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監督的工作,就像劇場裡的指揮官。(Adward Tsai 攝)
幕後群像

全方位的劇場職人

舞台監督黃諾行

「舞監真正的工作,進劇場之後才開始。」黃諾行強調,劇場行程緊湊分秒珍貴,樣樣都在考驗前期準備是否充裕。進劇場之後舞監必須掌握時間,如果進度落後,視情況加班或增加人手,「大家一起去把進度趕上」。另外,他非常重視安全,尤其大型演出場內的工作人員和技術廠商人數特別多,「可能同時很多人在高處工作,舞監必須在場確保一切安全」。

「舞監真正的工作,進劇場之後才開始。」黃諾行強調,劇場行程緊湊分秒珍貴,樣樣都在考驗前期準備是否充裕。進劇場之後舞監必須掌握時間,如果進度落後,視情況加班或增加人手,「大家一起去把進度趕上」。另外,他非常重視安全,尤其大型演出場內的工作人員和技術廠商人數特別多,「可能同時很多人在高處工作,舞監必須在場確保一切安全」。

學生時代踏入劇場,擔任舞台監督至今廿多年,劇場人稱「諾爺」的黃諾行,從實驗劇場、商業劇場到流行演唱會,歷經大小製作,合作過的劇團不計其數,演出足跡踏遍卅多個國家,超過一百個城市,巡演經驗之豐富,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然而,原本主修燈光設計的他,踏入舞監這一行,純屬無心插柳。

一九八九年,《今晚菜色如何,娘子?》在實驗劇場演出,黃諾行遇到當時的燈光設計、後來的果陀劇場創辦人梁志民。兩個月後,梁志民突然打電話到學生宿舍,說是隔年果陀劇團需要舞台監督,問黃諾行和同學黃祖延有無興趣合作。「那時候傻傻的,什麼都不懂,我和祖延根本沒舞監經驗。反問我們可不可以兩人一起做,硬著頭皮接下,於是,我就踏入這一行了。」黃諾行笑說,此後,舞台監督成了正職,燈光設計反成了副業。

從排練初期到演出結束  舞監都不缺席

談及舞監工作流程,黃諾行說:「配合演出團隊的工作方式而有所調整。」前期主要是一連串的開會,從設計會議、工作會議到行程會議,各種會議舞監都要參加,甚至出席排練初期的讀劇或工作坊,了解劇組的工作模式。再來,要排出劇組的schedule,監督各部門工作進度,扛起劇場指揮官大旗,指揮工作同仁往目標前進。

「舞監真正的工作,進劇場之後才開始。」黃諾行強調,劇場行程緊湊分秒珍貴,樣樣都在考驗前期準備是否充裕。進劇場之後舞監必須掌握時間,如果進度落後,視情況加班或增加人手,「大家一起去把進度趕上」。另外,他非常重視安全,尤其大型演出場內的工作人員和技術廠商人數特別多,「可能同時很多人在高處工作,舞監必須在場確保一切安全」。

裝台後的技術排練,舞監和導演會在觀眾席看戲,「確認畫面、動作、走位,通通都能到位」,從一開始跟導演對cue,經過技排的調整,和場上技術人員確認每個技術點運作無虞後,到了彩排,終於可以把所有事情交給舞監去做。彩排結束後的會議非常重要,大家會就彩排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求在最短時間內調整修正。演出期間,舞監必須安排每日行程,處理突發狀況,場上場下運籌帷幄全盤掌握。演出結束後,舞監還得規劃拆台順序,直到最後一塊木板最後一顆螺絲都物歸原處,舞監工作才算完成。

有文本與無文本  各有應對方式

問到跟不同導演的合作經驗,黃諾行以常合作的果陀劇團和優人神鼓兩位導演為例,「我第一次做舞監就是梁志民導的戲。那時候我沒經驗,很多地方是他來教我怎麼做,邊做邊學。退伍之後,我回果陀做舞監,梁志民發現我好像有點進步,可能我自己戲也看多了,經驗多了,有一些成長了。」從那之後,黃諾行與梁志民有了默契和信任,也習慣了彼此的工作方式,成了工作夥伴,「現在很多會議我們可以省略,可能他講一,我就知道二與三,不需要特別去強調。」

「跟劉若瑀老師和梁志民導演工作,是相當不同的經驗。」黃諾行分析,梁志民畢業自國立藝術學院導演組,受過完整的導演訓練,習慣先確定文本才開始排練工作。劉若瑀則是表演出身,一開始是演員,出國接受葛羅托斯基體系訓練,後來才轉向導演。「梁導幾乎都會先有劇本,優人則不太依賴固定文本,他們會在排練時試。我就得去習慣不同的導演語彙,慢慢抓出他們想要的意境。」優人神鼓也是十多年的合作夥伴了。他們跟其他劇場作品不太像,沒有太明確的劇本,主要是用身體或聲音傳達意念、畫面和想法,「剛合作的時候,很難抓cue,只能靠碼表算時間,有時候甚至連樂譜都沒得看,完全憑看排時的記量。但隨著合作經驗累積,也慢慢能理解導演要說的是什麼,比較有『方法』。」

