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演出以發泡棉(ethafoam)製作研發大型、卻又輕盈易於操作的戲偶。演員將不藏身於戲台之後,而是隨著偶同步舞動。(陳建仲 攝)
音樂 NSO與無獨有偶攜手 美國偶戲大師巴特.洛克波頓執導

四十個戲偶 新詮斯特拉溫斯基《火鳥》

今年兒童節,NSO大手筆地投入三百萬製作兒童音樂會,力邀美國偶戲大師巴特.洛克波頓(Bart P. Roccoberton)來台執導,無獨有偶劇團演出,以磅礡的管絃樂團加上三、四十隻大型戲偶,重新詮釋原為芭蕾舞劇的《火鳥》。

今年兒童節,NSO大手筆地投入三百萬製作兒童音樂會,力邀美國偶戲大師巴特.洛克波頓(Bart P. Roccoberton)來台執導,無獨有偶劇團演出,以磅礡的管絃樂團加上三、四十隻大型戲偶,重新詮釋原為芭蕾舞劇的《火鳥》。

PROGRAM  NSO永遠的童話「頑皮搖擺.無獨有偶—火鳥」

TIME  3.31〜4.1  7:30pm

       4.1〜2  2:30pm

PLACE  台北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上個樂季,柏林愛樂指揮賽門.拉圖以《春之祭》交響組曲,與柏林的六所學校、來自二十個國家的總共三百個小學學生合作,找來了編舞家排練大型舞蹈,並製作成紀錄片。今年兒童節,NSO大手筆地投入三百萬製作兒童音樂會,力邀美國偶戲大師巴特.洛克波頓(Bart P. Roccoberton)來台執導,無獨有偶劇團演出,以磅礡的管絃樂團加上三、四十隻大型戲偶,重新詮釋原為芭蕾舞劇的《火鳥》。不約而同,這兩齣針對兒童的音樂製作都採用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

找出舞劇遺漏細節,重新打造角色特色

「他是個用音樂說故事的作曲家。」導演巴特一語道破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對小朋友的吸引力。

《火鳥》作於一九一○年,是斯特拉溫斯基為芭蕾舞劇量身打造的音樂,故事源於俄羅斯民間傳說,描述一隻奇異的火鳥,也是美麗女孩的化身,擁有一根具魔力的紅羽毛,在森林打獵而迷路的伊凡王子,一時被閃爍發光的火鳥所吸引,忍不住抓住了火鳥,火鳥因失去自由而使牠閃耀的光彩黯淡下來,伊凡王子在火鳥的哀求下釋放了牠。為了答謝恩情,火鳥拔下一隻金色羽毛相贈,並且告訴王子,如果遇到危險,只要揮動羽毛,牠就會馬上前來解圍。伊凡王子在古堡中,為解救被惡魔凱斯采囚禁的公主,開始與魔王經歷一連串的纏鬥,在最後緊急時刻,王子拿出身上的火鳥羽毛求救……。

巴特曾多次以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創作偶劇,為了這次製作,他參考了「倫敦皇家芭蕾」和「莫斯科芭蕾」的演出版本,卻發現芭蕾舞的形式並未能成功表達這個作品。因此,他回頭從音樂中尋找在舞劇中被遺棄的細節,重新賦予每個角色獨特的性格,讓劇情推展更富動機和合理性,例如劇中的公主不再柔弱、楚楚可憐,相反的,劇情最後王子在她的幫助下殺死了惡魔。巴特自信地說:「相信斯特拉溫斯基也會同意我的做法。」

擔綱《火鳥》的操偶演員來自各個領域,有現代舞者、芭蕾舞者、傳統戲曲演員、美術老師等,均從巴特的偶戲工作坊徵選而出。對於這群背景各異的演員,巴特花了四個月的時間跟他們相處工作,也企圖從中找出他們的特質。巴特表示:「美國是沒有偶戲傳統的,必須充分吸收來自各國的偶戲,因此跨文化一直是偶戲創作的必要過程。」

