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專題
以莎士比亞為名,行網路文藝復興!
莎士比亞若處於現世,可能不僅是個文學作家或戲劇工作者,以他對世界與全人類的精闢體驗與看法,應該更能巧妙地使用網路工具來完成世紀之經典。擁有科技工具的現代藝術工作者,豈不更該珍惜網路世紀的創造良機?
-
戲曲向前走
老變新、新變老,皮黃看向未來
如果「老」的意義不是衰微,而是經典,那麼戲變老,是多麼可喜的事!京劇興盛的時候,戲和藝術家長年累月地在舞台上磨鍊,因而磨出藝術的光采,也累積出觀衆共同的記憶。我們期待曖曖含光的老戲,可以透過新唱新演,紮實地成為創作新戲的文化底蘊。
-
深度藝談
翻攪一筆輪迴的糊塗帳
在親睹《閻羅夢》所謂「新舊意象並陳,古今時空疊映」的舞台表演之前,國光劇團特地邀請文化界各領域的菁英,根據《閻》劇文本,為觀衆深掘當中多層次的文化議題,以及所彰顯的京劇現代化的可能方向。
-
深度藝談
進入樂團,享受音樂的繽紛多彩
對我而言,如果要接觸音樂、懂音樂、享受音樂,樂團即是最好的所在,成為樂團的一員,才能深刻地感受音樂,因為我們身陷其中。
-
音樂
一把琴弓揮灑南歐的綺麗風景
楊文信的音色醇厚,修飾精巧,但是鋼琴和大提琴之間似乎並沒太多火花,也沒有「三分生」的刺激。即使大提琴的部分「比較謹慎」,但我們不要忘記,寫這首樂曲的貝多芬還是一個從鄕下來到維也納幾年的不馴年輕人,但在這場音樂會聽來,就是少了那麼點狂顛和冒險的味道。
-
音樂
真正的歡樂,是件嚴肅的事
布隆斯泰特採取徐緩處理,讓每個強奏充分鳴響出來,從指揮手勢收尾動作,筆者甚至懷疑他的音色潔癖已經到了連殘響都完美要求的程度。他的音樂段落性強,樂句切割分明,表現慢板段落,起初確有不夠瀟灑的感覺。但隨著樂曲進入快板,工整的架構、堂皇的氣質、穠纖合度的輕重對比,才把一個完全不同的貝多芬形貌揮灑出來。
-
音樂
史詩歌劇,何必要灑狗血
幾位男角的獨唱部分,總是伴隨著令筆者如坐針氈的銅管合奏與抗戰歌曲般的旋律,穿插在各幕之間的民謠吟唱錄音,雖然多餘總還不至於突兀而馬蹄聲,具象的程度令筆者直想掉淚,撇開音樂的氛圍蕩然無存不說,難道沒有這個錄製好的人工馬蹄聲,觀衆會追問劇中的使者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嗎?
-
音樂
走在傳統與蛻變之間
本劇架構由過去動不動端出民族大義的政策劇,朝西方浪漫劇靠攏。開頭交待歷史背景,宣示民族受到外族威脅,然後縮小場景描寫兒女私情,而這些私情又與國家民族利益相衝突這些情節都在威爾第的《阿伊達》、《納布果》中找得到類似痕跡。
-
舞蹈
片斷記憶精確交織的淨土
秦kanoko的表演充分掌握舞踏表演的精髓──儘管沒有語言、沒有情節,也沒有行動,看起來好像她什麼也沒做,但卻又都做到了。不管是離家的少婦、棄絶的老嫗,無依的徬徨與孤寂,這時、那時、從前的她,不斷交錯出現在觀衆的眼前。
-
舞蹈
搧風點火之外,還有……
「道具」的運用在這次演出中佔有相當吃重的比例,但是舞蹈最重要的本質還是「肢體動作」,除去這些搧風點火的道具與畫面之外,如何將抽象主觀的意念轉化成傳達意念的肢體動作,然後編排設計成舞蹈作品,這種轉化過程與呈現方式,似乎値得三位原創意頗佳的年輕創作者仔細思考。
-
戲曲
戲曲DNA的拆卸與拼貼
《變》就好比是將京劇的DNA拆下片段,與爵士鼓、新詩、國樂等做些「基因拼貼」,造出一段段小巧的新作品,所陳列的是形式上的各種可能性,而非呈現一齣有頭有尾、有血有肉的戲,距離魏海敏想要開創「中國新歌劇」的心願,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因為:戲曲的程式性、複製性與適應性有如生命體,而新生命的發育卻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
-
專題
雲門律動,吹皺舞池春水
