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聲響實驗室
由精神病患引發的靈感
SPK將大量電波噪音、訊號 無線電通話聲或者冷血的電子聲響 交錯營造成情報、訊息超戴 而無法溝通的疏離困境
-
里程碑 Milestone
感謝您,葛羅托斯基先生
優劇場藝術總監劉靜敏曾於八〇年代參與葛羅托斯基在美國加州大學校區爾宛(UC Irvine)所舉辦的客觀戲劇(Objective Drama)階段工作坊, 並將葛氏理論與訓練方法引介至台灣,影響八〇年末台灣小劇場訓練方法甚鉅。 本刊特地邀請她談談葛氏對她的影響,以及面對葛氏去世的心情感受。
-
里程碑 Milestone
你我「相遇」是種緣份,但是……(上)
棺雖已蓋,論定尙遠。然而,無論如何,葛羅托斯基留給後世最大的資產至少有以下兩者:一、貧窮劇場;二、走出劇場,直指生命/創作。
-
南部劇場
劇場薪火如何相傳?
中、南、東部等地的劇團過去皆曾仰賴北部人才以疏困;但因行事風格的差異與理解創作人才扎根的必要性,早已使他們認知到培養屬於自己的創作人才方是延續與活絡當地劇場生態的重要命脈。
-
藝術節 Festival
讓人笑得開心的反諷藝術
歐洲戲劇協會與瑞典皇家劇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歐洲戲劇節」至今已邁入第七個年頭。今年更有來自歐盟、蘇聯各國共計十多個演出團體共襄盛舉,演出戲目從希臘戰爭到共產主義包羅萬象,但內容與形式上的「戲劇性反諷」似乎是演出團體的共同主題。
-
專欄 Columns
期待媒體與文化「掛勾」
媒體應該是文化藝術活動的最佳推動者和層次的提升者。因爲,「傳播訊息」本來就是媒體的天職,而文化藝術的氣息、或是活動,都是最需傳播和推動的。公視文化類型的節目占一半以上;有些是本土的民情展現、有的是精緻藝術的展演、更有先進國家的文化藝術影片,形成一個豐富的、多元的、前衛的、傳統的、底層的、尖端的、本土的、世界的文化國際村。
-
專欄 Columns
網路在手,古典不愁
《紐約時報》經營的WQXR,跟網路唱片行N2K Music Boulevard合作,將廣播放在N2K的網站,讓全球網友透過RealAudio的網路傳輸技術,可以聽到世界表演藝術中心──紐約──的古典音樂電台。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巴黎「想像世界」藝術節 巴黎「想像世界」藝術節(Festival de l'Imaginaire)邁入第三年,這個由「世界文化館」(Ma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主辦的藝術節,今年邀請了更多的機構協辦,有許多來自亞洲與近東國家的團體參與,演出活動從三月十一日到四月十六日。 將在「世界文化館」上演的有:台灣的李寶春劇團演出京劇《覇王別姬》、《拾玉鐲》等,爲期一週,場次最多;韓國的舞者Jun Ah-lee將與漢城國立傳統樂舞學院合作,表演自十七世紀流傳至今的文士樂與巫舞;日本則以橫濱(Yoko-hama)地區,綜合了能劇、歌舞伎等的傳統舞劇爲代表;印度Karnata-ka地區的劇團將以人、偶兩種形式演出同一舞劇。 來自非洲的辛巴威的劇團,將在巴黎的「國立非洲與大洋洲藝術博物館」,演出一九二〇年代前,只能在割禮儀式時表演的尙比茲河地區的面具舞。 即日起到三月二十八日,巴黎西邊的Bagatelle花園將展出印度的影戲戲偶。四月十、十一日的學術硏討會分別以「情色與神聖」(Erotisme et Sacr)、「卸下的面具」(Le Masque Dmasqu)爲主題。音樂演出有來自喬治亞共和國的複調音樂、土耳其的弦樂、法國與摩洛哥合作的RAP等。 詳細節目單請上網査看:http://www.mcm.asso.fr,諮詢、訂位電話01-45-44-41-42。 (文天元) 英國「齒唇相依」劇場再次演出《席德》 英國導演德克隆.東內隆(Declan Donnellan)一九八一年在英國創立的「唇齒相依」劇團(Check by Jowl),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列爲世界十大最佳劇團之一。他去年爲亞維儂藝術節所導的《席德》Le Cid,九八年十月下旬已在巴黎郊區的「克地野」藝術館(Maison des Arts de Chteil)演出,如今應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之邀,將從三月三日到二十七日捲土
