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舞蹈
「自然」作為傳奇的地形學
我們若從《深林》尋找他的原住民文化蹤跡,可以追溯到傳說是生命對「自然」的直觀感受,因此「自然」在這支舞作中,才是瓦旦.督喜所想要表達的原生態文化與非理性主義的關係。理性主義被現代性裝置為一套科學化的管理系統,基本上是對人間的整體活動予以掌控。「自然」在這裡意味的是未知世界的一個側面,從這裡反映出人間對黑影的恐懼,「自然」在這個管理系統中,成為從未知領域向想像領域流動的一個指向,泛靈則是這個流動的動力。
-
戲劇
體驗型劇場所包裹的假民主糖衣
體驗型劇場之所以流行,其現象要指涉的,並非僅只是觀眾被有趣所吸引,而是反應人們對自身身體有所知覺,他們被賦予更多權力與體感經驗,並可對權力結構的回應,無論回應是對抗或沉默,都希望不再受到牽制,進而可在劇場沙箱中,完成對社會革命的預演。但倘若掌權(創作)者忽視更多細節的關照,或是害怕將權力下放,那麼這些看似自由的劇場形式,新穎的科技體驗,也許只是一個個偽裝民主自由的糖衣,將小說《1984》的情節不斷重演,而熱中新鮮形式的觀眾,還傻傻地高歌傳頌而不自知。
-
戲劇
「未來」的悖論
形式上的碰撞固然有趣,但為了讓時間可展演而過度簡化主題的意圖,使呈現出來的片段大同小異,手法上多以過去的記述或聲音來表示過去,透過不同媒材來與象徵未來的現場事件交織,以致作品並未真正往悖論的本質走去,減弱了進行更深層辯證的可能,亦無促成更進一步的發現。到頭來,時間成了假議題。
-
戲劇
恐懼失去的焦慮,在躁動
《皇都電姬》的情節易懂、概念明確卻在舞台上亂得可以,這些在戲劇表現上的不足,我認為正洩漏出創作者對現下的不安或許是近期的政治局勢,或許是武漢肺炎的疫情影響其所影射的現實感於劇情間若隱若現(甚至早全盤傾吐),更有種必須於此刻演出的憂慮在躁動。不過,這何嘗不是在指陳「這個時代」可以說是製造混亂,也可能是激進急躁,但人存在的核心意義卻於其中彰顯得愈發堅定。
-
ARTalks
污水在紅色的燈光下露出詭異的表情
本場演出中的日月潭,作為一個同名同姓的水泥盒,已有自外於亂世的指涉;又由於作品的發想與今年武漢肺炎的全球性感染有關,主場上放映的影片,又含有離開原有據點去找特定植物/耕種收割並挖掘出玫瑰色水的視覺意象,觀眾可以想像出一種水泥盒的水泥阻隔下,內(個人世界或物質文明)與外(自然、他者)的調和過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後數位」狀態下 建構逸出螢幕外的敘事
「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今年進入第四屆,也因疫情之故將密切的人際交流改為線上論壇,分成「牆壁地板視窗動作」、「我的瀏覽紀錄」與「預演未來工作坊」三個區塊,各地藝術家也在線上展演。因為疫情,國家以其「地理性的實體」的存在方式,再度成為「文化交流」上的障礙,不過,我們或可趁著這次亞當計畫運作模式及內容的改變,把亞當計畫放在過去卅年國際文化政治與科技發展的脈絡中,思考這次展演內容與模式的特殊性。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西交」疫下上山 「北交」李飈登場
面對疫情影響、帶來巨變的表演藝術環境,中國境內交響樂團如何因應?位於偏遠西北的西安交響樂團,利用地利之便,在秦嶺山脈六個獨特景區舉辦雲上音樂會,一方面推廣音樂一方面也展現壯麗風景,爭取到贊助支持也收得行銷之利,可謂三贏;位於首都的北京交響樂團則在新任藝術總監李飈帶領下,以線上線下方式,跨界跨境思維,為樂團拓展新的空間,與天津交響樂團、河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不僅增強了北交的活動能量,亦為北京樂壇帶來新局面。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不跳不相識,這些年CCDC所見證的戀人們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以下稱為CCDC)創團四十周年,孕育經典作品無數,也無意間在過程中牽起多對良緣佳偶。本次推出作品《雙雙》,以六齣雙人舞作,拼貼出六對舞者的情感、婚姻樣貌。本篇節選其中兩對夫妻:吳易珊(台灣)與吳文安(馬來西亞)、張藍勻(台灣)與羅凡(湖南),聊起婚後生活,甘苦參半,唯一不變者,是對藝術創作的耕耘琢磨,趁此機會,見他們如何將這段漫漫感情長路,走成一齣舞作。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防疫典範百年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今年適逢百年慶的薩爾茲堡藝術節,在五月底得知有舉行的可能後,藝術總監興特豪瑟立刻開始行動。因防疫措施考量,將原本十四個演出場地減到七個,考量中場休息易增加個人接觸,演出無中場休息,勢必調整曲目。相較於戲劇部分的相對單純,音樂部分複雜許多,兩週內推出的新版本,傳統到現代兼具,可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擴大「藝術基地計畫」徵件,廣邀青年擾動劇場!
