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企超連結 Arts & Business Hyperlink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一書中,顛覆以耶穌誕生的紀年體制,以福特汽車開始大量製造作為新世界的元年,大量製造構成了二十世紀繁榮的基礎,卻在世紀尚未結束時,遇到新的危機。 大量製造階段性的使命已經達成,追求「多樣化」與「異質性」,成了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消費者到底要什麼?企業體要如何捉摸與判斷? 長於展現創意的表演藝術界,在新世紀的今天,也不可能單憑創作就能存活。如何讓更多人認識,進而走進劇場觀賞作品,甚而贊助創作,也是今日表演藝術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環。 都是為了永續經營,藝術界與企業界的合作是一條令人期待的新路。 創意無價,潛移默化,藝企跨界合作,創造了彼此的更大可能與雙贏局面。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華爾街的指揮家
藝術產業要做大,套一句大家熟悉的話說:「有錢不一定做得起來,但沒錢萬萬做不起來。」 談到馬勒音樂,紐約華爾街一位富商的故事往往令許多樂迷津津樂道。卡普蘭(Gilbett Kaplan)是一位成功的財經雜誌出版商,這位本來是音樂門外漢的企業家,因為醉心於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發願鑽研此曲,竟然在一九八二年,花錢租下林肯中心和美國國家交響樂團一圓指揮夢,原本大家抱著看笑話的心情,但卡普蘭玩真的,翌年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就被《紐約時報》樂評選為當年「全美最精采的十場音樂會之一」。到現在他指揮過四十多個世界名團,演出次數高達近七十場(二○○二年曾率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來台),成為世界上「馬勒二號」的權威專家。 沒有錢,中年卡普蘭萬萬不能以「興趣」說服一流交響樂團的共襄盛舉;但只有錢,而沒有紮實的研究與投入,這也只會是富商的一次奢侈玩票。 表演藝術雖然不是向錢看齊的行業,但沒有錢很多環節卻常常做不齊。這一期我們把重心放在「藝術與企業」的議題上,因為企業家洪敏弘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結合三家企業基金會發起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除了金錢的贊助之外,更嘗試透過十六齣具有傑出創意的表演製作,啟動藝術與企業間彼此know-how的結合。 台灣也有一位企業家陶傳正,具有卡普蘭一般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情,把演戲「玩真的」,一演十二年,對於演戲,衷心投入承諾,他說:「我從不是以客串的心情來演戲,每一齣戲都是專業演出。」因而展開他人生從未預期的演藝事業,也成為華人世界裡少見的企業家演員;洪敏弘愛看戲,陶傳正愛演戲,我們邀請了兩位對藝術都是「玩真的」企業家,對談他們如何看待台灣的表演產業經營。 另外 ,等了一年的當代傳奇劇場,香港電影導演徐克與吳興國合作的《暴風雨》這個月將狂暴登場。莎翁的四大名著之一,《暴風雨》有背叛與忠貞的人性衝突、傳奇與魔幻、原始與文明,影評人聞天祥將剖析史上《暴風雨》的幾種版本;而在國際劇壇裡素有「最東方的馬克白將軍」之稱的吳興國,他如何以他的「憤怒、瘋狂、驕傲、任性」帶動台灣京劇的實驗與創新,資深戲劇工作者李立亨以他長年與吳興國的相識,在〈吳興國的憤怒與眼淚〉一文裡對寫出吳興國對傳統的熱情與愛。
-
心靈的表演
《鋼琴教師》與薩爾茲堡之旅
殘酷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甚至是世間最美的事物。 《鋼琴教師》裡更進一步顯示了這個主題:所有的美好,特別是精準而優雅的美,其實都是人類社會集體潛意識裡的法西斯情結。
-
歐洲人文筆記
海納‧穆勒這個人
唯一不變的是他那招牌面具:黑套裝,黑框眼鏡,雪茄,威士忌。他就是那樣一個誰看一眼都不會忘記的傢伙。
-
演員的庫藏記憶
練拳,是一輩子的事
師父常說:「拳不要急著想打好,那是一輩子的事,內功要先練好才是重點師父的功夫是黃金,是要讓你們練到天上去的。」
-
狂飆繆思
表演藝術城市