-
即將上場
葛萊妮(Evelyn Glennie)打擊樂獨奏會
葛萊妮出生於英國,十二歲那年聽力完全喪失,先天的劣勢卻反而激勵了她在打擊音樂上的發展。一九八二年她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就讀,一九八六年贏得「曼斯特獎學金」,這筆獎學金使她得以到日本繼續深造,也成爲她接觸東方音樂的開始。除了演奏之外,她也創作許多打擊樂曲,並因演奏錄音贏得多項大獎、榮譽學位以及榮譽公民等頭銜。 葛萊妮遊走於五花八門的各種樂器以及音樂曲風之間,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與各地不同樂風的團體、原住民或作曲家合作,包括巴爾的摩、波士頓、克里夫蘭、底特律、費城、聖路易、多倫多等知名的市立交響樂團,以及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紐約愛樂等。曾經歷過的著名指揮包括費雪(Ivan Fischer)、小澤征爾、羅斯托波維奇等人。葛萊妮的演奏會曾被BBC等電視台收錄爲特別節目,電視台也特別爲她遠赴韓國拍攝紀錄片,在音樂節目中播出。葛萊妮同時也爲電台主持節目,介紹相關音樂,並不時於英美等地舉辦講習會,引領靑年人入打擊樂之門。此次來台演出的曲目包括:吉夫高維克的《波動》、《瘋子國王的城堡》、舒瓦特那的《速度》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造亞洲跨世紀舞台
在邁向新世紀之際,亞洲許多大都市紛起興建國家級的表演空間,似乎不畏經濟風暴的襲虐,而有各據山頭,搶呼亞洲、甚至世界第一的豪氣。 台北兩廳院從啓用以來,十多年來已成爲亞洲重要的表演場地,本期,我們重新調閱其歷史檔案,一探當年表演場地設計美學的正反爭議,並爲讀者介紹近年來上海、北京、東京、新加坡、吉隆坡新興或正趕在二十一世紀初完建的表演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日本東京新國立劇場
成立於一九九七年十月,分爲歌劇院、中劇場、小劇場的表演空間,已展開了馬拉松式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表演空間包含大禮堂、演奏劇場及小型多功能場地,預計於二〇〇二年正式開幕迎接新亞洲文藝復興。
-
特別企畫 Feature
馬來西亞國家劇院、國油愛樂廳、中環劇院
已於一九九八年在吉隆坡成立的國家劇院與愛樂廳,及預計二〇〇一年啓用的中環劇院包含了適於多種類型的表演空間,亟欲走出金融風暴的陰影,在餘波中砥礪邁進,接受藝術的灌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庫特羅夫敎授的音響設計要點
庫特羅夫的設計理念與意義 兩廳院音響工程最大特點是事先製作1/20縮寸模型作模擬測試(simulation testing),以之測試出各項音響要件的數據,用以決定天井高度、舞台大小、反射板位置與角度等重要設計。當年由貝拉納克博士主持之紐約愛樂廳音響蓋建工程失敗最大原因便是事前沒有做模型的模擬測試。 從庫特羅夫敎授所提出的音樂廳及劇院的設計要點,及他對籌建小組所建議文件中所列用的資料及數據不難發現,他是衝著被視爲世界三大超優音樂廳及名歌劇院的音響特性挑戰。換言之,他有意在台灣蓋建延續西歐十九、二十世紀音樂廳及建築音響美學主流價値的音樂廳及劇院。這種鞋盒狀、殘響2秒且有來自側壁第一次反射音的音樂廳,最適合浪漫派音樂四管編制大規模管弦樂團的交響曲、協奏曲、管弦樂曲,例如舒曼、李斯特、布魯克納、華格納、理査.