【台灣】 兩廳院擴大「藝術基地計畫」徵件,廣邀青年擾動劇場! 以培育劇場青年人才為號召的「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將自即日起至10月25日開放「Gap Year 兩廳院壯遊」及「藝術行政實習計畫」兩大計畫徵件。兩廳院透過此計畫廣邀青年擾動劇場,召集對表演藝術產業有想法及行動力的青年,齊手與場館、藝術環境與社會產生對話。 有別於過往以「創作者」為主要徵件對象,邁入第三屆的「Gap Year 兩廳院壯遊」今年擴大徵選目光,廣泛吸納各領域的青年對象,且招收年齡範圍放寬至18至26歲的非在學青年。徵選題目也有大變化,將含括場館經營、產業生態、創作發展等公共議題,邀請申請者提出屬於年輕世代的想像與思考,入選的計畫成員將有機會參與場館創意專案。同時,計畫成員需要自訂與兩廳院有關的研究題目,透過一年的公共參與、田調研究及對話思辨,提出屬於年輕世代的觀察與思維,創造新世代的「青年議動場」。「我們希望這群青年不只能做創作,還能更全面思考場館經營,或是如何改變產業的結構等,甚至期待這群人未來有機會成為藝文產業的意見領袖之一,或以改造企業的文化長為目標。」劉怡汝總監說。 行政人是表演藝術產業的十項全能王,因此培育也相對的重要。「藝術行政實習計畫」自開辦以來便廣受好評,通過書面評選的申請者將可在兩廳院舉辦的三日說明會中,了解各部門的實際工作內容,並與申請的部門主管進行面試,爭取表達與展現自我的機會。入選者將利用一學期的時間,深入各部門工作現場,體驗藝術行政工作的真實樣貌。本次招生部門包含節目企劃部、公共溝通部、顧客體驗部及演出技術部,提供在學青年們多樣化的工作選擇。2020藝術基地計畫徵件報名網址npac-ntch.org/zh/artProject/intro。 2021年「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作業要點」即日起受理申請 文化部「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作業要點
-
藝@書
超越劇場的群眾心理學
近年來,「沉浸式劇場」已成某種劇場形式顯學,大眾渴求新型態的說故事型態,期待舊形式再生、開展另類體驗。傑森.華倫的《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密笈》試圖為劇場工作者打開這一道門,以其自身創作與參與的經驗,直接面對沉浸式劇場的本質,透過四種沉浸劇場形式,從創作核心、空間布局、選擇與互動建構進行分析與說明,只為能「優雅」地建構虛實間的劇場世界。
-
藝@電影
玩轉時空,讓我們穿越去!
時空穿越,總是能讓坐在銀幕前的觀眾興奮莫名,那些看似過去、古老、似曾相識的種種,我們跟著電影裡的角色,穿越時空限制,彷彿信手拈來如果你看過今年的夯片《天能》,對導演處理時間議題的才華嘆為觀止,不妨也來看看高雄電影節這幾部以穿越時空製造奇幻體驗的經典作品,前人的電影想像,是否不遑多讓?
-
藝@展覽
給火星人類學家的藝術旅程
由張君懿策展的「給火星人類學家」展覽,除了九月底卸展的新北市藝文中心實體展場,還有線上展場,不同於疫情期間各大展館、博覽會等將實體展或作品直接轉成「線上展廳」,在這裡線上展場才是最主要的展場所在,實體展場提供「線索」,讓觀者循線到線上觀展,才可能串起作品樣貌。從藝評家德.迪弗著作援引的「火星人類學家」,比喻不帶成見的外部觀點,張君懿期待跳脫既定的成見,檢視慣性的藝術思維。
-
藝@展覽
從鏡頭到畫筆 享受「不規矩」
喜愛表演藝術的朋友,對「林敬原」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無論是在表演藝術的場合或相關的雜誌刊物上,常可見到他的身影和拍攝舞台演出的攝影作品。雖然攝影資歷豐富,但人生第一次辦個展卻是「畫展」,將在十月份展出他這三年來自己摸索、與畫布對話而成的多幅作品,無拘無束、無派無別,他在繪畫世界中,盡情享受「不規矩」的樂趣。
-
差事劇團《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重磅回流
入圍第十七屆十五項殊榮的台新藝術獎經典好戲《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本週在差事劇團原班人馬以嶄新風格與表現手法,重登舞台。
-
《李爾在此》 傳統傳承者的藝道之路
當代傳奇劇場《李爾在此》自宣告此演出為吳興國台灣封箱後,票券一位難求,啟售一個月三場演出即達九成以上,火速加開一場及貴賓包廂席次,也於開演前一週全數售罄,可見觀眾不只支持經典作品,更顯示出傳奇演員吳興國的無窮魅力。
-
兩廳院藝術出走巡迴北中南 打造獻給眾人的台味派對場
「兩廳院藝術出走」將在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十四日巡迴北中南,免費演出台味歌舞戲《十二碗菜歌》。此作由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樊宗錡編導,請來國寶級辦桌大師林明燦擔任顧問,力邀楊烈與蔡昌憲出演總鋪師父子,打造獻給眾人的台味派對。
-
鄭伊涵獨舞創作《孤獨號》 探尋自我
「如果能夠沉入大海,我也不願孤獨的漂流。活著就是一場,只能由自己面對的航行。」編舞者暨舞者鄭伊涵嘗試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結合自身的舞蹈專業與過去生命經驗而創作《孤獨號》,探尋自我。
-
聲與身結合 綻現安定之光 鄭宗龍《定光》以自然喚起心中純粹的孩子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定光》,舞者擬聲蟲鳴、驟雨、雷鳴,打造山林聲音地景,純淨的舞台流動光線,舞者身體內斂而湧現飽滿動能,擬態自然界的有機無機物,在精準的發聲呼吸間,引領觀眾喚起內心純粹的孩子。
-
《單身租隊友》再次起租 從喜劇帶出孰輕孰重的生活議題
楊景翔演劇團如期推出都會喜劇《單身租隊友》三地巡演計畫,疫情重創後,非但不減規模,反而擴大舞台布景,將租隊友們的同居之家塑造更為立體,成為「2020重新裝潢版」與觀眾見面。