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第九季全省巡演「狂想曲」
此次「狂想曲」的演出,是由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團長徐進豐及藝術總監李淑惠的芭蕾創作,舞碼有新古典芭蕾風格的情境芭蕾〈帕格尼尼狂想曲〉、國際標準舞結合芭蕾、探討兩性關係的〈ㄘㄟˋ!男生女生配!〉、三個相同星座女人的〈巨蟹座〉、原住民「春之祭典」極短篇的〈傳說〉以及由張婉瑩、張婉瑜兩位雙胞胎姐妹演出的〈她是我妹妹〉(一九九六年首演)等。每支作品的風格均不相同、各具特色。此次演出是舞團繼九七年環保舞劇《悲泣的地球》、九八年現代舞《等待下一個故事》轉型後,再次的芭蕾新創作。
-
即將上場戲聚戲劇團創團作《聲之音》
戲聚戲劇團將推出創團作《聲之音》,雖是創團作,但該劇團已成立一年多,平時定期開讀書會、看表演,團員分散各行各業,有的爲專職影像或服裝設計,有的爲專職劇場工作人員。 《聲之音》(A Sound of a Voice)是華裔劇作家黃哲倫的作品,內容敍述一位日本武士獨自前往森林中,遇到一位女子,其間所發生的種種,劇情圍繞在日本文化/神話/森林/武士/妖女之間。《聲之音》導演爲白泰澤,演員爲賈孝國等人。
-
即將上場浙江崑劇團來台演出
浙江崑劇團的前身是「國風蘇劇團」,因爲《十五貫》這齣戲獲得朝野的重視與肯定,一九五六年由「國風」改爲國營「浙江省蘇崑劇團」,《人民日報》並以「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發表專題社論,從此崑劇進入一個新歷史時期,浙江省蘇崑劇團也開始新戲的創作。 自《十五貫》之後,劇團繼續創作許多戲,如《西園記》、《長生段》、《浮沉記》。除了全本的戲碼外,還有折子戲,如《拾畫叫畫》、《題曲》、《界牌關》等。 經過四十年的努力,劇團的演員陣容出現了「傳、世、盛、秀」四輩同堂的局面。「世」字輩是建團時期由「傳」字輩招收培養的第一批靑年演員;「盛」字輩則是一九五八、五九年招收的學員,由浙江省戲校培養,一九六五年轉入劇團;最年輕的一輩是一九七八年招收的,由劇團學員培養,一九八四年畢業的靑年演員,稱爲「秀」字輩。目前,聲名卓著的「傳」字輩老師都已相繼離開舞台,而將舞台交由「世、盛、秀」三輩去擔當重任,其中包括汪世瑜、王奉梅、林爲林、王世瑤等。 已成爲崑劇代表演出劇碼的《牡丹亭》,早已全球矚目,其中對於靈魂角色──杜麗娘一角的詮釋,更是這齣戲之精髓。《牡丹亭》一劇寫透社會百態、人情冷暖,時也嘲諷酸辣,但始終嚴肅地對待少女的眞愛。 由「巾生魁首」汪世瑜領銜主演的《西園記》則於三十七年前首演,迄今已演出三百多場,一九七九年並曾被拍爲電影。全劇充滿因誤會而發展的趣味氣氛。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哈姆雷特》
-
台前幕後
歡笑與淚光交織的感動
亞伯特的表演有別於一般人印象中的懸絲偶表演,沒有佈景,也不躲在布幕後面,而是與偶站在同一個舞台上,與偶互動演出。若用繪畫來比方,他的作品不屬於寫實主義式的描繪,而像表現主義一樣,恣意揮灑自己的觀點;透過戲偶的色彩、造型、比例、材質特性來表現角色個性,並以獨特幽默的表演節奏,讓觀衆在悲歡交織的心情中,經歷一趟難忘的人、偶生命交融之旅。
-
台前幕後
來自以色列的舞魂
曾經以身體吶喊記錄納粹屠殺的動人作品《備忘錄》造訪台灣的奇布茲現代舞團,將再一次引領觀衆進入雷米.貝爾的舞蹈世界。《裸體城市》以一個舞者與自我生活的對話,創作者對現今社會的告白與期盼,與觀衆分享它美麗的、毫不設防的靈魂。
-
焦點
鋼琴的魔術師 阿格麗希
阿格麗希是這個時代少見的超技家,她獨特的琴音有一種魅力和煽惑性,讓人一辨即知。雖然她經常取消音樂會,但這種任性而不穩定的性格,加上特殊的台風、扮相都增添了她的神秘性,在舉世的鋼琴家中找不到幾位。然而,從她身上,所傳遞出更濃的訊息是琴音之外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戲一族數位「網」來聚人氣
網路衝擊著新世紀的生活,也使得表演藝術面臨新的蛻變。目前台灣劇場網路的應用多集中於「電子商務」與「即時資訊」的提供,除了如購票、文宣、討論等功能外,表演藝術團體也有利用網路的方式,朝向「建立社群」、「整合資源」的趨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劃時空表演藝術新「看」法
一群日本和俄國的藝術家正在進行、打算在二〇〇〇年正式呈現的烏布計畫(the Ubu Project),就是從日本傳統的文樂(Bunraku)中脫胎換骨出來的。和文樂不同的是,那些被操控的木偶將改成動畫,而且他們會將眞實身體與動畫身體做超現實的錯置,並且由不同城市裡的不同終端控制台來操作。這種爲了網路媒體重新發想、設計到執行的表演計畫,將是新世紀非常値得期待的藝術表現形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網際窗口、藝術入門