史特勞斯、馬勒甚至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孟德爾頌等古典樂派作品。 劇院形似馬蹄狀,殘響在1.1-1.4秒,適合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盛行的羅西尼、多尼才悌、梅耶貝爾、威爾第、華格納、浦契尼等以管弦樂合奏的歌劇作品。爲使讀者易於了解庫特羅夫敎授的意圖及設計要點,見附表。 世界三大超優音樂廳及名歌劇院的音響特性: 項目 名稱 啓用年 形狀 席位數 容積 立方公尺 容積 /</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歐洲歌劇院與音樂廳的演進
歐洲歌劇院是宮廷文化下的產物,由皇家貴族資助,法國大革命以後轉變爲由政府或富裕的市民階級接手,聽衆以富裕市民或知識份子等社會精英爲主。十八、九世紀尤其在英國的大都會地區興建的大型市政廳(City Hall),爲供集會、選舉、音樂演奏及大型神劇(Oratorio)演出之用。而在法國,從拿破崙三世改造巴黎開始,各國首都及大都市視歌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的興建爲主要文化指標,於是競相蓋建。這期間英國曾經嘗試蓋建各種形式的音樂廳,經過多年經驗的累積發現,仍然以傳統由希臘神殿演化而來的長方形盒狀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最佳,成爲後來音樂廳建築的典範。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飽受戰禍,爲重建音樂廳與歌劇院,歐洲各國政府投入龐大的財力,並爲歌劇、音樂會的演出、樂團的維持編列相當程度的預算;在同一時期某些社會主義或市民意識高漲的國家則出現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爲爲了少部分的族群而花費龐大的國家資源,不符合社會公義原則,這一派人主張應多興建多功能文化中心或表演藝術中心提供全民使用。呼應這種觀點的以英、美等國爲主,並且認爲政府不應揷手於音樂、藝術、文化活動,而應任其自由發展,採取自由競爭經營。這兩股思潮影響了公共建築的設計理念,例如音樂廳裡的每一個角落的視野要廣闊平均,每一個席位的音響要平均一致,不能像傳統的歌劇院或音樂廳,祇有在特定價位的席次才能得到較佳的音響與視野,舞台的設計則恢復希臘時代觀衆圍繞,使衆人產生全民參與的感受。大指揮家卡拉揚對這種新興的理念頗爲著迷,當柏林市決定重建柏林愛樂廳時,卡拉揚便大力主張由以聽衆圍繞舞台(Arena)的形式取代傳統的鏡框式(Proscenium)舞台,後來日本最大酒廠三得利(Suntori)公司要興建音樂廳時,卡拉揚也大力鼓吹他們採用這種形式的民主音樂廳。 美國雖然沒有宮廷文化的背景,但市民文化頗爲發達,除了少數城市擁有獨特的音樂廳與歌劇院外,大部分的城市都興建大型的多功能集會大廳(Auditorium),以供音樂會、演唱會或是集會之用。由於經濟效益的考量,爲了增加席次以及改善觀衆視野,這些大廳大多採用圓形或是扇形的結構,但是這種形狀的大廳很難獲得來自大廳側壁所產生的反射音,雖然有些大廳還裝置可變殘響的器材調節,以作爲各種不同用途的使用,但是這種類型的大廳很難獲得愛樂者、演奏者、樂團的好評。爲了克服這些音響的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細話上海大劇院內部硬體設備
