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爵士─他們小說裡的關鍵字
從美國小說家費茲傑羅,到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與村上龍,在他們的筆下,爵士樂或成為一個時代的氛圍表徵,或成為多元指涉的意境形容語,讓許多讀者為了深入作品,進而愛上爵士樂,不過,如果沒有讀得懂其間微言大意的讀者,小說家又怎麼會讓爵士樂成為小說的關鍵字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爵士遇上電影
全球爵士電影大集合
爵士樂是美國國粹,也是黑人的驕傲。然而,影史中為數不多的爵士樂電影,卻幾乎全由白人執導,爵士,常只淪為片中的瑣碎背景。對父親是爵士樂手的黑人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來講,這代表著歷史詮釋權的喪失。一九九○年代初,他拍出第一部黑人自己執導製作的爵士樂電影《愛情至上》
-
藝號人物 People 我思考 我舞蹈
生命的舞者─李靜君
人生的悲歡離合,永遠準時開演;但思想的自由,決定了舞姿和命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垃圾堆上的馬戲王國
太陽馬戲團在聖米榭的逐夢計畫
太陽馬戲團是現今全世界最有名的馬戲團,因為有太陽馬戲團,加拿大蒙特婁市誓言要變身為世界馬戲首都。 資深媒體人黃寤蘭六月走訪這個生產歡樂與驚奇的馬戲總部,揭開蒙特婁市如何將原是垃圾掩埋場的米榭區,結合太陽馬戲團與國立馬戲學校,轉化為馬戲藝術城市。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台北茶館裡的禪人與好人
酷夏的上午,颱風來臨前的天空,藍得刺眼。一身粗布白衣的林谷芳與高俊挺拔的濮存昕從白艷艷的陽光裡,同時走進攀藤濃蔭的紫藤廬茶藝館,熱鎖在兩人身後,談笑風生裡開始了長達六個小時的對談。 他們因為弘一法師而結緣。 因為電影「弘一法師」的宣傳,及主演電視劇「天下第一樓」的效應,七月初隨北京人藝來台演出《茶館》的濮存昕成了媒體追逐的明星之一。「師奶殺手」之稱從對岸飄到台灣。 但濮存昕一來台北,倒急著找從未謀面的文化學者林谷芳,因為拍「弘一法師」期間,濮存昕閱讀到最重要的一篇關於弘一法師的文章,正是出自林谷芳之筆。「林先生的文章開示了我從藝術家的角度去認識弘一,即便他進入佛門、當了和尚,仍然是個藝術家,回到人,而非聖人的本位,於是,這個角色便親切了。」 林谷芳,一位城市禪者,他可以談音樂、可以談文化、談社會科學、甚至參與藍綠陣營的文化白皮書建構,在跨領域的許多場合裡,總見他一派悠然參與,立論中見強悍的熱情,但身段裡又見隱士之清淡;受邀演講的內容從中國音樂、政治到喝茶,很難定義他的專業,多年來他最接受定義自己的方式就是「禪人」。 禪人這回卻對濮存昕有著高度好奇,前一晚在電視上看濮存昕上綜藝節目,在浮鬧的訪問中,「見到他在應答間的不動如山」,林谷芳說。 師奶殺手與鶴髮禪人,會有什麼樣的交鋒! 一今一古,但兩人都在入世中修「人生」之道,一位是「六歲有感於死生」,一位在逆境中永遠以「好人」自許;禪人曾有當官的機會,他如何看待權力的誘惑?好人面對演藝事業的名與利,他又如何在金錢的誘惑裡理出自己的座標?六○年代裡,分別在北大荒成長的濮存昕與台北牯嶺街歲月的林谷芳,如何看自己的成長?又如何給下一代發展成長座標的價值空間? 紫藤廬的角落,彷彿又見知識份子清談闊論的身影。
-
音樂
這個月,愛與融合的音符
農曆七月,對中國人來說,因為有了七夕情人節而格外浪漫,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跨越銀河相見的愛情,打動了天下有情人的心,也讓兩顆心緊緊結合在一起。所以,兩廳院這個月的音樂節目處處可見「愛」與「融合」的主題,像是七夕情人節音樂會的《瑞士七鋼琴》、超越仙凡與貧富差距的中國愛情歌劇《瑤姬傳奇》,以及融合古今文化、呈現反差趣味的《黑盒子講座音樂會──東京》,讓你深刻體會──距離不是問題,只要有愛,什麼都辦得到!
-
音樂
慕提大師,來台揮舞熱情
慕提的指揮擁有充滿力道的美感,在緊湊的節奏之下,呈現的是對樂團精密的掌握力與堅實正確的聲響,旋律線條明晰而充沛活力,義大利式的熱情充盈於每一音符之中。
-
音樂
聽那昂揚的銅管之聲!