雲門舞蹈教室是台灣第一個企業化經營的舞蹈才藝班,他們自行培養師資、自創教學法,以生活律動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加以戲劇、音樂等藝術元素於課程中;而如此嚴格控管教學品質,加上雲門舞集的高知名度,如此的經營方式,對台灣的藝術教育市場,的確掀起不小的漣漪。
-
專題
敲敲打打,跨入音樂之門
「朱宗慶打擊樂團」是國内最知名的民營樂團之一,而該團的附設學校,則是朱宗慶音樂教育理念的實踐。根據朱宗慶所創作的教學法,由團員參與策劃與撰寫的教材,不僅是國内自創的音樂教學法,而且是為對音樂有興趣的孩童們特別量身訂作,以敲敲打打、遊戲、唱歌、律動的互動方式,帶領活潑好動的孩子走進音樂的世界。
-
專題
「玩」出一場藝術教育革命
雲門舞蹈教室與朱宗慶打擊樂團附設學校,都讓兒童在遊戲中學習對聲音與身體的敏銳度,培養兒童欣賞藝術的能力,他們的教學方式,成為台灣非正規藝術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本刊藉此機會安排雲門舞蹈教室的何曉玫、朱光娟與朱宗慶打擊樂團附設學校的吳思珊、洪千惠,以彼此的教學理念與經驗進行對談與激盪,並在對談前先行前往對方教室觀看教學實況。
-
樂響思考
尋找台灣的創作花園
小型聚會式的音樂會,是很難推廣台灣現代音樂的,因為知道的人太少了,更難要求會有聽衆,一個大型現代音樂節的功能,不僅可以彌補這樣的缺失,也提供培養演奏家與樂團的功能。
-
劇場思考
我舞影幢幢
成功的獨角戲表演者,要在一個單人的演出中製造出角色的深度與層次,觀衆看得過癮,表演者心中更得保持清明。這個只有一人在場的雙人舞,舞者身影恍動之際,時而凌亂,時而合一,層層相疊之下,虛實互現。獨角戲看似輕薄短小,重重考驗卻潛藏其中。
-
劇場思考
傳統之為用
在台灣當代劇場的橫軸上,傳統戲曲與西方劇場間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實驗的成果。儘管不同劇場形式的融合或撞擊乃時勢所趨,終究要瞭解原種戲劇或戲曲形式的特性、内涵,並掌握展現的手法、技巧,才有可能在不同的表演體系中取枝摘葉,另成新景。
-
現象視察
在樹屋裡,溶解藝術疆界
基於「生命記憶體」的發想核心,我們一致認同樹屋迄今仍然是一個繼續成長的歷史記憶與情感空間,以跨領域的創作團隊,劇場的工作模式,多層次的工作流程與創作呈現,盼望透過詩意的語言、肢體、影像,凸顯各個或總和劇場元素,創造意在言外的意象、情境。
-
經典解剖室
用激情在劇場說理
皮藍德羅是少數敢膽大妄為地在劇場上直接把問題拿來翻弄的現代劇作家之一。為了闡明現實的多面向,他直接讓「父親」這個角色(即他的代言人)滔滔不絶地道出相對的論調。針對他的劇本說道理意味過濃的批評,皮藍德羅做了類似以下的回應:我用激情來說道理!不只是承載道理的故事充滿激情,而是他說的方式與態度充滿激情。沒有激情,沒有劇場。
-
音樂
2002台北國際打撃樂節
繼九三、九六與九九年擊樂節後,朱宗慶打擊樂團與擊樂文教基金會將再次舉行「2002年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此次活動,主辦單位除邀請加拿大、法國、日本、荷蘭、美國、伊朗、菲律賓以及史蒂夫.豪頓爵士三重奏等十二個國家知名的打擊樂家與樂團,首度齊聚台灣巡迴演出外,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灣作曲家洪千惠與法國作曲家馬許(Francois Marche)爲打擊樂團寫作的《蛇年的十二個陰晴圓缺》,將由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Les Percussions de Strasbourg)與台灣的朱宗慶打擊樂團聯手演出,此作是近年來少數由不同國籍作曲家合作的跨國作品。另外,台灣傳統的打擊樂家、漢唐樂府與鴻勝醒獅團也將參與這次國際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