上海大劇院自一九九四年十月破土動工以來,經過四年的建設,在一九九八年八月正式投入測試預演。大劇院占地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八平方公尺,建築總面積爲七萬平方公尺,地上八層,地下二層,總高度四十公尺。一共耗資十二億人民幣。這座匠心獨運的大型現代化劇院是由法國夏邦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建築外型的設計理念源自於中國傳統的天地概念,意喩上海這座國際性大都市將融滙天地靈氣,展現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現在,上海大劇院已經成爲上海的地標。 上海大劇院共有三個劇場。主劇場有一千八百二十個座位,用於歌劇、芭蕾和交響樂等大型演出。此外還有容納六百個座位的中型劇場和兩百個座位的小劇場,可以用來演出室內樂和小劇場戲劇,另有十二個大小不等的排練廳、練功房、製景室和化妝間。 雍容華貴的觀衆廳 主劇場觀衆廳面積近一千平方公尺,高19.5公尺,牆面採用紅色和金色的木質裝飾,典雅富麗,雍容華貴。爲了防止外界聲音的干擾,主劇場將牆壁做成雙層隔音牆,兩層牆體間還塡充有十五厘米的泡沫隔音層,有效隔絕了外界的噪音。 劇場頂部的三大片波浪形高密度頂板,二、三層挑台與包廂的S型欄板,觀衆廳內花崗岩和楓木的裝飾,以及台口兩側開閉式新型側燈窗口的採用,無不爲了把原汁原味的自然聲響更好地傳遞給每位觀衆。 劇院的擴聲和舞台燈光由安恒利(國際)有限公司總承包。主劇場觀衆廳的音響設計按演出性質採用改變總吸聲量的混響可變技術,設計要求達到最佳殘響時間爲1.3至1.4秒(歌劇)和1.8至1.9秒(交響樂),聲場不均匀度≦3 db,廳內總噪音級達到≦NR 20。大劇院選用了音色淸晰、還原度高的美國JBL公司生產的揚聲器,運用了現今世界上最大專業音響集團──哈曼集團(Harman International CO.)的專業擴聲系統設計軟體,即JBL的CADP 2軟體進行音場分析設計。經測試,目前觀衆廳內的混響時間已經達到設計要求,噪音低於30分貝,完全符合國際一流標準,保證了聲音的淸晰度和低音的豐滿度。 繽紛絢麗的舞台 上海大劇院的核心當屬全自動機械舞台。舞台面積一千七百平方公尺,台深五十公尺,是觀衆廳的1.7倍。它由一個七百二十八平方公尺的
-
追蹤燈
側寫 徐嘉琪
「其實我眞的很用功」,濃厚的「學生」氣質、削薄的瀏海貼著相當淸純的臉龐,徐嘉琪說這句話時讓人驚覺她似乎用盡全身的力量。 回國三年,超過一百三十場次的伴奏紀錄、平均每星期都有演出的她,在音樂會「景氣」不算太好的台灣,肯定是個「異數」。 徐嘉琪謙稱自己「運氣很好」、「來者不拒」,其實早在就讀藝專音樂科時,就經常獲選各種演出及大班課伴奏,「不過那時並不知道自己適合伴奏」,畢業那年藝專老師戴金泉提供了一個機會,到實驗合唱團擔任「助理伴奏」,就這樣一頭栽進伴奏「職場」,徐嘉琪形容「好像冥冥中註定往這條路走」。 在琵琶第音樂院拿的是「鋼琴演奏」碩士,卻意外因爲一次「代班」的機會,獲選爲學校歌劇部門專任伴奏,更提供她全額歌劇伴奏助敎獎學金,徐嘉琪形容她的老師Ellen Mack簡直跌破眼鏡,「這個機會幾乎不給『外國人』的」她繼續補充。「擁有這段經歷其實要感謝林惠珍」,她回憶當時剛從義大利學成的林惠珍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敎我念、講解詞意,我們差不多『走』過了所有女高音的歌劇曲目」當然那時甫從藝專畢業的徐嘉琪怎麼也想不到,林惠珍當時的「嚴苛」反而造就日後的奇蹟。 在聲樂家林惠珍眼中,徐嘉琪「可以用最單純的觸鍵,凝聚最強大的爆發力」,加上極好的視譜能力,如今儼然成爲聲樂界的「新貴」,徐嘉琪坦言台灣目前尙未能提供職業性的音樂環境,「可是你必須營造職業的氣氛」,因此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她儘可能「以量致勝」,藉由與不同獨唱(奏)家的經常合作,淬煉出更成熟的表現。 到目前爲止,徐嘉琪合作的各種組合裡,除了少量的室內樂組合,聲樂、歌劇排練仍佔「大宗」,她不諱言聲樂界的衆前輩確實「不斷給我機會」,只是這樣忙碌的行程,看在母親的眼裡,就經常好奇:「怎麼沒看到你同學練得那麼『辛苦』?」徐嘉琪形容伴奏是「沒天沒日」的行業,「你必須隨傳隨到」;也因此即使回國三年,累積了不錯的「口碑」,然而爲了讓出更多排練時間,她仍堅持「不收任何私人學生」,去年更是辭去了人人欽羨的實驗合唱團專任工作。目前她賴以維生的即是以「場」計算(非以鐘點)的伴奏費,「許多人看我這麼忙,都以爲我一定『賺翻了』」徐嘉琪顯得有些激動,「幸而一直有父母的諒解與經濟上的支持」,徐嘉琪在「伴奏」上還算是無後顧之憂。 獅子座的「愛現」外加月亮在處女