享譽國際的維也納銅管藝術五重奏,將首度來台舉辦巡迴音樂會,曲目包括蒙台威爾第的《觸技曲》、帕海貝爾的《卡農》、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安娜波卡舞曲》、安東尼‧霍伯納《英國組曲四個樂章》、喬治‧蓋西文的《乞丐與蕩婦歌劇組曲》等多樣曲風,而演奏時所用的轉閥式小號及維也納號,更是國內聽眾所罕見。 除了為廣大喜好銅管音樂的樂迷呈現精采的曲目演奏外,更特別為學習銅管演奏的學子們準備專業的大師班課程,內容包括銅管樂器演奏技巧解析、與大師近距離接觸探討及吸收其演奏經驗,全程安排專業即席翻譯,是國內學子拓展音樂視野的難得機會。 弓弦琴鍵的極致融合 聽杜沁澐與黃可儂「飛炫琴色」 有人說,小提琴的細膩多情是所有樂器中最具穿透力的;也有人說,一架鋼琴可比擬出整個交響樂團的音色。而拉威爾則說,「鋼琴與小提琴本是不相容的兩個樂器」。但國際知名的旅法小提琴家杜沁澐與旅美鋼琴家黃可儂,卻將弓弦與琴鍵出神入化地緊密融合,激盪炫麗的火花。 「飛炫琴色」演奏會涵括了浪漫、法國印象及現代樂派的作品。除開場以《致帕格尼尼》一曲向大師許尼克致敬外,還加入了蕭邦《快板協奏曲》及浦朗克《拿波里組曲》,兩首難度極高、鮮少在音樂廳裡聽到的曲目。特別的是選用了喜愛爵士樂的作曲家拉威爾的《奏鳴曲》,曲中以鋼琴、小提琴演奏藍調旋律,若無其事地將古典派奏鳴曲的徐緩樂章,改換成一九二○年代的現代風藍調,無異是種非常大膽的嚐試。 愛河畔,聽絲竹悠揚 高市國樂團「愛河系列音樂會」 由高雄市立國樂團主辦的「愛河音樂廳」系列音樂會,共有六場精采的演出。首場將由萬象民族樂團以絲竹室內樂隊多樣化演出形式揭開序幕,包括專為該樂團創作之合奏曲的《抒情小組曲》、《快樂的囉嗦》、《山地之歌》;重奏的樂曲將安排有《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楊柳》、《丑弄》等精采曲目。本場音樂會還特別邀請到上海民族樂團笙獨奏家翁鎮發與樂團合演《晉調》、《蝴蝶戀花》兩首笙協奏曲。 接下來還有五場節目,包括高雄市立國樂團
-
舞蹈 二○○四台灣國際舞蹈論壇
全球舞壇連線,匯聚台北論舞
舞譜是什麼?如何記錄舞蹈呢?在今年的「台灣國際舞蹈論壇」中,拉邦舞譜與科技間的關係與發展,正是討論的重點之一。這次的論壇,打破歷史紀錄首次促成五大國際組織,包括舞蹈研究會、世界舞蹈聯盟、國際拉邦運動圖譜學會、美國舞譜局與北極星教育組織,一起到台灣參與這次盛會,也讓各自發展的台灣舞蹈界全部動員起來,藉此論壇發展出各自的特色與專攻。
-
戲曲
虛構的愛情故事 真實的自傳人生
《無情遊》的角色唱段除了依照廖老師最擅長的「苦旦」來量身打造外,作為一齣新編戲,唐美雲也期許讓戲迷看到不同面貌的廖老師:「以往媒體和觀眾都習慣把焦點放在廖老師的『歹命』上,但若非她擁有韌性和堅強的個性,或許也不會成就今天舞台上的廖瓊枝。」
-
戲劇
「辯」出反抗體制的力量
《毛屍》由六位演員在中心式舞台的劇場空間,辯論著孔子是不是同性戀的議題,訴說有關儒家思想在教育體系中,如何被執政黨以各種理由作錯誤的詮釋,以掩埋中國自古以來的同性戀歷史及事蹟。
-
戲劇
戲劇新訊
情難圓,命難全?! 春禾劇團演出黑色喜劇《有錢沒命花》 《有錢沒命花》改編自明代話本《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題材特殊,語言文字使用精采,以一文錢之輕賤對照十三條寶貴性命,將人性的奸巧自私極盡刻畫,生動諷刺!這齣戲以藉古諷今之手法重新編寫成現代版,呈現當今各種社會亂象,並以推理黑色喜劇手法包裝。 一個女人為了婚外情,不顧一切放棄兒子跟丈夫離婚,不料情夫並不領情,還冷嘲熱諷地想要把她甩掉,女人無法忍受這個屈辱,在他情夫居住的社區裡自殺。原本十分平靜的「祥和社區」,被自殺的女人搞得雞飛狗跳,剛搬來的老夫妻和警衛忙著把女人送去急救,卻因山路崎嶇而迷路,引發了連續的汽車追撞,和一連串謀殺案件的開端。 這起車禍,是另一樁恩怨故事的開端。