表演藝術網站的分類目前仍處於摸索的階段。在搜尋中文的表演藝術網站時,除了藉助搜尋引擎之外,經由網路劇院、3P表演藝術網等專業網站,可以獲得更爲方便實用的網站連結管道。如果對於國外的表演團隊不熟悉,也可以經由主要藝術節的網站入門,連接上表演藝術環境的潮流與趨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新時代的戲劇繆斯
在浩瀚的網路中,有明確目的的網路族可利用搜尋引擎快速連結相關的網站;而喜好漫遊者也可享受著無目的的探險樂趣。但共同的遺憾是,兩者仍時常面臨過多網站無從選擇的窘境。雖然表演藝術類的網站,在網際網路中佔有的比例不大,但是可觀的數量與種類也常令人迷失其中。因此,本刊特地邀集一些有網路經驗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與網友們,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與需求,從戲劇、音樂、舞蹈、綜合等類別出發,來爲讀者推薦値得一探的網站。 網路上關於戲劇類的訊息五花八門,不管是傳統戲劇、歌舞劇、明星演員、工會組織甚至舞合技術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網站,琳琅滿目多得足以滿足各類劇迷的需求。但是劇場人的網路世界又是怎樣的風景呢?有哪些驛站是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引領你去遨遊?本刊訪問到戲劇工作者賴聲川、李賢輝、梁志民請他們爲讀者推薦値得駐足的戲劇類網站。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聲、光與心靈交織的異次元
音樂的類型原本繁多,從古典到現代、爵士、流行等等不勝枚舉,因此光是介紹基本音樂類型的網站就已經很多,細部分類與連結的網站更是宛如一片網海。於此,本刊特地邀請顏涵銳、蘇重、郭冠英這三位經常優遊於音樂與網路世界的漫遊者,藉由他們的經驗來爲我們推薦有關古典、爵士與另類方面的網站。
-
特別企畫 Feature
切進舞訊的脈動
雖然世界各地舞團或明星舞者個人的網站,密如星雲散布在各網海,但這可一點也難不倒魏淑美翰林雅婷這兩位舞迷。他們分別找到一個資料蒐集完整、連結性強的網站,作爲前進舞團的基地台。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網藝網絡綜聲像
網路的多樣性,讓許多網站難以界定在某一類別當中,像藝術節、評論等綜合性的網站也常開拓我們視野。此次我們即邀請三位網路工作者田國平、陳煒智及程于泯,請他們以專業的角度來推薦値得一遊的綜合性網站。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網上互動、藝見交流
本刊與3P表演藝術網站合作,利用話題討論區張貼意見的方式,在爲期一個月的時間中,請常在表演藝術網絡中漫遊的網友們,推薦認爲最値得駐足的有關表演藝術的網站,藉以提供讀者參考目前國內網友們對藝術網站最近距離的意見。
-
工作坊
伊朗手鼓的魅力
在音樂定義的不斷演變之際,Zarb(伊朗手鼓)已成爲音樂劇場的寵兒。伯岱爾對Zarb的展現,早已不再只是對於精湛純熟的技術層面的了解,也不只限於單一文化的表演。透過示範講座,伯岱爾帶來了令人亮眼、寛廣的新音樂及文化視野。
-
音樂
主奏與協奏之間的失落
在協奏曲中樂團雖處於伴奏的地位,但主奏者腦海中必須共存著管弦樂的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否則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
音樂
陽剛之美以外
如此充滿內在、親密感受的樂曲一到了龐大音樂廳中,自然就無法保有原來的氣氛與特質了!然而,殷承宗手下的〈雪泥蹤跡〉仍然成功的顯現了雪地裡孤寂蒼白的特色。
-
音樂
迷你奇特的樂團BOYAN
秉承了俄系音樂演奏的傳統,Boyan的音響非常地炫麗;儘管全團的編制只有四十餘人,他們所演奏出來的強音與低音,都相當地豐盈,絲毫不輸給正式編制的樂團。
-
舞蹈
追求東方氣韻的芭蕾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舞者們在情感的表達、技巧和體力,都有明顯的進步,表現可圈可點,令人可喜。台北芭蕾舞團目前雖爲半職業芭蕾舞團,要成長爲職業舞團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