紐約的舞蹈教室通常都在百老匯大道的樓上,路過的行人常常一抬頭就會看到依在把桿上的舞者正聚精會神地做伸展的姿勢,或是在星期天路過華盛頓廣場旁的教堂,也會看(聽)到群眾唱著聖歌,他們都是如此地忘我,因為表演藝術的存在,就是要你稍微轉換一下角色,換個心情,當另一個美麗的自己。
-
音樂招風耳
撕裂的靈魂 請來這裡慰安
台灣沒有「九一一」那樣的慘痛經驗,但選舉的殺伐也夠傷痕累累。經過族群撕裂的前奏,讓我們聆聽貝多芬「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高蹈憧憬時,彷彿也有《靈魂輪迴》的震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大魔法師,在充滿噪音的島上交鋒
莎翁晚年的歸山之作《暴風雨》,豐富的角色與驚人的戲劇張力,向來是藝術創作者喜於挑戰的文本與題材。香港大導演徐克向以特殊的風格稱霸華語影壇,如今將在台灣的舞台與莎翁正面交鋒,一起施法召喚《暴風雨》,影評人聞天祥特地在暴風將屆的時刻,透過對莎翁文本的分析,與彼得‧格林納威、德瑞克‧賈曼兩位的電影詮釋作品,為觀眾破解穿越這場「暴風雨」魔法的竅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吳興國的憤怒與眼淚
一九八六年創立「當代傳奇劇場」的時候,吳興國在節目單〈演出手記〉裡寫道:「我要將對傳統的熱情與愛,轉化為一場憤怒的革命。」今天,這位資深的青年才俊,革命尚未成功,熱情與愛也還在。談戲、談角色、談師長親人的種種,眼淚還是會隨傳隨到地在眼眶內打轉。因為現象所引發的憤怒,臨到嘴邊,卻化成苦口婆心的提醒和要求。
-
藝號人物 People
做自己,把觀眾吸引到我的音樂裡
他的演奏會全年滿檔、有自己的教學中心、替名琴代言,未來還可能有自己品牌的樂器。除了少數藉由國際唱片強勢拉抬的年輕音樂家之外,呂思清塑造了一種自力更生、主要靠華人樂壇支持的音樂家新典型。
-
看電影聽音樂MOVIE & MUSIC 電影《怒海爭鋒》、《戰地琴人》
驚奇號上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
馬杜林醫師:實在太叫人驚訝了,那些鳥是鸕鶿,但卻不能飛!你看那發育不全的翅膀。我發誓,我想這還未見於科學。 小水兵:那些龍好像不會侵擾它們。 馬杜林:我想那是一種鬣蜥,所以是素食動物。 小水兵:你會抓一隻嗎? 馬杜林:我會抓一對吧,那你可以把生下來的鬣蜥呈給皇上。 小水兵:看,有一隻下水游泳! 馬杜林:鬣蜥不游泳的。 小水兵:但這些會游泳! 馬杜林:天殺的,才這一會兒就看到兩個新品種。真是大開眼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企 一起搏感情
文化是門好生意,但這門生意要怎麼樣才做得起來?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建弘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結合三家企業基金會共同推動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將從下個月開始,陸續推出備受矚目的十六齣製作,堅信「台灣藝術作品具有文化競爭力」的企業家同時加碼一千萬元,前所未有地為這十六齣製作在各大媒體進行強勢行銷,藝企一起「搏感情」。這樣首見的模式能不能為國內藝術演出打出一場漂亮的行銷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劉岠渭與游昭明 共傳「音樂教」
「花三千元聽維也納愛樂得來的感動,還不如劉岠渭一堂三百元、用CD唱盤所播放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這是企業家游昭明對「劉氏魅力」的親身感受。一場單純的音樂欣賞講座,如何點燃中年企業家對音樂的熱情,並進而號召同好一起為古典音樂的社會傳播而努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老董們的人生回饋與報酬
一直知道洪敏弘是一位行事低調的企業家,但這一天,談到如何把台灣的歌舞劇,帶到華人市場,冬陽暖暖的會客室裡,建華金控、建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敏弘臉上漾著興緻與熱情。 而這個熱情竟是從前年看完果陀劇場的《情盡夜上海》之後就延燒到現在。「陶爸」陶傳正事後告訴我們,洪敏弘對協助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的投入,連他都嚇了一跳,「而且他把策略都想好了。」陶傳正說。 這位十二年來從業餘演員變成「業餘董事長」的企業家,也是今天的主角之一。「陶爸」說他今天要用演員身分來說話,演員身分的陶傳正有一本專門記錄他在「演藝界」收入的帳戶,演了十二年,「去年第一次全年收入一百萬!」