牽扯了勞資糾紛、縱火殺人、三角戀愛等等錯綜複雜的情節,有人為了情,有人為了貞潔名聲、有人為了利益薰心;有人則是為了爭權奪利,更有人只因為一時情緒?就這樣,連續的死亡,就像是火一樣的延燒開來,錯綜複雜的黑色喜劇,將爆笑登場。 《有錢沒命花》演員陣容頗為堅強,製作人郎祖筠親自下海導演兼演出,還有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枇杷膏廣告中哭倒長城的「小孟」林美秀、電影導演柯一正、唐先生樊光耀,還有那維勳、單承矩與寇乃馨,將玩命演出! 讓「偶」開啟內心深處的門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我是另一個你自己》二度搬演 曾以黑馬姿態入選台新藝術獎「二○○二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今年七月更應邀參加二○○四年匈牙利國際偶戲藝術節,無獨有偶工作室的《我是另一個你自己》開創了台灣偶戲的另一個新局面,將再度搬上舞台。 這齣為專為成人觀眾創作的現代偶劇,以執頭偶的形式呈現,全劇沒有對白,在作曲家陳揚的現代音樂襯托下,演出如詩般一幕幕交疊的夢境。演出內容由〈籠中〉、〈出走〉、〈婚禮〉、〈天使〉等十個段落組成,各片段之間看似獨立,實各有關連,藉由角色人物的交叉出現,透過童稚純真的角度,傳達人生非一成不變,總有突來的驚奇、意外、相遇、別離交錯其間。 音樂在此劇中展現著
-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巴瑞辛尼可夫之慾望城市
曾經是美國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以《飛越蘇聯》一片令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芭蕾巨星巴瑞辛尼可夫,今年參與了美國知名影集「慾望城市」的演出,擔綱女主角凱莉的新歡。而回顧這位巨星的感情生活,與「慾望城市」相較,竟也不遑多讓。
-
戲劇
眼睛被寵壞的痛苦
這個演出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家庭深層鑽探」,而是告訴我們:劇場應該是一個可以看,也可以聽的地方,偏廢一方,都將是一種災難。
-
戲劇
荷珠與茶館 經典重詮兩樣情
對於原劇精神的掌握和戲劇風格的建立,《荷珠新配》呈現出新世代「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偏好和觀念,《茶館》則仍偏向在傳統的框架中尋找新的著力點。
-
戲劇
愛上《茶館》
迷上《茶館》已經十多年,這回讓我開心的,是它還能讓八年級的台灣孩子也迷上。可見不是我情有獨鍾,這玩意兒真能傳世。
-
音樂
要整齊劃一還是美麗聲響?
聽了一晚「整齊俐落」的音樂會之後,令人擔心所有來自年輕演奏家特有的延展性都將被「規劃統整」進而逐漸僵化,也不由得令人思考,究竟藝術的可貴與樂趣在何處?是讓幾十人的樂團動作劃一?還是眾人同心建構出獨特的美麗音響?
-
音樂
爵士大災難
主旋律剛開始推進的時候,樂團的表現讓我直覺聯想到一串鏽蝕破損的風鈴,音色不佳,樂團的搭配毫無整體感,貝西伯爵大樂團六、七十年來引以自傲的搖擺節奏、獨奏者與樂團之間的靈巧互動,蕩然無存。
-
舞蹈
水的聯想
姚淑芬一向擅長以多條線索、多元媒介的敘事手法逼近作品的主題。各種元素間不求因果邏輯的串聯,而以跳躍或聯想式的鋪陳,《海洋狂歡節》延續這樣的創作手法,帶岀一連串與演出環境脣齒相依的劇場景觀。
-
舞蹈
生命的孤寂與慾望
羅曼菲的《沉香屑》以幽暗的舞台上一盞低垂擺盪的吊燈開場。舞者謝明霏如一隻撲火的飛蛾,環繞它不止地旋轉奔跑。這幅景象是編舞者為張愛玲筆下的悲劇典型葛薇龍定下的生命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