大小戲偶與真人同台飆戲

本次演出的偶戲形式將採用德國懸絲偶大師Albrecht Roser的製作技巧,以發泡棉(ethafoam)製作研發大型、卻又輕盈易於操作的戲偶。巴特說,劇中的魔王將以三公尺高的大型機關戲偶,表現出巨大的威迫感;身旁的群妖則利用九種不同素材的戲偶來呈現;王子是以中國杖頭偶形式製作,演員將不藏身於戲台之後,而是隨著偶同步舞動。劇中最關鍵的火鳥,由現代舞者陳貝瑜飾演,以杖頭偶,加上大量的絲綢布料,營造輕盈飄揚的舞動效果。

《火鳥》是兩廳院首度製作以偶戲為主的節目,由林璟如擔任服裝設計,為演出大量展現各種布料特性的實驗成果;資深舞台設計房國彥、燈光設計李俊餘等堅強的製作陣容,將為小朋友開啟通往古典音樂世界之門,一次視覺感官的華美饗宴。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古典的俄羅斯民間傳說,叛逆的現代作曲家

斯特拉溫斯基與《火鳥》

音樂史上,一講到現代音樂,就一定會提到斯特拉溫斯基,而提到他,也立刻會使人想到《火鳥》(1910)、《彼得羅希卡》(1911)、《春之祭》(1913)等多齣芭蕾舞劇。以當時人的聽覺習慣來說,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前衛、混亂、吵雜,其創造出來的聲響超越了他們的理解,而作為專為芭蕾舞配樂的作曲家而言,斯特拉溫斯基不安分的個性,也讓他的作品時常喧賓奪主,十足是個舞台的叛徒。相對而言,《火鳥》是他最為溫和、也最受歡迎的作品,讓他從原本沒沒無聞的小作曲者,瞬間成為世界矚目的紅牌作曲家。但矛盾的是,斯特拉溫斯基並不認為這是個成熟的作品。

狄亞格列夫之邀而作,成為演出的主角

斯特拉溫斯基出生於音樂家庭,自小耳濡目染,長大後也朝專職音樂家之路邁進;求學時更投拜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Andreevich Rimskii-Korsakov)門下學習作曲,只是其創作一直都未得知音賞識。一九○○年左右,俄國芭蕾舞團經常巡迴各地演出,其獨特的俄羅斯風格深受歡迎,但其團長狄亞格列夫(Sergey Dyagilev)一直對俄國本身沒有一部專屬於自己民族的戲碼耿耿於懷。終於在一場音樂會中,他聽到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驚為天人,當下便盛情邀約斯特拉溫斯基譜作芭蕾音樂,《火鳥》便是他為該舞團所寫之首部作品。

一九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斯特拉溫斯基的《火鳥》由佛金(Mikhail Fokin)編舞,在巴黎首演。舞劇一推出,立刻得到極大歡迎,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跳脫出原本作為戲劇附屬之角色,成為演出的主角。其幻化多彩的絃樂色調,伴隨著管絃的華麗氣勢,融合獨特的聲響,是這個作品的成功要素。據說,德布西在聽完全曲之後,眼中泛著感動淚光,衝到後台向斯特拉溫斯基表達敬賀之意。

《火鳥》七段音樂,色彩豐盈多變

《火鳥》全曲共包含七段音樂,第一曲〈序曲〉以低音提琴起始,接續著木管、銅管之吹奏,營造出魔王世界的陰沉與灰暗境地;第二曲〈舞之火鳥〉,以管絃合奏奏出對抗黑暗、代表光明希望的火鳥舞蹈;第三曲〈火鳥變奏曲〉,則是延續前曲所做之變奏,引申出光明世界之美好;第四曲為〈少女之舞〉,是依據俄羅斯民謠所改編而成,曲意悠柔夢幻,描寫著少女無邪之浪漫情懷,此段落亦是全曲中最為人所熟知之樂曲。第五曲〈魔王之舞〉則以狂嘯激烈之管絃齊奏,帶出魔王與爪牙們的邪惡世界。第六曲〈搖籃曲〉描繪由火鳥唱出之搖籃曲,意喻著火鳥即將現身幫助王子,並安撫著王子內心原本不安焦躁的情緒。第七曲〈最終曲〉,先以悠柔緩板帶出,繼之由法國號領軍的壯闊氣勢,代表著出王子擊退魔王之勝利,最後則在王子與少女相聚的喜悅氣氛中結束全曲。(廖俊逞)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