東征西討卅多國  各地劇場差距印象深刻

黃諾行隨劇團巡演,四處「東征西討」,對各地劇院硬軟體規格配備差距印象深刻。「我們去紐約的時候,很多技術工作他們不給我們做,因為他們有工會,規定這是他們的工作。當然,他們很配合指揮,但有時候我們想求快,把東西從這搬到那而已,結果他們跑來說不能搶工作。」諾爺笑說,雖然有工會很好,但這樣無法轉圜的規則有時讓他工作起來稍微卡手。「非洲又是另一個極端,因為他們不太會說英文,很多事情雙方無法溝通,變成我們什麼都自己做。」

「塞內加爾的國家劇院,設備跟我們十幾年前偏僻地方的文化中心差不多。到處都是垃圾,環境很差,進去就沒什麼心情工作。很多燈是壞的,燈桿只能懸掛布慕,真的是很差的劇場環境。布吉納法索比較不一樣。我去過那裡兩個劇場,其中一個為了省錢,只有舞台蓋了屋頂。但劇場裡面該有的都有,設備環境都不錯,反而覺得蠻可愛的。」難得的非洲演出經驗,讓諾爺印象深刻。

談到設備優良,黃諾行首先想起阿姆斯特丹歌劇院,「他們的劇院非常大,但『大』的不是觀眾席而是後台。」阿姆斯特丹劇院的舞台後面,有三個後台,一個給演員休息,一個側台,還有一個給另一檔戲預先裝台。「這四個台底下都有氣墊,可以浮起來丟來丟去。我們那時候在後台裝台,舞台上照樣演出別的歌劇。真的可以今天一檔大戲明天一檔大戲,讓我大開眼界。」諾爺邊說邊在筆記本畫下劇場示意圖,似乎可見他心中嚮往的劇場運作模式。

什麼都得懂一點  劇場中的「萬事通」?

這幾年,黃諾行常跑中國演出或講課,對當地劇場的成長速度及規模印象深刻。「第一次去大陸,是跟優人去雲南。他們沒給我們試場地的時間,七點半演出七點才能上場。」但最近幾年,因為對文創產業的重視及商業娛樂興起,動輒四、五百萬人民幣預算的大型演出很多,也蓋了不少大劇院或舊院翻新。「硬體進步很多啦,但人的控管還有待加強。他們不太有舞監的概念,雖然有舞監的職位,但主要是負責控管所有參與演出的人,開演後就沒他們的事,跟我們的舞監工作不太一樣。」因應大型演出頻繁,中國才開始重視舞監訓練,常請黃諾行去講課或座談,協助培養當地新生代舞監人才。

前陣子,移植自百老匯的中文音樂劇《媽媽咪呀》請他開立招募舞監的條件。「需要懂燈光,懂電,懂木工、美工,優先考慮戲劇或舞蹈相關科系背景,英語能力不能太差,看得懂樂譜。」諾爺笑說,寫完之後還加了附註,「好像沒有這種人喔!」

「我當初只做了幾個月的crew,就被梁志民帶進這一行,也是在過程中邊學邊練。」諾爺說,舞監工作十分全面,美工基礎可以幫助了解佈景製作,電工知識可以因應不時之需,燈光要先了解場地電力配置,一切都環環相扣。「當舞監的,什麼都得會一些。」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相關工具

舞監本

諾爺習慣將舞監本輸入電腦與iPad,以電腦為主,iPad作為電腦如果當機的備份。「iPad可以發亮,容易操作而且可以帶著走來走去,很方便。」

 

碼表

計算換景時間、音樂長度、中場休息十五分鐘,不同需求下碼表有不同用法。「但現在很多劇院都有倒數時鐘,中場一休息就開始倒數,也不需要按碼表了。」

 

手電筒

從以前亮度很低的手電筒,到現在超亮的LED,手電筒永遠是劇場必備工具。

 

捲尺、紅外線測距器和雷射筆

劇場工作隨時需要捲尺。不論布幕昇降,測算演員移動距離,或是測量道具製作,捲尺都是必備。以前沒有電腦,所以幾乎都用圖尺,用比例尺量距,但現在電腦都可以完成這些計算了,所以真正的必要裝備是電腦吧。

早期,舞監工作時也會帶著比例尺與紙圖,現在則換成了紅外線測距器與電腦。雷射筆則用來指出劇場空間裡那些人力無法迅速到達的地方,廿公尺外的東西,用口頭溝通說不清楚,就用雷射筆來指。但這也是科技進步才有的工具,以前就真的得飛奔全場。

 

耳機

舞監有時需要一整天都戴著耳機,有些劇場的公用耳機尺寸不合,夾得頭很痛,所以諾爺會帶著自己的耳掛式耳機。

 

多用途工具組

俗稱「怪ㄍㄟˊㄒㄧ」,什麼都有,做什麼小事情都很方便的一個工具。

諾 爺習慣用環保袋來裝工具,今天需要捲尺和測距器,就裝捲尺和測距器,他不喜歡一次把所有工具都帶在身上。但像手電筒、雷射筆和怪ㄍㄟˊㄒㄧ,他每天都會繫 在腰上,隨時都可能用到。小劇場的舞監帶的東西可能還比較多,他現在幾乎都在大劇場工作,分工細而且預算多,舞監需要帶的東西反而少了。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