-
追蹤燈
側寫 葉思嘉
藝專畢業,旋負笈德國慕尼黑音樂院,葉思嘉一待就是八年。 目前專任於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前台南家專)的她自承「留學德國之前,完全不知『伴奏』爲何物」,在拿到鋼琴獨奏文憑之後,其實大部分的演奏事業是與「伴奏」相關。葉思嘉提及,在慕尼黑好幾位音樂院裡最優秀的鋼琴學生,都參加了Helmut Deutsch(註)的藝術歌曲詮釋班,因此開始對『伴奏』產生好奇;況且原本對文學就興趣濃厚的她,發現學Lied伴奏「旣能彈琴,又可以接觸詩」,當下對於「伴奏」有相識恨晚之慨。 Lied是詩與樂的結晶,在古典音樂的領域早已是一專門學科,葉思嘉形容Lied的特質雖然都「小小的」,然而「它就是一個世界」,透過讀詩、解詩,並注入作曲家的書寫詮釋,一首小歌其實盪著多義的文本性。她坦承厭惡長期消耗在炫技似的手指練習,「在德國你才發現,音樂的領域是非常廣的,不是每個人從音樂院出來都是要當獨奏家。」 於是她從音樂院畢業後與男低音Holger Ohlman甄試選入「藝術歌曲詮釋」班,親炙大師Helmut Deutsch,歷練許多德國歌曲,葉思嘉第一部走完的套曲竟是艱深非常的《冬之旅》Winterreise。她描述當時在練第一首〈晚安〉Gute Nacht裡著名的「脚步聲」音型的困難,「這和你會不會彈琴完全是兩件事」。等到她進行到〈菩提樹〉Der Lindenbaum之前奏時,敎授提醒她:「我不能彈的像你那麼乾淨,但是你知道『這是什麼』嗎?」葉思嘉的「伴奏美學」便是這樣滴水穿石練出來的。 也許因著留德的背景,使她合作的對象、音樂會曲目也都瀰漫著「德國味」。葉思嘉給人第一印象實在非常「冷峻」,自稱是音樂界的「晚輩」(甚至一度因此婉拒訪談),說起話來字字斟酌、句句充滿多義性(polysemic),我打算下次還要問她:伴奏與「性格」有沒有關係? 註: Helmut Deutsch,生於維也納,爲目前德奧最著名的藝術歌曲伴奏家之一。曾與多位知名歌唱家如:Cotrubas、Fassbaender、Prey、Schreier、Bonney等人合作。去年九月曾應邀訪台開授藝術歌曲硏習營。
-
即將上場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演出全本芭蕾舞劇《黑暗王國》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自民國八十一年成立中南部第一個芭蕾舞團至今,即將進入第七年的演出。八十七年度的大型製作──全本芭蕾舞劇《黑暗王國》,去年八月曾巡迴台北市、台中市、高雄縣市。 《黑暗王國》La Bayade're全劇長約二小時,改編自古印度傳說《神廟的舞孃》,又名《舞姬》,原由Petipa編舞,此次由藝術總監張秀如製作改編,另特別邀請任敎於香港演藝學院芭蕾系、美國波士頓芭蕾舞團等校的張大湧共同排練編導。故事爲印度王朝國王爲了將公主許配給英勇的勇士,不惜拆散勇士與神廟舞者的戀情,並以毒蛇害死舞者,勇士與舞者天人永隔,夢幻中見到了他所愛的舞者,舞出著名的第二幕〈夢幻王國〉。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主要舞者有美國長堤芭蕾舞團劉淑玲,去年三月代表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前往匈牙利參加世界芭蕾比賽得奬的陳武康及董鼎雲、楊育鳴,另特別邀請香港芭蕾舞團舞者王倩如和三十多位南部地區芭蕾舞者共同演出。
-
即將上場
烏克蘭國家兒童芭蕾舞團來台演出《白雪公主》
成立於一九五〇年的烏克蘭國家兒童芭蕾舞團,四十多年來一直維持俄羅斯古典芭蕾的傳統,烏克蘭國家兒童芭蕾舞團的小舞者們,長期在嚴格管理指導之下排練演出。此次將有三十五位充滿活力的小舞者來台演出,帶來童話舞蹈篇系列之一《白雪公主》,陪小朋友渡新春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