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羅柯菲夫常被比擬為俄羅斯樂壇的托爾斯泰,其第五號交響曲寫於脫離世界大戰夢魘、期待未來和平的氣氛之中,因此具有表現人類壯麗與英雄力量的精神內涵。呂嘉貼切舖陳第一樂章裡勝利與悲劇糾纏不清的曖昧衝突,尾聲巨砲隆隆,將樂團猛爆潛能驅使到極限,十分過癮。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春天的號角」
TIME 3. 27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對資深愛樂者來說,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就像歷久彌新的老朋友。在國家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絃樂團都尚未成立的時候,北市交幾乎是內行人欣賞現場交響樂的唯一選擇。儘管那時合奏水平沒有現在高,中山堂、國父紀念堂、社教館等場地的音效也並不理想,然而所掀起聽眾景仰、渴慕古典音樂的熱烈情懷,當今這個音樂會過剩的年代卻難以企及。該團曾由名指揮陳秋盛領軍長達十七年,培養出獨樹一幟的柔軟歌唱風格。不過,近幾年團員世代交替速度越來越快,只要遇上實力堅強的客席指揮,也能煥然一新演出虎虎生風的即興爆發力。此外,他們目前銅管組水準相當整齊,成員吹得信心十足,絕不輕易走音,穩定度高居國內樂團之冠,值得讚賞。
淬煉出相當純淨的古典風格
本次音樂會客席指揮呂嘉(Lu Jia)出身上海音樂世家,北京中央音樂院畢業後,前往德國柏林藝術學院深造,一九九○年贏得安東尼歐.派德羅提指揮大賽金牌,接著留在義大利發展,擔任地區歌劇院和交響樂團的總監,聲譽蒸蒸日上。他現任瑞典諾科平(Norrkoping)交響樂團和義大利羅馬室內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同時兼任英國波茅斯(Bournemouth)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可謂繼林望傑(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呂紹嘉(漢諾威國家歌劇院)、湯沐海(芬蘭國家歌劇院)之後,華人指揮家在國際樂壇擁有絕佳位置者。難能可貴的是,他錄製唱片的機會比上述三位略勝一籌,主要原因在於,瑞典BIS唱片公司將他與諾科平交響樂團的組合當做灌錄瑞典現代曲目主力,四張一套里德霍姆(Ingvar Lidholm)管絃樂作品全集即為最新代表作。
上半場原先預告的獨奏家韓小明取消來台,改由北市交本身法國號首席陳彥豪披掛上陣。莫札特的第三號法國號協奏曲,呂嘉淬煉出相當純淨的古典風格,陳彥豪則除了第二樂章有一處進場稍快之外,大體上稱職奏出莫氏音樂應有的醇美與高貴。拉頌(Lars Erik Larsson,1908-1986)的《法國號小協奏曲》為台灣首演。拉頌早年曾赴奧國追隨第二維也納樂派巨擘貝爾格,是瑞典第一位採用十二音列技法譜曲的作曲家,不過其作品經常朝蒼白浪漫主義擺盪,並非全然前衛取向。此曲應屬呂嘉的拿手好戲之一,他讓絃樂細緻歌唱,所塑造的北國陰暗色調頗為正宗,獨奏法國號對音色和樂句的雕琢明顯下過苦功,瀰漫著略顯孤寂的悠揚芬芳。
將樂團猛爆潛能驅使到極限
浦羅柯菲夫常被比擬為俄羅斯樂壇的托爾斯泰,其第五號交響曲寫於脫離世界大戰夢魘、期待未來和平的氣氛之中,因此具有表現人類壯麗與英雄力量的精神內涵。呂嘉貼切舖陳第一樂章裡勝利與悲劇糾纏不清的曖昧衝突,尾聲巨砲隆隆,將樂團猛爆潛能驅使到極限,十分過癮。第二樂章,他將各部門輪番展技掌控得井井有條,群魔亂舞的意境稍微打了點折扣。第三樂章絃樂群奏出陰暗懷舊、夢幻般的憂鬱,可惜尚未出現前幾天呂紹嘉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時幾度令人顫慄不已的美感。無論如何,樂團的士氣已被充分激發,他們同心協力在第四樂章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將樂曲推向燦爛、勝利的高潮。呂嘉隨後將花束轉送給一位即將退休的低音提琴女團員,為這場演奏會留下一個溫馨的Ending。
文字|陳國修 資深古典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