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筆「2004表演預知紀事」的節目活動資訊傳進來,這是編輯們蒐羅來,還未經整理的第一百三十二筆。編輯會議上大家七嘴八舌,戲劇編輯傅裕惠還是不放心:「不確定性很高,越是下半年的節目變卦的可能性越高。」
是的,不確定性很高,但這也反映了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特質。檔期搶不到,劇本出不來,卡司不配合、製作經費短缺,或者,突然爆發中年憂鬱症的導演、編舞家、設計家或作曲家;若再碰上無預警的全球流感、臨門暴雨、狂颱嘶吼、景氣起落,外交牽累,任何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環節沒有好生調養好,不來了,這個月不來,下個月也不來了!
國外節目也一樣。整個亞洲市場經濟逐漸復甦,追求生活品味與探索美學視野成為各城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驅動力,新興的劇院如雨後春筍矗立,有本事蓋劇院的,還得有本事安排節目,巨星待價而沽,價碼高低、市場大小、還有城市地理位置的優劣,都會影響巨星機票上的目的地;有時候距離決定了成本,就算過境了也不登台,一樣白搭。但有時候,觀眾素質與劇場專業勝過價碼因素,識不識貨就很重要了。
國內外表演節目的確定性高不高,事實上,不也正是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的一種指標嗎?
這是《表演藝術》雜誌連續第二年嘗試在春天的一開始,大舉地毯式地蒐集今年一整年的表演活動,同時更進一步地透過訪問──或說是「逼問」──以瞭解每一個演出的粗胚構想及製作進度。表演本來就不是靠靈光乍現就能搞出來的一行,而是許多上、中、下游環節高度執行力的銜接與展現。因此,我們也希望往後每年透過這樣的編輯企畫,拉長國內表演活動製作期,也讓表演在初春的一開始,就如四時節氣一樣在生活時序裡被安排、被舉行、被期待。
一百多筆預知表演紀事資訊裡,為了讓讀者們能更迅速掌握全年精華,我們絞盡腦汁設計出「嚴選」、「百匯」、「古意」、「嘗鮮」「複合風」、「舊剪新裁」六類體裁、性格各有生趣的區隔。讀者們在安排演出時,可以單點,當然更可以全選。
趁熱上桌,早早劃位,演出就要上場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