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張覺文打擊樂「回想.迴響」
張覺文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五年前進入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習打擊樂,成為台灣第一位打擊樂博士。「回想.迴響」打擊樂音樂會主要在呈現美國目前最典型的打擊樂表演型態,多元的演奏模式及豐富的聲音,跳脫了傳統打擊樂的演奏方式,張覺文以新式的電子音響媒介加上現場演出,使音樂呈現細膩的美感與狂放的力量。 這次表演的曲目之一《回想》,是由張覺文在美國的指導敎授麥可.優作曲,在演奏當中以錄音帶播放出預錄的聲音,製造出十分特殊的效果。 麥可.優的另一創作《音響創作作品第一號》,一九七六年首度發表時造成打擊樂界的衝擊,因為這首曲子記譜法有別於以往的音符式記法,而是由各種圖形來記譜,每種圖形代表一種材質的打擊樂器,如金、革、木等,不限定樂器種類,挑戰性極高。
-
即將上場
莫札特歌劇選粹《魔笛》
東海大學音樂研究所曁音樂系歌劇組將製作演出莫札特歌劇選粹《魔笛》。這齣歌劇是莫札特加入一個提倡道德正義的祕密組織「共濟會」時所作,劇中充滿發揚社會公理正義與道德人性的意念,同時也是輕歌劇的型態,從王子拯救公主的故事衍生出無窮的趣味,音樂類型包羅萬象,視覺、聽覺都十分豐富。 此次演出由陳思照導演,雷歐尼.莫拉耶夫指揮,東海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伴奏,全劇皆著戲服登場,並配合中文對白及幻燈字幕解說劇情歌詞。
-
即將上場
孟德爾頌之夜──慈善音樂會
愛樂者可曾想見一群平日懸壺濟世、手持手術刀的醫師們,換上黑色燕尾服、在舞台上拾起琴弓演奏古典音樂的情景嗎?一月二十日晚間,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這群醫師們將不再是專心聽診的模樣,而是以同樣的專注心情,為愛樂者、同時也為全國衆多先天的缺陷兒,奏出感人的音符。 國內第一支由醫師們組成的「醫聲室內樂團」,成員多係習琴已久、熱愛音樂,並有多位曾經是台灣省音樂比賽的得奬者,日後雖然在職業上選擇了醫師這一行,但對於音樂仍然狂愛。該團的組成編制係以弦樂合奏團為主,樂團組成的宗旨除希望在醫界推動音樂之風氣,並希望能在醫療專業的領域外,以另一種方式來關懷社會各界。此次音樂會即是為國內「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所舉辦的「殘障娃娃家庭社區服務計劃」籌募基金。該團並邀請到國內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黃維明擔任客席指揮,演出孟德爾頌的小交響曲,以及改編為弦樂團合奏版的《無言之歌》選曲,並將擔任小提琴獨奏,與樂團合作演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
-
即將上場
臨界點《日蓮──喃喃自語的島》
《日蓮》一劇是由鄭志忠〈喃喃自語的島〉詩作出發,經過田啓元排練整理,轉化為以音樂肢體為主的強烈風格化劇場作品。 「日蓮」本意為一心一意求得涅盤的生命所遭遇的種種變形和經歷,時而如泥澤蟲魚、時而似花木蒞風、時而如天龍鬼神、時而似人非男非女。殘障演員阿忠的肢體變化,在劇場中獨具特色,另一演員劉守曜則是小劇場的資深工作者。整個作品由田啓元做形式和結構上的整理,最後呈現出一個舞踏色彩極濃,又籠罩在現代劇場的戲劇氛圍。有佛號、咒語、無意識人聲交互出現,使演員聲音的開發及表現有新的創意和嘗試。
-
即將上場
靈山梵音──佛敎音樂賞析
台北民族樂團雖然在去年面臨存在的危機,但由於各界的關懷與贊助,終於重新屹立,並推出佛敎音樂專題音樂會,兼具學術性、藝術性的內涵。樂團成員在集訓期間每日均研修打坐、念佛、誦經等課程,再進入音樂的訓練。 節目中除了傳統梵唄、爐香讚、心經、大悲咒之外,該團從長久的田野調査中,發現本土樂種中隱藏了大量宗敎音樂的寶藏,包含南管《南海觀音讚》、北管《普庵咒》、八音《四大金剛》等曲目,都將整理後重現舞台。演出從一月三日至二月十五日巡迴全省二十三處,詳細地點請査閱「節目掃描」。
-
焦點
崔莎.布朗與巴赫的美學對話 解讀布朗來台新作M. O.
崔莎.布朗(Trisha Brown)一位崛起於美國六〇年代後現代主義的前衛編舞家,嚴謹的結構形式和創新的肢體語彙,形成她與衆不同的特有風格。繼一九八八年來台演出後,本月又再度帶來她的新作M. O.。本刊特邀現任布朗舞團的台灣舞者,以一個參與創作過程者的角度,解說該作的創作理念及架構。
-
焦點
《甜蜜家庭》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國內第一個老人劇團「魅登峰」,要在台南古蹟「吳園」演出希臘悲劇《奧瑞斯提亞》。導演田啓元將戲改編成一堆神經病演出的《甜蜜家庭》,這個「家庭」的成員是哪些人?而且「甜」到什麼地步呢?