這算是演員裡的高收入了,只是大部分來自演電視劇,來自舞台劇的,「只有一齣。」 但陶爸說,演戲快樂,舞台讓他經歷百種人生。那種快樂很難用投資報酬率衡量。 這位少見的「快樂至上」企業家,連在家族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關頭時,也要走進音樂會裡去給自己一些深呼吸。 那是人生的報酬。 對表演藝術產業,洪敏弘則正計劃從定期的觀眾成為長期的志工。洪敏弘去年在得到國家公益獎接受訪問時曾說:「如果有一天,台灣退休的企業家都能當文化義工,那麼對台灣藝文活動、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他說:「我們根本不缺錢,現在該做的就是為社會點蠟燭。」 這是人生的回饋。 他從實業家的角度來看產業佈局:「先搞好原創、製作品質,行銷,然後出口。」洪敏弘觀察,國內的表演團體在發展上,「最大的問題是在不懂管理與行銷。」 洪敏弘的辦公室裡,有一幅楊三郎生世時所完成的最大號寫生作品,當年楊三郎從阿里山仰望玉山,玉山雲海滾滾,山頭隱現,「表演藝術產業不要光看台灣市場,而要放眼十六億人口的華人市場。」站在巨畫前,洪敏弘說。 洪敏弘:我不知道台灣的歌舞劇那麼好! 盧健英(以下簡稱盧)─國藝會今年推動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據說,洪董事長是最早的發起人,當初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洪敏弘(以下簡稱洪)─競爭力很重要。兩年前,陳郁秀提出文化產業政策的時候,我們也在思考,台灣有沒有這條件?答案是「有」。台灣的文化是多元的,而且社會普遍有接受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基洛夫秘方
這一晚,兩廳院國家劇院的大舞台成了大教室,基洛夫芭蕾舞團在藝術總監瓦茲耶夫的帶領下,開始每天的基本功─從把竿開始。 一堂開放的芭蕾舞課,吸引了滿座的學舞的觀眾,好像餐廳廚房開放式玻璃窗外,擠滿了圍看廚房秘方的眼睛。什麼是俄式芭蕾?什麼是瓦嘎諾瓦學派? 全員到齊,上課開始。這位隨團的芭蕾教師過去六十年來「不是在瓦嘎諾瓦學校裡,就是在前往瓦嘎諾瓦學校的路上」,花白的頭髮卻有抖鑠的精神,現場鋼琴教師琴音一下,舞者第一個動作從躹躬開始,是的,從躹躬開始。 「對傳統的尊敬,對教師的尊敬。」這是一個百年老店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衝擊下,依然堅守的「古法」之一。從躹躬開始,以躹躬結束,小小的細節維繫傳承,也創造了舞團的高度。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就是要當真正的藝術家
雖然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但失去視力的視障者,並未因此放棄追尋藝術靈魂的機會,他們舞蹈、他們歌唱、他們演奏,用更敏銳的心智感應藝術之美、傳遞藝術之美,殘缺只是印記,面對人生,他們就是藝術家!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世界 會看見他們發出的光
殘障,以往意味著凡事不能,而今卻有著無限可能。 北銀公益慈善基金會透過彩券盈餘挹注藝術界,從「用藝術送愛心」的構思原點出發,發掘國內具有藝術資質的身心障礙者,「第一屆北銀身心障礙者才藝獎」於是成形。
-
音樂 簡文彬、黎煥雄與朱苔麗
鋪寫《諾瑪》的「三角戀」
搭上《2046》的順風車,NSO即將跨年演出的歌劇音樂會《諾瑪》成了詢問度特高的節目。創意十足的NSO音樂總監簡文彬,把這齣貝里尼本人最鍾愛的作品交給了詩人導演黎煥雄,並由有「東方卡拉絲」之稱的旅義女高音朱苔麗擔綱演出。
-
音樂 貝里尼《諾瑪》的二三事
你喜歡水晶還是鎢絲的懺情?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諾瑪女高音,卡拉絲與蘇沙蘭,她們足以稱做「諾瑪原型」,兩人都有二度全曲唱片錄音。蘇沙蘭是安全的諾瑪,她的Top D高音幾乎是全力噴出。卡拉絲演過九十場《諾瑪》,聽過現場的行家,都認為卡拉絲錄得太晚,早期音質更穩定。歌劇迷會自取所需,他們會自行調配蘇沙蘭水晶般穩定、清澄、透明的音質,與卡拉絲鎢絲般熾熱、亢奮、滲透的戲感。
-
音樂 禮讚耶誕
這個平安夜不至於太寂寞……
每年十二月,屬於耶誕節的活動如神劇、音樂劇、耶誕歌曲等,一向是熱鬧滾滾!十二月在北、中、南三地的音樂會中,每首曲子都裹著濃濃的耶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