的六十幅素描,可與培根的油畫比對。素描的出現雖有違培根生前自述,打破他不做素描的神話,但依舊無損培根畫作受到後人喜愛及在藝術史上重要地位的事實。

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

即日起~5/20 高雄市立美術館

 

 

在許多從事繪畫創作的藝術家眼中,英國畫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在巨大畫布上瘋狂揮刷的線條與色彩渾然天成,畫作像是囚禁人心的牢籠框架,經歷二次大戰看盡戰爭的殘暴如何影響人性,世界成了令人驚懼的煉獄……培根筆下的人物常呈現驚恐顫慄的表情,變形扭曲的人體宛如模糊難辨的屍身肉塊,濃烈的恐慌與焦慮直逼觀者而來,令人窒息,「耶穌受難」、「教宗」和「頭像」等系列代表作,更道出廿世紀人類承受極度的精神壓力。

自學出身的藝術天才

培根一九○九年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因為體弱多病、同性戀及變裝癖飽受歧視與虐待,早年輾轉在英、德、法等國打工維生,而後定居倫敦,從事室內與家具設計工作。一九二九年起培根自學繪畫,一九四五年以三聯畫的受刑人像畫參加英國倫敦拉斐爾畫廊聯展,這件作品畫出二戰之後人們籠罩在死亡陰影下被掏空的心靈,也讓培根一舉成名。

史上關於培根的八卦蜚語不少,在在增添培根傳奇的光環,而他那「神之畫筆」也塑造出「培根神話」——這位被喻為廿世紀最偉大畫家之一的素人藝術家,在進行舉世聞名的油畫創作之前,事先並沒有從事草稿速寫等前置工作。

培根生前極力維護自己的天才形象,一再強調創作「講究直覺與隨機」。他在訪談記錄中多次提到自己鮮少畫素描,即使有畫也是很快就銷毀:「我常想我應該這麼做的,可是我沒有,」「此舉對像我這樣的繪畫並沒有很大的幫助。確實的肌理、色彩顏料移動的方式都是意外的,以至於任何預先畫好的速寫只成為類似骨架的東西。」

這樣的說法普遍獲得當時藝術史家的認同,直到培根過世,在他的工作室發現大量素描作品之後,才改變外界對此說詞的堅信不移。這批素描分送於倫敦泰德藝廊及愛爾蘭都柏林市立現代美術畫廊兩地典藏。此後,義大利、加拿大等也陸續傳出發現培根手稿的消息。

素描作品以人物為主

今年適逢培根逝世廿週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合作,展出培根晚期旅居義大利期間,以鉛筆或蠟筆描繪的六十幅素描,可與培根的油畫比對。這批素描來自培根晚年旅居義大利的同性戀人、義大利記者克里斯提雅諾.拉瓦力諾(Cristiano Ravarino)。

培根晚年經常旅居義大利和瑞士,他和拉瓦力諾認識於一九七七年,當時培根六十八歲,拉瓦力諾廿一歲,兩人關係低調維持了十五年,直到一九九二年培根在西班牙馬德里心臟病逝為止。

在高美館展出的素描主題大多是人物,和油畫相仿的是,培根特別著重在臉部和五官的刻劃,或像著魔似地反覆塗抹臉部,或以多重交錯的線條變形人臉成扭曲,還可見培根使用圓規等輔助器具作畫。若說培根的油畫之所以能展現出懾人的張力,成熟的線條運用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而素描習作就是讓藝術家保有對線條的熟悉流暢與實驗性的場所,而這也是讓培根的素描受到學界重視的原因。

素描的出現雖有違培根生前自述,打破他不做素描的神話,但依舊無損培根畫作受到後人喜愛及在藝術史上重要地位的事實。不過,這批來自義大利記者手中的素描真偽也曾引發爭議,在經過十一年漫長的訴訟過程後,二○○四年義大利政府裁定這批藏品是培根真跡。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