-
台前幕後
「潦過濁水溪」之前 王榮裕與金枝演社
由資深劇場工作者王榮裕領導的金枝演社,從九三年成立至今,已經搬演過三部作品。除了演出、排練以外,參加的團員平時還要練習太極、氣功來作為自我修練的功課。本月份,他們要推出的《潦過濁水溪》想必有另外一番氣象。
-
焦點
從傳統中擷取新意 梨園舞坊創團公演「艷歌行」
梨園舞坊是南管樂團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與資深舞者吳素君攜手合創的新團,結合古雅南管與傳統梨園戲中的樂舞,呈現出極其精緻娟秀與沉斂的表演美學。
-
環球舞台
穿越影像肢體的英國V-TOL舞團
舞作所表達的意念其實很單純,兩女一男的錯綜複雜情感,是你我身邊不時重複發生的故事,但導演運用影像與肢體的多層空間調度卻令人玩味!
-
座談會
賠錢生意大家做? 表演藝術類雜誌座談會
表演節目的舞台愈來愈多,動態演出也日益頻繁,然而紙上的文字與圖像演出──雜誌出版業,究竟在舞台上、下吸引了多少聚光燈的焦點?《表演藝術》雜誌創刊迄今已三年,在這三年的回顧中,我們邀集同業舉辦座談會,分享各刊創刊理念與經營模式,希望大家能邁入更有前景的新年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諸神退位,群魔開始亂舞? 小劇場工作者座談會
從解嚴前夕開始有「精采」演出的小劇場,不管在演出的內容、形式、與議題上,都曾經有一新觀衆耳目的表現。小劇場近十年來所提出來批判的問題,不管是政治性、突破禁忌的議題、或小劇場的美學與身體上的問題,令人關切其後勢的發展。本刊特別邀請數位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和部分新新小劇場人一起座談。讓大家在檢討實際工作所面臨的問題的同時,也開始為小劇場下個十年整理出過去的脈絡和可以期待的前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裸體表演爭議的終結
非主流、非官方、不與商業結合的「身體氣象館」已經連續四年為國內的表演活動輸入、輸出了好幾類台灣少見的節目。去年「當東方遇見西方時」的活動之後,「氣象館」的負責人表明了繼續「非主流」脚步的反省與回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不良的體制中卯力幹起 從四流巨星藝術節談起
「小劇場的演出,說穿了,在這個城市的意義中,雖然的確是一種「靈光乍現」的浮光掠影但是若我們能替小劇場的改革意識,在個個作品中找到其潛伏的方位,樹立一個長期的戰爭型態,形成一個亞洲海洋國家視野的劇場文化。諸此種種,方是小劇場要卯力幹起所應鎖定的目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破爛」不只做為一個形容詞……
去年九月八日至十日,破爛生活節「後工業藝術祭」在板橋啤酒廠拆除前夕,邀請了來自法、德、瑞、日等國與台灣部分的地下藝術團體在廠內演出。演出團體大量使用高分貝的「噪音」於節目當中,另外還有部分演出人員以動作或言語向觀衆挑釁,三個晚上的演出雖然已經落幕。藝術祭當中的表演至今還在部分「地下」及「地上」觀衆之間引起討論。
-
台前幕後
名家、名弦、名彥
一九八八年,小提琴家簡名彦成立了「名弦」室內樂團,風光一陣,但沒有固定組織導致後續無力,來自澳洲的小提琴家兼指揮家林克昌就像一劑即時強心針,讓簡名彦重燃希望,甚至準備賣掉名琴籌錢,支持「名弦」和林克昌的合作計畫。
-
台前幕後
開一台拖拉庫去做歌仔戲 新野台:新和興的電動拖拉庫舞台
在斗六的震天府廣場前所看到的幾乎是和台北國家劇院相同的舞台效果,例如白蛇為許仙「飛快」地上山取藥,在這拖拉庫舞台上也可做到吊鋼索使「蛇」行如飛的場面。難怪戲散觀衆不散,野台歌仔戲做成這樣實在少見。
-
世界音樂
世界是變大了,還是縮小了?
一九八七年,「世界音樂」一詞正式被催生於倫敦一酒吧,將當時已急遽成長卻無法被歸類於西方原有樂種的世界各地音樂列入「世界音樂」範疇。問題是,世界那麼遼濶,音樂如此分歧,就像森林中綿伸交錯的枝條,容或植根樹種互異,卻經常不免疊合在彼此的光影裡,這使得「世界」與「音樂」這個複合名詞,從被發明以來就不曾眉淸目楚。
-
樂界越界
帶著音符玩耍去! 陳揚的頑童音樂夢
學院裡所培育出來的古典音樂人才,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總是嚴肅、典雅,可能有點驕傲、似乎有很多理論、常常會講一些別人聽不太懂的東西,但這個框框好像沒辦法套到陳揚身上,學院派出身的他,走的路卻完全不是古典音樂人的典型。
-
蒙古舞
馬背上的驕子,成吉思汗的後代 蒙古傳統、文化、舞蹈
蒙古民族以粗獷剽悍著稱於世,藝術方面,按其草原游牧生活所發展出的狩獵舞(如模擬馬及鷹的舞)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筷子舞」、「盅碗舞」等,至今仍經常上演。做為亞洲民族舞蹈新系列之首(接下來有日本、韓國、印尼、印度等),本文對自己民族的傳統與未來之思索,也代表了目前民族舞所共同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